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井注水技术

水平井注水技术

水平井注水技术
随着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后期,如何通过注水使油藏获得更大面积的高注水量,实现更快的注水和采油速度,从而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是研究人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水平井注水优势分析
众所周知,油田开发采用的常规水驱模式是直井注水,直井采油,每口井周围产生明显的压力降,迫使油水界面变形,水转向生产井后被采出。

由于注水井和生产井存在径向流,使大量压力损耗,采收率受到影响。

使径向流转为直线流的办法可以有垂直压裂和水平井。

过去由于水平井技术尚未成熟,钻井成本十分昂贵,因此人们多采用压裂。

随着水平井成本降低到直井的1.5到2倍左右,人们又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水平井水驱研究上。

水平井水驱采油具有的优势是:①和直井相比,水平井注水时的压力降不会集中在某一点,而是分散在比较长的泄油井段上,压力降较小,油水界面变形也小,井到达油水界面的距离大,所以可以推迟井的突破或使含水量增加缓慢;②水平井与井之间的泄油均匀性可使前缘均匀推进,因此当有多相同时流动时,流度比条件越不利,水平井的优势就越明显;③在低渗透油藏或低渗透层钻水平井,可以提高注水能力及产油能力,减少油藏注入水的补充时间,注水见效早;④在开发中后期老区油田时,钻加密井是改善直井水驱后波及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是水平井可以通过侧钻、分支钻井等取得比钻加密井更好的效果;⑤在薄层油藏中,水平井注入速度接近于线性注水速度。

当地层10英尺厚,水平井流体流动速度是直井的8到10倍。

这一优势随地层厚度逐渐削弱,当地层厚度超出300英尺后,水平井的波及效率将低于直井;⑥大井距的条件下,只需用较少井数就可以取得等量或更多的注水量和采油量,快速的注水速度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作业效益。

例如,对于一个10英尺厚,井距80英亩的油藏来说,水平井注水速度在和直井注水速度保持一致的条件下,所需压力只是直井的1/10,这就为作业商带来众多便利。

但是在小井距的井网中,水平井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2、水平井注水新进展
水平井在水驱开发时可以有四种采油结构:水平井注—直井采、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直井注—直井采、直井注—水平井采。

外国一些石油专家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两种模式:直井注-水平井采和水平井注—水平井采,下面将简单介绍这两种模式。

2.1、直井注-水平井采——“水平段(Toe-to-Heel)注水开发新技术”(TTHW)AlexT.Turta 等专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水方法——“水平段(Toe-to-Heel)注水开发技术” (TTHW),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水平段注空气:THAI和CAPRI”,其采用了一口水平生产井和一口垂直注入井。

水平生产井的水平井腿位于地层顶部,井趾靠近垂直注入井,垂直注入井在地层下方射孔。

该方法使驱油时的重力变得稳定,水/油流动比的重要性降低,其对波及效率的不利影响也被削弱。

注入水始终在井趾处突破,含水率逐渐上升。

“水平段(Toe-to-Heel)注水开发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注水方法,开采轻、稠油油藏(最大粘度2000cp)的效果良好,开发较厚油层的驱替效率也很高。

AlexT.Turta的室内模拟研究得出,控制直井比控制水平井更容易。

这是因为,即使对于一个均匀的多孔介质来说,水平段压降使液体流过水平井十分困难,压降不仅受到粘滞力的控制,还受到局部、未知力量的影响;而一口较短的直井则可以忽略压降的影响,因此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比水平井注水—直井采油更容易控制流速和直井井底压力,从而改善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采油八厂也曾做过多个方案,比较水平井注—直井采、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直井注——直井采、直井注—水平井采的开发效果。

从内部收益率、采油程度和综合含水曲线可以看出,直井注—水平井采和水平井注—水平井采可行,但是水平井注水的实际操作较难,所以建议采用直井注-水平井采.。

2.2、水平井注-水平井采(两种驱油结构)
上面阐述的“水平段(Toe-to-Heel)注水开发新技术”(TTHW)采用了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

但是由于人们不仅希望注水速度得到改善,还希望对注水过程能有一定的控制,这就促使专家研究水平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模式,以开发轻、重油油藏。

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对于一个水平均匀的多孔介质,应用一口水平注水井时,不必遵循传统方案提出的方法,即用多行直井与水平井垂直,而只需布置一行垂直于水平井方向、位于水平井段井趾处的垂直生产井。

根据这一发现,AlexT.Turta等专家又提出了以一口水平井代替一行的垂直生产井,在适当条件下用水平井注-水平井采。

可以有两种布井结构:长距离驱油结构(平行线性水驱结构:两口水平井平行,井踝成反方向,井趾在一条直线上)和短距离驱油结构(L 型结构:两口水平井垂直,井趾彼此接近)。

鉴于水平井对井网十分敏感,专家们还分别研究了这两种驱油结构在不同井网的应用。

①长距离驱油结构(LDOD):一是直线驱注水,二是交错行列注水,都采用了侧枝长300米的平行水平井。

试验采用了度300m3/d的总注水/采油速度,1050天后注入水突破时,波及效率是64.80%,采收率是32.32%,注水井井踝的最大压力是110at,生产井井踝的最小压力是77at。

交错行列注水的波及效率是97.84%,采收率是48.02%,注水井井踝的最大压力是107.6at,生产井井踝的最小压力是78at。

可以看出,由于注入水趋于从注水井井踝流向生产井井踝,反井网的驱油效率要远远大于直线驱的驱油效率,注水井和生产井处于对角时的波及效率和采油率都比较高。

②短距离驱油结构(SDOD):第一种结构采用了正方形井网,由两口700米长的注水井和生产井组成,从注水一年后的含水饱和度及压力分布可以看到,水驱前缘没有覆盖注水井水平段的全部长度,也就是说注水井没有发挥出全部能量,流向注水井井趾的水量为零。

第二种结构中的水平注水井长200米,水平生产井长850米。

从注水一年后的含水饱和度及压力分布可以看到,注水井使更多的水进入到多孔介质中,水首先在生产井的井趾处突破;突破后,含水没有突然增至100%,而只是单调上升。

因此,从油田的角度看,短水平注水井-长水平生产井的井网非常实用,它使注入控制变得更加简单。

3、结束语
通过以上两种水平井注水模式的室内试验及现场方案对比,我们可以得出:①水平井注水开发可以取得比直井更好的驱油效果;②垂直井注—水平井采的驱油方法具有降低不利流度比,改善吸水能力等特点,其采收率至少是常规水驱的2倍,常规水驱驱油效果最差时,采用TTHW往往可以取得最好成绩,如开发厚油层、高渗透地层及地层下的高渗透薄层;③在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的长距离驱油结构中,由于注水前缘倾向于从注水井井踵流向生产井井踵,且水平段压力损耗使波及效率严重受到液体流动方向的影响,因此AlexT.Turta等专家建议采用反井网;④在水平井注-水平井采的短距离驱油结构中,由于水总是在井趾处突破,建议采用短半径水平井注-长半径水平井采的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