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日光照射不足
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
2. VitD摄入不足,钙磷比例不当
病
食物中维生素D少
因
牛乳喂养
3.生长过速
婴儿期,早产、双胎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疾病、肝肾损害 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
编辑课件
56
【病因与发病机制】
编辑课件
57
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 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
编辑课件
32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 障碍患儿的护理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编辑课件
33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是指由于长 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 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 常小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 x +2SD) (或20%)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等
编辑课件
36
病理生理
营养素摄入 > 机体消耗
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脂肪细胞数量 脂肪细胞体积
肥胖
编辑课件
37
肥胖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高脂血症
尿酸
动脉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内分泌变化
糖尿病 肥胖、骨质病 男性性功能低下 女性月经不调不孕
编辑课件
38
【临床表现】
1.症状
① 食欲旺盛,喜食甜食与高脂肪食物。 ② 不爱运动,动作笨拙,常有疲劳感。 ③ 重度肥胖者可出现“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 ④ 身高最终低于正常小儿。
2.生长迟缓性:年龄别身高<同龄同性别(均数
减2个标准差)
x
提示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型:身高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减2 个标准差)
提示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
轻度: x 2SD;重度 x 3SD;介于2~3SD为中度
编辑课件
18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3.各系统功能紊乱
① 外观骨骼肌肉 ② 神经系统 ③ 消化系统 ④ 循环系统 ⑤ 免疫系统
进食及食物耐受情况 记录进食日记 小儿体重身高等情况 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每周测体重、每月测身长
编辑课件
30
【护健理康措指施导】
5.一般护理
环境 活动与休息 心理
编辑课件
31
【护健理康措指施导】
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强调饮食调整原则 讲述、示范婴儿喂养方法 合理安排生活,加强小儿体格锻炼 及早发现治疗各种疾病 按时免疫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
2.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 生长发育迟缓 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维
生素A/D缺乏 5. 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经验
编辑课件
24
【护理措施】
1. 饮食调整 2. 促进消化 3. 预防感染 4. 观察病情 5. 一般护理
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代偿反应增加
颅骨软化
鸡胸、
尿磷排出增加 骨脱钙增加 骨质变软 漏斗胸
肋膈沟
血磷降低 血钙正常或稍低
下肢畸形
脊柱畸形
钙、磷乘积降低
方颅
骨样组织钙化障碍 骨样组织堆积 肋骨串珠
手/足镯征
编辑课件
58
正常骨化和佝偻病时骨化
正正常常骨骨化化
佝偻病骨化
激期 恢复期
骨骺
骨化中心 骨骺软骨 临时钙化带
骨干
骨骺软骨增殖 软骨盘增宽
骨样组织堆积
骨质疏松
骨骺软骨恢复正常 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骨样组织骨化
临时钙化带模糊
编辑课件
59
【临床表现】
分四期
编辑课件
60
【临床表现】
1.初期
①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②神经精神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易
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③多汗、枕秃
编辑课件
2. 勿采用成人用的药物、禁食、手术疗法 治疗小儿肥胖症。
3. 引起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重视。 4. 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增加活动量。 5. 定期监测小儿的体重。
编辑课件
51
内容
编辑课件
52
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护理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编辑课件
53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
编辑课件
26
【护理措施】
(4)鼓励母乳喂养 进食困难的可滴管、鼻饲 (5)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6)注意观察喂养效果:根据效果调整喂养方式
(每周测体重、每月测身长)
编辑课件
27
【护理措施】
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① 用助消化药,补充消化酶 ② 遵医嘱用蛋白质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 胰岛素和锌制剂 ③ 中医理疗
7-脱氢胆固醇 胆骨化醇(D3)
外 动物肝脏、鱼肝油、奶(D3)
源 性
食物中的麦角固醇(D2)
25-羟化酶
25-羟胆骨化醇
新生儿出生前 可从母体获得 一定量V-D
1,25(OH)2D3
1,25-羟胆骨化醇
1-羟化酶
促进小肠粘膜 对钙磷的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 磷的重吸收,减 少尿磷排泄
增加细胞外液钙磷的 浓度,促进成骨增殖
第五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康金凤
编辑课件
1
内容
编辑课件
2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 障碍患儿的护理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编辑课件
3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简称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 蛋白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主要表现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 肿,伴各器官功能紊乱。
编辑课件
45
【护理措施】
1. 饮食疗法 2. 运动疗法 3. 行为纠正 4. 心理支持
编辑课件
46
【护理措施】
1. 饮食疗法
① 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② 多吃体积大而能量低的蔬菜类食物; ③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编辑课件
47
【护理措施】
2.运动疗法
① 选择喜欢、有效、易坚持的运动; ② 每日活动时间至少1小时。
编辑课件
43
【治疗要点】
1. 控制饮食 2. 适量运动 3. 消除心理障碍
药物治疗及手术不适合婴幼儿
编辑课件
44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 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进食高能量食 物过多、运动少有关。
2. 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造成自身形体变化有关。 3. 社交障碍 与肥胖造成行动不便有关。 4. 知识缺乏(家长) 与父母育儿知识缺乏有关
2.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① 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特点 ② 皮下脂肪减少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
肢→面部 ③ 腹部脂肪的厚度是判断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④ 严重的皮包骨,状如老人 ⑤ 分度与分型
编辑课件
15
分度与分型
临床分度 临床分型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低下型 生长迟缓型 消瘦型
发病率5~8%,80%的肥胖延至成年
编辑课件
34
1.影响儿童健康
活动不便 易感染,甚至出现心肺功能不全 心理障碍
2.导致成年期患病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胆石症 痛风
编辑课件
35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能量摄入过多:最多见 2. 活动量过少 3. 遗传因素 4. 其他:进食过快、精神创伤、 心理因素
编辑课件
25
【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 添加,直到恢复正常。
(1)轻度: 能量60~80kcal/kg•d到140 kcal/kg•d; 蛋白质3g/kg·d~(3.5-4)g/kg·d
(2)中重度: 能量40~60 kcal/kg•d 到120~150 kcal/kg•d 蛋白质2g/kg·d~(3-4)g/kg·d
疾病恢复期
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
编辑课件
7
病因
食物摄入不足或不充分
食物吸收不足
营养不良
食物供给不足
饮食习惯不良 疾病
精神因素
代谢异常
编辑课件
8
发病机制
蛋白质不足
负氮平衡→总蛋白↓→胶体渗透压↓→水肿
白蛋白↓酶功能↓ →代谢低下 Ig↓→免疫低下
编辑课件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16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营养不良程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褶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长期、严重→→身长不增、或缓慢 身高(长)
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 准差)
消瘦 皮肤 肌张力
不明显 干燥 正常
明显
干燥、苍白 明显降低、 肌肉松弛
皮包骨样 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 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精神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常
烦躁不安
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编辑课件
17
营养不良分型
1.体重低下型:年龄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 减2个标准差)
反映过去或现在有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分急、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