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语大全之国培刊首寄语

寄语大全之国培刊首寄语

国培刊首寄语【篇一:“国培计划”(2010)—地震灾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主办 ...】国培计划”(2010)—地震灾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15日◆刊首寄语(1)教师——辛勤的耕耘者◆新闻快递(2)“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开班典礼隆重举行◆培训简讯(3)迎接参训学员(4)物电学院教授潘学军老师—农村中小学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具的制作(5)成都石室联合中学高级教师李善才—让理想教育在一线教师身上生根发芽◆心得体会(6)荣幸、高兴、亲切、努力????????学员母林恩(7)“国培”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有感??????学员谢文章(8)做一个有理想不断发展的中学教师???????学员文绍勇◆编者的话(9)让我们扬帆远航!教师是什么?曾经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园丁,辛勤培育着幼苗,使其茁壮成长;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人们的美好心灵??信息时代的今天,又有人说,教师应该像拨号上网的“猫”,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去寻找宝藏。

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我们不想神圣,但我们要敬业。

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不仅要把书教好,而且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来;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同样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研发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多知识已陈旧,而新知识却以指数速度在增长,高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不学习,就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带着对新知识、新信息的向往,我们参加国陪的学员们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日夜奋战,看视频,提问题,做作业。

当网络出现了问题,作业上传不了时,学员们万分着急,为了能交上作业,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有些老教师,原来不会上网,但为了研修,他们专门学习上网、上传邮件,而且很认真很刻苦!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专家团队的每一个人,老师们,辛苦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为了我们的使命,为了我们的成长,大家加油吧!“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开班典礼隆重举行(开班典礼现场)12月13日上午8时30分,由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省教育厅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具体实施的“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山校区隆重举行。

出席本次开班典礼的领导有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志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周晓林、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薛建强、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地震灾区的70余名骨干教师。

此次开班典礼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薛建强主持。

典礼之初,首先由李志全院长发表讲话。

他向前来参与此次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此次“国培计划”实施的背景、目的、意义与要求。

同时他还勉励参训学员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在专家指导下,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培训任务回到学校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李志全院长讲话)接着,周晓林院长代表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的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开班仪式上发表讲话。

她着重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发展以及学院为了圆满完成此次培训而做的大量准备。

她介绍到,为了做好此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学院对参培学员的住宿、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确保培训有序、高效进行。

(周晓林院长讲话)随后,由参训学员代表——来自都江堰市胥家学校的张渊发言,他在发言中感谢国家教育部提供的这次培训,并表态一定倍加珍惜此次培训,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有所获。

(学员代表讲话)会后,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旭主持召开了“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初中物理)培训班开班典礼分会。

学院各级领导以及全体学员出席了此次分会。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薛建强发表讲话,他强调了国培计划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各位学员珍惜机会、认真参训,在专家指导下学有所成。

李旭副院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此次培训的具体要求、详细内容,再次强调了安全问题。

随后,由此次培训的学科班主任帅晓红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培训流程以及培训班的班委和分组情况,并让各个班委上台讲话。

开班典礼在领导以及学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篇二:培训简报2】2013甘肃省国培简报主办:陇南组(2013年10月31日)第四期简报导航刊首寄语:如果说教育是艺术殿堂的一支画笔,需要我们用智慧的头脑去素描,修饰。

那么,此次国培就是这画板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为我们助波推澜,指点迷津,寻找感觉!国培中,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国培,我却有一种紧迫的感觉,因这之前,国培对我来说可是个新生事物,闻所未闻,有幸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靠近,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摸索了发表言论的园地和交流的平台,我也认识了结识好友的驿站??国培为我的生活上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幸庆,国培使我教育生涯变得五彩斑斓!国培,让我领会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有缘相知于西北师大,无意相遇于国培思想品德班。

偶然相处于论坛之中,不经意结识于交流之下。

回眸间,才让我略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体现!在这儿,我想引用张峰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高兴的是国培使我心灵得到了净化!国培,这道亮丽的风景,将给我人生附加了丰富的内涵!------------------陇南组组长张学治培训学员感言:“国培”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第一,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研资源库,同样提供了空间无限的资料贮存库。

这不仅使更多的教师享受到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点评,多方互动,最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仅使发表的文章达到最好的水平,同时将这些资料在网上贮存起来,日积月累,这些资料将成为学校和每位老师的精神财富。

关键在于我们应量力而为,选择需要的、适合的,做到宁缺毋滥。

第二“国培”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

能够快速、灵活的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民主、和谐。

在信息畅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各组间以实现近距离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讨论话题,引发争议,还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专题,开展网络互相交流,发表各自的主张,相互借鉴,对各自得出的结论进行探讨。

国培的学习和参与,让我感觉到她的作用正在愈来愈不断增强,它对于我们教研工作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

2013国培学员王俊冠截止10月31日,我班的情况很不错的,全班共38位学员全部到齐。

完成作业数篇,每人参加影子实习两周,人均授课一节以上,受到该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说明老师们学的积极还是很高的,学习很努力,请暂时落后的老师们加油!加油!再加油!学习感言:每个学员在两个月的培训中都有很多感触,对教育教学都有很多新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尤其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篇三: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小学音乐第二期学科培训综述出自:尹爱青发布时间:2010-12-14继教网2010-2011年国培计划爱青小学音乐培训综述第2期主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张晓敏郑涌颖本期目录编:尹◆卷首新语(1)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尹爱青◆专家视角(2)对《青青的竹子会唱歌》现场教学的两点思考??尹爱青◆作业选萃(3)我用电子琴上音乐课一得?????????李志宏(4)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秀娟◆案例分享(5)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设计??????唐丽娟◆研修感言(6)小学音乐测试有感????????????侯学芳◆编者的话◆刊首寄语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尹爱青2010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部、财政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教育活动搭建了的“立交桥”,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在全国各学科中小学教师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这一举措的实施显得更加势在必行。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它已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进一步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探索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继续教育成为广大教师补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重要途径。

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贯彻《教育纲要》的纲领指导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学。

◆专家视角对《青青的竹子会唱歌》现场教学的两点思考尹爱青“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教育的解释。

音乐教学亦是如此,它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师生心灵互动的过程。

2007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评比中,福建省罗源县实验小学的游方硕老师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上的《青青竹子会唱歌》一课,就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

游老师以介绍家乡的竹制劳动工具人手,对将要出现的节奏型进行预知,由生活中的声响模仿逐步进入节奏符号的练习;从音响听觉的模仿到八分和四分节奏的听辨;从用劳动工具表演的“打枪担”舞蹈到新词的自由创编。

其中有听辨、有学唱、有表演,有思考、有伴奏、有创作,全面参与,层层深入。

至此,这堂课的两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一是体验、学习“打枪担”的动作及节奏特点,对畲族歌舞产生兴趣,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是运用新学节奏进行歌词创编,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提供空间,都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这堂课,我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是她的两次提问。

第一次提问,是在复习《乃哟乃》之后。

为了导入新课学习,老师提问:“我们畲乡的竹子也会唱歌呢。

”学生马上反应:“咦?不信!不信!”由此引出了运用竹竿、柴刀和刀鞘的“打枪担”节奏的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