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
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 (4)
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4)
2、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背景 (6)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6)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7)
2、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绝对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10)
3、交通运输全方位发展 (11)
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14)
5、港澳与内地税收制度有较大差异 (16)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展望 (17)
1、粤港澳交通建设进一步升级 (17)
2、把握金融优势建设金融中心 (19)
3、依托湾区城市群发展高新技术业 (21)
4、人口增长可期,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22)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
2009 年-2016 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萌芽阶段,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携手开创新局面。
2017 年-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正式发展阶段,三地乃至中央均把湾区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相关政策纷纷落地,为湾区建设开辟道路。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湾区城市群协调统一,分工明确,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外溢,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发展潜力极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文化娱乐,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和世界级三大湾区有距离。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旅客和货物年吞吐量名列前茅。
水陆空全方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大湾区产业结构尚需调整,第三产业占GDP 总量比重与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距。
湾区产业种类众多,制造业和服务业耦合性大,但区内产业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产业重合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功能重叠,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未来需要优化各大港口分工。
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进连接三
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布局实现。
粤港澳大湾区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应合理布局,特别是发展科技金融业。
未来高新技术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科学划分,优化产业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不大,随着湾区建设,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湾区,配合三地政府推出的各项居住福利政策,湾区房地产业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
湾区是重要的滨海城市形态,是新世纪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座城市组成。
我国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港澳特区政府为发展湾区颁布了多项政策,助力湾区建设。
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2009 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
2014 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2015 年3 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明确提出“粤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