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政
府行政的力量日益强大,行政决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经济
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制定规定来规范行政
决策程序,保障公众利益。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
决策的形成、决策的审批、公开与解释等环节。

三、程序要求
1. 立项
在行政决策之前,必须制定决策立项报告,明确决策的背景、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内容,由决策的发起者或相关部门提出并报送
行政机关主管部门审批。

2. 可行性研究
决策立项获批后,行政机关应根据决策的类型和性质,进行相关
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内容应当包括决策方案的制定、影响评估、财务预算、风险评估等,确保决策方案能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
面产生正面效应。

3. 公示和听证
行政机关在决策前应当经过一定的公示和听证程序,公示期限应当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应当包括决策内容、影响评估报告等资料。

听证会应当在公示结束后进行,听证会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可行性研究和影响评估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和决策修改。

4. 决策审批
行政机关在决策形成后,应当进行审批程序,决策审批应当有明确的审批程序和时间限制。

审批程序的具体要求包括审批级别、审批程序、审批限制等多个方面。

决策审批结果的通知应当注明审批文号和有效期限。

5. 公布执行
完成审批程序、取得决策主体签字后,决策结果应当及时公布,公布内容应当包含决策的依据、目的、结果和执行时间等,同时公布机关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决策结果应当由行政机关及时执行,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

四、责任追究
对于行政决策程序中违规或者违法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其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严格遵照决策程序进行履职,如有失职、渎职、违法或违规行为,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责任。

五、总体要求
本规定的实施,旨在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保障公众利益,加强行政机关自身监督和管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同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组织和实施,确保规定能够落地生根,真正达到规范和简化行政决策程序、推动公务员廉政建设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