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外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

(二)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1.一 年 级 学 生 在 入 学 后 学 习 拼 音 ,从 认 读 、到 拼 读 运 用 , 要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 拼音学习的枯燥、拼音规律的复杂容 易让刚入学的孩子产生畏难,甚至厌学的情绪。 在教学中,教 师要针对拼音学习的阶段重点,把认字型、拼音节、读拼音句 等一一列出,并根据各个阶段的学习特点,结合动手操作设计 一系列拼音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捏、画、读、写一系列形式不同 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的字形, 感受拼音字形本身的趣 味性。 2.写作教学 向 来 是 语 文 教 育 中 的 一 环 。 我 在 接 触 了 大 量 儿童之后,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视写话为畏途,而作为学习起步 阶段的低年级儿童,如果在刚开始,就能有一套扎实的写作基 础,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享受写作的乐趣。 学生在写作蔬菜园观 察日记的过程中,绘图可以安排在写作之前、之中或之后。 在 绘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为自己所写出的文字找相关的“证 据 ”,当 文 字 表 达 不 够 的 时 候 ,图 画 的 丰 富 多 彩 也 可 以 提 示 他 们文字的表达,从而相辅相成。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 的,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 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 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好教
234
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赖小林、林昆等人的《广东汕头市公安人 员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用心理症状 自评量表对部分公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从工作压力角度分 析 所 得 数 据 ,得 出 结 论 ;霍 团 英 在2004年 对 杭 州 市213名 青 年 领 导 干 部 作 了 测 量 ,结 果 显 示 ,有22.4%中 青 年 领 导 干 部 心 理 健康水平低于平均值,并且工作压力偏大,表现为轻度心理健 康问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
有帮助、有价值的内容,在启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指导学 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研究问 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课堂环节的设计。 一堂课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课堂的激情导入是导求新 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为了有 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 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 教师还要根据理解课文的需 要,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四、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 如江苏国标 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 平均每篇课文有8—9个字要求会 写。 这样的识字量对于刚学会写极少量简单的字,还没有掌握 识字方法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大且有一定难度的。 在识 字教学中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字形进行的。 教师可启发学生: 这组字的共同部分是什么? 不同的部分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 样的偏旁部首? 这样的分析综合既可突出字形结构这一重点, 又可准确地表达音形义三者的内在联系, 更使复杂艰难的智 力活动变得轻松有趣。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通过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只 是手段的不同,还要靠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以 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目的, 实现课改目标。 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 径是自己去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标 准、新要求,使我们在教学生涯中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只要我 们依据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 空间,语文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3.阅读绘图文本,编写演出绘本剧。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 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 文本阅读的局限。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 “神秘地 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 分,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 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 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被忽视的小细节,而只有读懂了这 些细节,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对在该院就诊的心理 疾病患者调查显示,公务员约占总 数 的10%,其 数 量 比 其 他 任 何一个职业的患者都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对心 理咨询者进行盘点时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 的人群中,国家公务员排在首位。
2006年 ,朱 晋 峰 在 《 广 州 地 区 政 府 公 务 员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分 析与对策》中提出,广州地区政府公务员群体中有大约二分之 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存在身体不适感、厌 烦感觉和偏执性思维较国内常模更加突出, 并且心理健康问 题在随着职务的提升、工龄的延长而增加;躯体化症状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增加, 而男性公务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高于女性公务员, 学历较高的公务员在工作中对人际关系更 加敏感,而且其它方面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关键词: 公务员 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 研究现状概述
公 务 员 (civil servant)概 念 起 源 于 世 界 上 最 早 实 行 公 务 员 制 度 的 英 国 ,在 美 国 又 称 为 政 府 雇 员 (government employee)。
在我国, 国家公务员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 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
近年来, 我国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日 益突出,我们综合分析了近十几年的研究文献,归纳了研究者 们有关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调查、 公务员的工作压力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 研究和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方面的研究成果,希 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使公务员队伍不断成长,以适 应我国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吴 式 颖 .外 国 教 育 史 .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07. [2]叶 立 群.幼 儿 教 育 学.北 京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8. [3] 高 月 梅 , 张 泓 主 编 .幼 儿 心 理 学 . 浙 江 : 浙 江 出 版 社 , 2005. [4]吴立岗.小学 语 文 教 学 研 究.北 京 :中 央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出 版 社 ,2004. [5]袁军.教育心理专题.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周刊 2010年第27期 ○ 出类拔萃
国内外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工 作压力关系的研究现状概述
吴晓燕1 陈建华2 孙林元1
(1南昌大学 教育学院;2南昌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引发心理健康 问题的现象日益突出,国家、社会、人民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 况非常关注, 这个时期也涌现除了很多公务员工作压力和心 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本文就国内外公务员工作压力水平和心 理健康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概述。
233
○ 出类拔萃 2010年第27期
周刊
1.国 内 外 公 务 员 心 理 健 康 的 有 关 研 究 国 外 有 关 公 务 员 心 理 健 康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早 ,Bogg与 Cooper (1995)对 英 国 557名 高 级 公 务 员 和 1056 名 私 营 企 业 行 政 经 理 进 行了职业压力测验,对两类群体的心理、身体健康和工作不满 意度、职业压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问题和工作不满意度要更加严重一些;G Mein与P Martikainen 等 (2003)通 过 自 制 问 卷 对 在 职 公 务 员 进 行 调 查 ,得 出 在 职 公 务员与退休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相比差异显著, 而对于处于 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来说, 其心理健康状况在退休后并无较为 明显改善的结论。 广 西 师 范 学 院 的 赖 国 强 教 授 在 1998 年 曾 提 出 公 务 员 的 心 理素质结构包括: 个性心理特征、 情感与意志和心理健康水 平,并对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心理素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国 家行政学院的李雪峰教授在2001年对司、 局级公务员应具备 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的李皓等在2004年对 公务员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005年,福建 行政大学的黄训美在《公务员心理保健》一书中提出公务员心 理健康标准。 2.国 内 外 有 关 工 作 压 力 概 念 的 研 究 现 状 概 述 国外学者对“工作压力”这一概念研究较早,尽管对工作 压力研究呈显著增长趋势, 但研究者对工作压力的定义和本 质却并没有达成一致。 早在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生理学家Wafer Cannon在 其专著中最先将压力引入到生理心理学领域。 他认为,压力是 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乱, 在危险未减弱的情 况下,机体处于持续的唤醒状态,最终会损害健康。 1980年,Hans Selyels提出“压力是身体对任何作用于它的 需求的非特殊反应”。 John M.Ivancevich和Michael T.Matteson将 压 力 简 单 定 义 为 “ 个 体 对 于 环 境 的 反 应 ”;T.A.Beehr 和 J.E. Newman将工作压力定义为“一种起源于人与 工 作 的 相 互 作 用 的、 以人的内部变化为特征并导致他们偏离正常功能的状 态”;Fred Luthans综合上述两种定义并加以概括, 将压力定义 为“对外部情况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导致组织的参与者生 理上、心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偏离”。 1990年, 我国学者徐长江提出: 工作压力是在工作环境 中, 使个人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地、 持续地作用于个 体,在个性及应付行为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 为的反应过程。 2002年 ,冯 喜 良 研 究 发 现 ,科 研 人 员 的 工 作 压 力 可 能 集 中在时间、期望等方面,而组织压力可能较小;葛晓红等通 过对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研究发现, 危重病人造成的长期精 神紧张,较多生死离别形成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范围狭窄 造成的人际关系,个人价值的内在期望与现实冲突,以及无 规律生活造成的生理素质下降, 构成了护士特有的工作压 力来源。 此外,心理学对工作压力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各个学 派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 主要的 理论有刺激学说、压力反应学说、主体特征学说和压力的复杂 构成学说。 总结国内外有关工作压力概念的研究,不难发现,各学者 从心理学、 生理学领域对工作压力加以界定, 并引入社会领 域,其探讨是逐步深入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作压力在人 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健康学等领域得 到广泛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工作压力开展研究的学 者 越 来 越 多 ,这 可 以 从 相 关 文 献 中 反 映 出 来 ,从1981年 开 始 , 以 工 作 压 力 为 主 题 的 文 献 数 量 急 剧 增 长 , 从 1984年 开 始 , 几 乎 每年都有200多篇文献以工作压力为主题。 21世纪以来,工作 压力一直是心理学、 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理论 范畴。 3.有 关 公 务 员 工 作 压 力 与 心 理 健 康 关 系 的 研 究 现 状 概 述 郑洪利在 《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岗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 的 调 查 研 究 》 (2000) 中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 通 过 一 系 列 专 业 的 心 理测量量表实际调查了青岛市某一公务员群体的工作压力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