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即物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氧化性强,失电子能力强的物质还原性强,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物质的本性,但也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一般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时往往针对的是物质在外界因素相近的情况。

中学常见有如下比较方法:(1)直接比较:如果两种待比较的物质能够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当氧化剂的物质比充当还原剂的物质的氧化性要强。

如需比较硫和氧气的氧化性强弱时,直接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判断氧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要强。

(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而言,一般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就越强。

如:氧化性 FeCl3 >FeCl 2、 KMnO 4> K 2MnO 4 >MnO2 >Mn 2+;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必须是指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二,存在一组特殊物质——卤素含氧酸。

例如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恰好相反,次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弱。

(3)根据产物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几种氧化剂和同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越多,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例如:氯气和硫分别可以和铁发生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和硫化亚铁。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硫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 +2 价,由此可以判断: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

(4)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比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运用这个规律时应当注意,该规律一般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在高温或者加热时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规律。

例如:在溶液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时,铁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Fe>H2;而在加热时,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可得到单质铁,此时氢气是还原剂,铁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H2> Fe o那么到底如何比较氢气和铁的还原性强弱呢?正是由于该规律的适用条件,我们才能确定:一般来说,铁的还原性大于氢气。

(5)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般来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运用这种方法比较时要注意一种特殊的离子Fe3+, Fe3+的氧化性比Ag+和Hg2+都要弱。

阳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一般为:Hg2+>Ag +>Hg 22+>Fe3+ >Cu2+>H +>Pb2+>Sn2+>Fe2+>Zn2+>Al 3+>Mg2+>Na+>Ca2+>K+(6)根据反应条件或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同一还原剂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时,所需条件越简易,说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所需条件越苛刻,则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

例如,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别与氯化氢发生反应的条件是:常温、加热、高温和催化剂,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判断,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最强、氧气的氧化性最弱。

又如不同的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时,反应现象越剧烈,则说明该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运用这种方法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时要注意“两同”;一是同种参照物、二是除了需比较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必须相同。

(7)利用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判断。

一般来说,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越来越弱,对应的金属还原性也越来越弱,非金属性越来越强,对应物质氧化性也越来越强。

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对应的金属还原性也越来越强,非金属性越来越弱,对应物质氧化性也越来越弱。

注意,这个规律存在某些特殊性,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有些时候并不一致,例如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但由于氮氮三键的存在,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相应的氧化性也较弱。

(8)根据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一般充当电池负极的物质比充当电池正极的物质还原性要强。

电解池中,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9)利用反应热的数据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例如,H2+ X2= 2HX △ H i<0 H2+ 丫2= 2HY △ H2<0若△ H i<△ H2,贝y X2的氧化性比丫2的氧化性强;相应的 X啲还原性比Y-的还原性弱。

(10)外界条件对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影响:①物质的浓度越大,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浓H2SO4氧化性强于稀 H2SO4氧化性。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如:CO和H2在高温下都具有强还原性,常温下却性质稳定,还原性很弱。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可以反应而在常温下却很难反应,正是因为在加热时,浓硫酸的氧化性要强些的缘故。

③一般来说,酸性越强,较多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例如,通常为增强氧化性,高锰酸钾溶液一般加有稀硫酸,亚硫酸的氧化性也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要强。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一、不同类型晶体间的比较1. 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

如:晶体硅A 岖凶GHfHQR <CH.CH.ONa。

练习1:下列晶体:(1)金刚石;(2)氯化钠;(3)三氧化硫;(4)钠,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 (1)( 2) (3) (4)B. (1)( 2) (4) (3)C. (2)( 1)( 4)( 3)D. (4)( 3)( 2)( 1)2. 依据物质在通常条件下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如耳二隧二*6 弧> 。

二、同种类型晶体间的比较1. 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所以熔沸点很高,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此类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共价键的键能大,熔沸点高。

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2.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所以熔沸点较高。

如大部分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可溶性强碱等。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所形成的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

如UCl -> MgO ma。

练习2:在下列晶体中:(1)屁;( 2)|肌酚;(3)阴』;(4)。

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 (1) (2) (3) (4)B. (4) (1) (2) (3)C. (1) (4) (3) (2)D. (4) (3) (2) (1)3.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此类晶体的熔沸点较高。

同类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自由电子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

如Li > K > Rb >Afe 芝盹< Al。

4.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间存在着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此类晶体熔沸点较低。

如酸、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的氢化物、稀有气体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就越高。

如RCHO < 码 <CJ 芝跳 <1^ CH^Cl <CH 3C^C1 < 亠二J …、。

有些分子晶体中,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偏高,如二宀‘ - -亠宀、二八'2 -'-、HF > HCk > CRf有机分子中的同分异构体,其支链越多, 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熔沸点就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练习3:下列物质中,按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申、典、Ge£、滋B. 亡出、CH^CH^理化輕C. 容曲、W 企D 也、皿、丄尸、心、X& 参考答案:1. B ; 2. B ; 3. C熔沸点的比较小结一、不同类型晶体间的比较1. 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

如: 晶体硅 > 碗O 沁 碣M0* > 芯gq 、C^CH 2OH <C^CH^Na二、同种类型晶体间的比较 1. 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所以熔沸点很高,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 碳化硅等。

此类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共价键的键能大,熔沸点高。

如:金刚石 >碳化硅>晶体硅。

2.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所以熔沸点较高。

如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盐、可溶性强碱等。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所形成的离子键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如 「厂「•广一 -1? _1。

3.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此类晶体的熔沸点较高。

同类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自由电子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

如2.依据物质在通常条件下的状态, 固体〉液体〉气体。

如一〉題>6 弧〉伦。

Li>Na>K>Rb>C^旣弋地 C。

4.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间存在着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此类晶体熔沸点较低。

如酸、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的氢化物、稀有气体单质、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就越高。

如HCHO <码C^Cl <CH3C^Cl <打r: o有些分子晶体中,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熔沸点偏高,如局° >尽B、妙弓》PH*、HF > HCL。

有机分子中的同分异构体,其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小,熔沸点就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