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对社会和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在我们的健康教育课中就有体现,心理健康占很大的比重。

而且在当今这个通信发达,但人情冷漠的年代,无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

目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得当代人的心理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扭曲
2)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这一年龄的少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明天,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3)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主要原因就在于心理问题的增多,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构建起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予以研究。

(一)我国的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青少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

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如,江苏、浙江两省1985年对1095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的比率为16.53%,浙江省1989年的数据是16.7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的数据为26.17%,广州市1994的对1000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有53.2%的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为32.0%。

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但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老师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人们从各种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最近几年,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在对于健康概念认识转变的影响下,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是非常高的。

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在认识上,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到新闻媒体的热烈讨论,已经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是,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过程。

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有多大的问题,大家照样上课、做练习、考试、升学。

还有的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学生出了问题就应该找学校,与家长无关。

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来看,目前广大中小学还缺少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因此很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在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做还感到无所适从。

综合可见,我国现阶段的健康教育还是很薄弱的,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唤醒全社会的关注,真正用我们的行动来开展健康教育。

最后,用四个字来形容我国的现状:任重道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