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中英语阅读的理论研究阅读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也是语言使用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缺少语言教学实际的环境。
能够提供英语学习环境的主要渠道就是阅读,阅读是巩固己获得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外语学习者的听、说和写的能力都是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阅读的本质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
Eddicwliiaims(1984)认为:“阅读就是一个人看着并理解所写文字的过程。
”它既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的交际行为,也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的过程。
阅读时读者不仅仅是应用语言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的知识解释文字,同时也在使用他的背景知识(back脚undknowledgeorshcematieknowledge)来理解文章。
关于阅读的本质,各家有不同的观点。
2. 1.万阅读是读者个人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Goodmna(1967)最著名的“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对外语阅读过程的本质属性所做的最精辟、最形象的表述。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首先,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
在外语阅读过程中,读者作为一个个体,启动多种生理器官、知识结构以及技能技巧,利用文章的各种冗余语言现象所形成的刺激,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符号,进行着一系列的体验(smaphng)、预测(predieting)、验证(testi吃)和最终判断(finaleonfimringl 的思维活动。
第二,阅读是一个语言过程。
读者在阅读的一系列心理、思维活动中,需要使用语言知识来做工具和桥梁。
如果读者对所读材料使用的语言知之甚少,那么,不管读者的头脑多么灵敏,这个阅读过程也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第三,阅读的主体是读者本人。
在外语阅读这个思维和心理过程中,读者本人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读者调动一切思维,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把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的符号直接联系起来并构成最佳组合,从而重新表达以文字编码的信息。
可见,阅读既是心理过程,又是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过程。
2. 1.2阅读是一种双向的书面语交际活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nakSmith指出:“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
读者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做出积极的贡献,至少要做出与作者同样大的贡献。
”l阅读不是单向的台‘语活动,事实上读者阅读的过程也是他与作者以语山符号为媒介交流思4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想的过程。
作者通过书面语言符号把某种思想、意图写成文章或书,读者则对书面语言符号进行一连串的认知加工,从而获取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信息。
任何一种阅读活动,都是读物客体和读者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读物是作者用物化了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手段。
因此阅读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分析语言结构,而是为了获取信息。
这信息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种观点、情感或一些原理等。
在理解了其含义后,它们才被从作者的大脑中移入读者的大脑中,使整个书面交际得以实现。
但是作为信息载体的文本并不是含义的“现成品”,其含义是读者积极阐释的结果。
这种阐释在实际阅读中表现为读者与文本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过程,即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地预测、设问,从文本中得到的反馈可能是被验证或被否定。
如果被验证,说明读者抓住了作者的思路,他会继续读下去,并开始下一个同样的过程;如果被否定,他会回读、思考、回忆、分析、比较等,直到重建作者的意图。
通过这些过程,读者逐渐建立起了文本的语言形式与功能、语境与作者交际意图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了文本的整体意义。
这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交际行为。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
2.2阅读的三个模式有关语言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都证明,作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语言的理解是个体积极构建意义的复杂过程。
研究者普遍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直接影响。
基于对这三种因素的不同理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众多」的阅读模式,他们对外语澎读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类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Bottom一up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一dwonmodel)和相互作用 (InetraetivemodeT)l模式。
2.2.1自下而上模式美国心理学家.PB.Guohg等人(1972)提出“自下而上模式”,它来源于人们对阅读过程最初的嘿解。
很多人认为英语阅读是从辨认字母·单词开始,然后过渡到词组、句子乃至整篇文章。
在这里,依赖于材料的外部特征进行理解,被称为“下”;依赖于读者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理解,则被认为是“上”。
该模式强调对阅读的理解依赖于对字词的感知。
据此,Gough把阅读理解过程从“下”至“卜”地分解为四个层次:()l肖像表征。
眼睛扫描文章里的文字,在头脑中形成字母特征的短暂映象。
(2)字母辨认。
字母的特征进入辨认系统,读者从肖像表征中认出字母。
(3)词义了解。
根据字一母的组合,在护自理词典中查找词的意义。
曰)句子加_I_。
即在阅读中,从左向石,连续认读各个单词,;{_目_连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词成句,进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这种模式解释了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女n对词义的理解和句法结构的掌握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开始怀疑这一模式,因为它忽略了读者记忆里已有知识所起的作用。
2.2.2自上而下模式针对自下而上模式的缺陷,美国心理学家Goodmna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阅读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
他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已有知识,并根据读物的部分材料对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预测,然后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的过程。
阅读是读者积极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Goodmna认为阅读在于“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努力,从文章中构造出意义,有选择地使用最少的、最有成效的线索来构造意义”。
他把阅读称作一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a Psyhcolnigulsticguessniggma)e,读者要想玩好阅读这种语言猜测游戏,掌握的背景知识比单词句法知识更重要。
2.2.3相互作用模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这就产生了“相互作用模式”。
Rumehtari(1977)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诃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即信息的汇总过程。
这种信息的汇总,有视觉的加工和认知的加工,而认知的加工是这种阅读模式的核心。
视觉加工需要视觉信息,即文字。
认知加工需要非视觉信息,即读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阅读首先从对视觉信号的加工开始(自下而上),一旦文字被分辨为可识别的信号,有关语言与常识的背景图式就开始活动,并对信息来源进行解释(自上而下)。
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都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
这正是为什么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帮助他们理解的知识。
这些知识既有外语知识,也有背景知识。
2.3图式理论与阅读.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论的研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章将从阅读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图式理论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阅读心理机制对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
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己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白’J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它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元,是人们认识口’.界的基石,对人们感知世界和理解语启一有巨大的影响。
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七’、都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外界信息。
图式不仅有土U一于我们感知世界,而川.有助犷我们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语言的理解。
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意义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它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理解其意义。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它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Kant(1781)提出的。
英国心理学家EBuretltt于1932年最先把它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
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也就是说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
七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 D.E.Rumelhart (1980)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把图式概念发展为一种完整的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通俗地说,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储存着无数事实,这些事实按情景分「l别类组成图式网,给读者提供一种阅读的参考系。
当读者把大脑中的图式和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能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因此,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他们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shcemata)、内容图式(eontent sehemata)和修辞图式(htetoriealshcenrat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其使用这类知识的能力。
一定的语言水平是进行阅读理解的前提,不识字,就不可能进行阅读;识字不多或句法不清楚,就不会理解。
语言图式在外语阅读中的作用比在本国语阅读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语言在外语阅读中是一个主要工具,甚至根据经验的推测也不能替代精确的解码”E(ske,y1973)。
但是,如果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言图式,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图式指的是读者所掌握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它属于文章的内容范畴,是文章的主题。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或文章片段时,往往要预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读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一般来说,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内容图式的激活在阅读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某一内容图式,即使有语言图式;即使读懂了字面的东西,也无法理解其实质含义,无法达到与作者交流的目的。
这正是造成许多学生英语阅读失败的主要原因。
修辞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
寓言、故事、诗歌和戏剧等体裁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
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的了解也有助于他们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如果一篇文章中有oneeuponatime,beautiuflyounggirl,dangersinthe oferst这些词,读者就可以很容易地预测出这是一篇故事。
这主要是因为学‘}几对故事性的体裁很熟悉,具有相应的修辞图式。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2. 4《英语课程标准》与阅读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增加其阅读量和扩大其词汇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