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丁香园>
重组蛋白药物也称rDNA药物,不包括重组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药物的市场和研发趋势另有文章详述[1]、检测用重组蛋白和生化提取的天然蛋白,也不包括仿制药物。
重组蛋白药物虽然仅占全球处方药市场的7-8%左右,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到了21世纪其发展更是进入黄金时节,1989年的销售额为47亿美元,2001年为285亿美元,2004年达到347亿美元[2],2005年约410亿美元,是1989年的9倍。
相对小分子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生产条件苛刻、服用复杂和价格昂贵,但对于有些疾病的治疗是不可替代的。
绝大部分重组蛋白药物是人体蛋白或其突变体,以弥补某些体内功能蛋白的缺陷或增加人体内蛋白功能为主要作用机理,其安全性显著大于小分子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批准率,同时,重组蛋白药物的临床试验期要短于小
分子药物,专利保护相对延长,给制药公司更长的独家销售时间[3]。
这些特点成为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的重要动力。
从重组蛋白药物市场的地理分布角度,美国和欧洲占有全球市场的81% [4]。
重组蛋白药物研发公司6强(Amgen, Biogen IDEC, Johnson & Johnson,Eli Lily,Novo Nordisk和Roche全部来自美国或欧洲,占有75%市场份额[2]。
从新药上市的数量和速度看,美国居首位,这与美国拥有较自由的药物价格环境
以及医生接受新药的需求和高速度有明显关系。
欧洲近几年发展也较快,率先批准上市了转基因动物(羊生产的重组人抗凝血酶(美国GTC生物治疗公司[5],以及第一个重组蛋白药物的仿制药物(Biosimilar,通用名生物药,下通称重组药物仿制药[6,7],后者结束了多年来重组蛋白药物是否能有仿制药的争论。
鉴于美国和欧洲实际上主
导着全球市场,分析其市场和研发趋势,也就能准确把握重组蛋白药物整体发展的脉搏。
专家们对“新”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文献中的新重组蛋白药
物统计数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
本文以在美国和/或欧洲新上市的重组蛋白药物注册品名为准(以下通称重组药
后者2005年销售额即达278亿美元,占销售总物,计有82个,包括15个“重磅炸弹”,
额的66%。
目前的研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能力不足、更加合理的改变重组药物结
构和给药途径多样化。
尽管重组药物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我们认为该市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