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试卷说明: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11年6月15日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回答1~3题。
1. 图1为6月22日的日出时刻分布图,在胡锦涛访俄期间,莫斯科(55°45'N)的夜长大约为A. 9小时B. 7小时C. 5小时D. 3小时2. 访问期间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旧金山地区正值多雨季节B.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C. 赞比西河进入丰水期D. 希腊雅典森林火险等级较低3. 访问期间,当莫斯科(东三区)为7点时,图2中四图与之相符的是上海“世博会”冰岛馆的外观如同一个巨大的冰块,外墙装饰着火山岩石,展示了冰岛“极圈火岛”的特色。
回答第4、5题。
4. 冰岛旅游资源丰富,体现冰岛上述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①冰川地貌②海蚀地貌③火山地貌④地热温泉⑤风蚀地貌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5. 冰岛特色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是①位于极圈内,干燥多风②地处高纬,气候寒冷③四面临海,海浪侵蚀④处在板块边界,地壳活跃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从10月25日到11月22日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6.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影响是A. 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B. 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D.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读图3,回答7、8题。
7.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利用盛行风在甲、丙、丁三地之间往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夏季,利用东北风,从甲经丙到达丁地B. 夏季,利用西南风,从丁经丙返回甲地C. 冬季,利用西南风,从甲经丙到达丁地D. 冬季,利用东北风,从丁经丙返回甲地8. 图4的四小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类型相似的是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
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
据此完成9、10题。
9.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A. 劳动力价格较低B. 技术水平较高C. 消费市场较广D. 资金较雄厚10.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A. 乙国的劳动生产率B. 甲国的环境质量C. 乙国的就业率D. 甲国的城镇化水平图6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读图回答11、12题。
11.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12.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 增加了湿、热程度B. 降低了干、热程度C. 减轻了寒冷的状况D. 加剧了干燥状况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7)。
读图,完成13、14题。
13. 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MB. 110MC. 170MD. 220M14.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 道路③B. 道路①C. 道路①和②D. 道路②和③图8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
读图回答15题。
15. 该地区农业生产A. 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单产量和商品率较高B. 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C. 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D. 机械化水平低,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2011年1月30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隆重召开,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辽阔的大草原……读图9,并结合材料回答16、17题。
16. 亚冬会召开期间A.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 阿斯塔纳的白昼逐渐变短C.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17. 哈萨克斯坦A. 东南部山地降雪量大,主要受太平洋影响B. 自然带的南北差异,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C. 境内河流均为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D. 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
读图10,完成18、19题。
18. 游客出发前观察图10,判断图示地区的河流流向特点是A. 多数从西流向东B. 从中部流向四周C. 多数从南流向北D. 从四周流向中部19. 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11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读图12,回答20、21题。
20. 若图中甲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A. 大洋洲B. 南美洲C. 欧洲D. 北美洲21. 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点所在区域A. 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B. 夏季气温高,降水量丰富C. 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D. 冬季寒潮使农业减产严重图13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 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B. 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C. 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D. 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高23. 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A. 沙特阿拉伯B. 美国C. 德国D. 印度24. 绘制图幅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图,其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序的是A. 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北京市B. 北京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C. 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D. 贵州省、北京市、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读图14“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图”及相关资料,回答25、26题。
美国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A. 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B. 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C. 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D. 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26. 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美国大豆生长周期比巴西短B. 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C. 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D. 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
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间。
据此回答27、28题。
27. 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A. 气温高低B. 太阳高度C. 经度差异D. 昼夜长短28. 资料中所涉及我国某城市可能位于A. 东南地区B. 西北地区C. 华北地区D. 东北地区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据此完成29、30题。
29. 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 接近原料地B. 接近消费市场C. 利用廉价劳动力D. 方便产品运输30. 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13分)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伏尔加河,简述鄂毕河的河流特征。
(5分)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区。
(2)分析该区域成为俄罗斯主要农业区的优势自然条件。
(8分)32. (22分)读图16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美国本土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主要差异。
(8分)(2)说出图中落基山脉的走向及其对河流的主要影响。
(6分)中国、欧盟和美国是当今世界苹果的三大主产地。
目前在美国市场上,每消费10瓶苹果汁,就有7瓶是中国生产的。
(3)分析中国苹果汁出口到美国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8分)33. (5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世博园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
材料二图17“沙特阿拉伯馆外观设计图”,图18“沙特阿拉伯地理位置图”。
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5分)【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5 BBCBD 6—10 CBCAD 11—15 CDBBC 16—20 DDBAB21—25 BDACD 26—30 BDBAB二、综合题31. (13分)(1)河流流向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流程较长;结冰期较长;有凌汛。
(国际性河流)(5分)(2)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为优越;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8分)32. (22分)(1)美国本土位于西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2分)美国本土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2分)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中国东临太平洋;(2分)美国本土陆上邻国少于中国。
(2分)(2)西北——东南走向;(2分)为河流的主要发源地,(2分)是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的分水岭。
(2分)(3)美国的市场广阔,对果汁的需求量大;(2分)中国生产果汁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2分)中国对果汁加工、贮藏、保鲜等技术有保障;(2分)国家政策鼓励果汁出口;(2分)海洋运输,果汁运量大、运费低。
(2分)(答出其中任意4项即可)33. (5分)位于东西临海的半岛国家(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临海国家、或说出具体所临的海);(1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1分)沙漠广布;(1分)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或:枣椰树是沙漠绿洲的代表植被);(1分)河湖稀少,地表水缺乏。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