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赣州市落实《江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赣州市落实《江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26.组织开展三级医院日间手术试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落实好引导推动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各项政策。
扩大我市日间手术开展范围,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等配套政策。
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物价局
2017年10月
27.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组织400名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组织30余名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到法国、台湾研修,年内建成覆盖全省80个县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2.编制《江西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编制《赣州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3.制定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制定《赣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7月底前完成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2、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设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对符合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投入。公立医院在用人控制数内的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同级财政人员经费补助范围。制定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化解办法。
制定《赣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服务内容、签约方式和责任、服务收费,确保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继续重点抓好章贡区、南康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确保我市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达到60%以上,所有贫困人口全覆盖。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13.制定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制定《赣州市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14.制定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试点的文件。
制定《赣州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实施办法》。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2017年8月
31.指导新余市和于都县、芦溪县、修水县、上高县、瑞金市等城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点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点。
加强对于都县、瑞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点工作的督导。
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
持续推进
32.推进军队医院、武警医院参与驻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并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分级诊疗体系规划。
1、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完善落实督办制度。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5.制定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方案(试行)。
制定《赣州市公立医院药品购销“两票制”实施办法》和《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实施办法》。
制定印发《赣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如期启动市直(驻市)、章贡区和南康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同步降低部分大型检查和检验项目价格,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公立医院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药品、卫生材料费及其占比。全面落实绩效考核工作。
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
结合地域分布、人口规模、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能力现状,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别牵头与县(市、区)公立综合医院组建2个市域医联体;各县(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组建1个医共体。
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10.制定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规范。
制定《赣州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规范》。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11.制定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指南。
制定《赣州市三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参考目录》。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12.制定分级诊疗监督考核办法。
制定《赣州市分级诊疗监督考核办法》。
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物价局
2017年12月
35.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选择新余市、九江市、赣州市开展试点,初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开展制定公立医院章程试点。
建立决策、监督新体制。市(区)政府以出资人资格分别组建本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制定《公立医院章程》,医管会依据《公立医院章程》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积极落实省“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市、县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二、三级医院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打造基层检查、上级影像诊断的有效模式。
市卫生计生委
根据省里部署,及时推进。
28.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
19.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
贯彻落实省《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我市实施细则。
市食药监局
国家、省出台相关文件后及时跟进
20.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落实省《药品购销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建立我市的有关管理制度。
市食药监局
国家、省出台相关文件后及时跟进
21.制定医改考核评价办法。
落实《赣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均衡发展。
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
2017年7月
30.在南昌、赣州、吉安、抚州市和省直医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2017年新余、鹰潭、九江、萍乡、景德镇、宜春、上饶等前三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南昌、赣州、吉安、抚州市公立医院和省直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药品、卫生材料费及其占比。开展综合绩效考核工作。
市物价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
2017年12月
34.按规定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推动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1、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90%、市(区)财政补助补偿10%。考虑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因素,药品加成率按20%计算。
市卫生计生委、市医保局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25.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方式,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疗联合体。开展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试点。
15.制定关于在部分城市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意见。
贯彻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行编制备案制,推进用人机制改革。
市编办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16.制定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进改革工作。
市国资委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17.研究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有关政策文件。
落实省相关政策,制定我市实施办法。
市卫生计生委、市人社局
2017年12月
1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制定《赣州市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实施办法》。
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
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食药监局等
2017年11月底前完成
23.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分级诊疗试点覆盖85%设区市和于都县、瑞金市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点。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门急诊人次占比较上年增长。
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切实做好基层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分别完善并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关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底前完成
6.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
制定《赣州市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全行业医疗卫生综合监管体系的实施意见》。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7.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制定下发《赣州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市卫生计生委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我市无军队、武警医院
33.落实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力争年内公立医院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35%以上。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区域协调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