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坛中的群体极化
网络传播的便捷和无限扩散性质,让过 去现实生活中难以聚合的个体更容易集群, 让过去靠口口相传的信息呈现爆炸式传播。 因此,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群体极化现 象变得更为突出。
网络群体的极化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相互争论激烈。与现实生活相比,网上讨论和争 论径渭分明, 持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甚至互相攻击。
二争斗, 这样导致观点的更加分化。
群体极化的原因
群体极化的产生原因历来是有争议的,甚 至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成因。但是从 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总结为归属感,安全 感和责任风险。
群体极化的原因
1.归属感: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 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 可及团体归属感。在群体讨论中,群体成 员相互之间变得更加熟悉了,随着他们之 间的融洽相处,他们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 胆,从而使决策更加极端。
网络论坛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新闻学
视频
1,早上起床 2、
什么是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这一 概念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 凯斯· 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网 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他 在书中指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 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 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 成极端的观点。”
谨慎的个人 疯狂的群体
阐述论点
逻辑论战
塞奇· 莫斯科维奇对群体极化 现象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他 在其著作《群氓的时代》里 详细地论述了群体极化是如 何发生作用的。他认为,当 个人聚集到一起时,一个群 体就诞生了。他们混杂、融 合、聚变,获得一种公有的、 窒息自我的本能。他们屈从 于集体的意志,而他们自己 的意志则默默无闻。
什么是群体极化
即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 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 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 佳决策的现象。
什么是群体极化
换言之,群体的讨论可以使得群体中 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得原来可能不 是很强烈的意见取向变得强烈,甚至偏激; 而原本群体所反对的意见取向,经过讨论 之后,其成员反对的倾向也更为明显。
互联网提供了交往选择的工具。众多的网站 大多是以趣味取向和意见倾向分类的, 网民根据 个人的喜好自动分类, 自动汇集到某一网站, 所以 网上聚集的网民具有较大的同质性。网络为志同 道合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让人更容易找到同类, 可以帮助并强化那些分布遥远但具有相同意识形 态的边缘社团。
•匿名效应
网络群体极化还受到匿 名效应的影响。网络广泛存 在的匿名制, 一方面给网民 带来了操作的方便和言论的 自由, 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 发言者的社会责任, 刺激了 网民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发表 极端言论。
什么是群体极化
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 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 或者群体中冒险人数占多数时,态度或者 做出的决策会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称 为冒险偏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群体中 谨慎保守人数占多做出的决策就比个人更 保守,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称为谨慎 偏移。
什么是群体极化
勒庞也认为,群体经常失去方向感, 表现为一种纯粹的无意识形态。在 群体的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 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 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占 了上风。当群体无意识在更大范围 内积聚起来的时候,结果便是疯狂, 这是一种可能导致革命、战争或类 似事件的精神瘟疫。这样一些运动 极富感染力——差不多是压倒一切 的,因为当群体无意识被激活时, 你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你了。
群体极化的原因
2.安全感: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 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 念往往是安全的; 3.责任风险: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群体决 策使得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单独对最后的选 择负责任,因为没有一个成员能够承担全 部责任,即使决策失败。所以群体的决策 会更加冒险。
网络中的群体极化
• 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的三个因素
一、信息选择
二、交往选择
三、匿名效应
•信息选择
互联网提供了信息选择的工具。网络技 术在增强人们接触信息机会的同时, 也增强 了人们选择信息的能力。它还可以依据人 们的偏好, 替人们量身打造信息。 人们在网络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 听到 的是自己的回音。 —桑斯坦
•交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