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


2
3)无为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提出了,治国者无为无事,看起来好 像很昏暗,但人民因此安定自由,民风淳厚;治国者有为有事,看起来好像是清明,但人民不 堪拘束,民风反而狡黠、抱怨。 “无为”作为老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也贯彻了整本《道德经》 。因此“无为”的思想,也 是《道德经》的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老子的“无为”思想,世人向来都是褒 贬不一,但以政治思想的角度理解,其实“无为”可以说是一种大智慧。有句话是“管得最少 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或者就是老子政治思想中“无为”思想的最佳体现。所谓的“无为”不 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在悄悄改变生活而不被发现的“无为” 。也就是让人民感受不到政府的 约束,政府就是一个“无为0 -2011 学年第 1 学期 评阅人
评语:
学号
========================================== 姓名
(题目)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 (正文)
摘要: 摘要: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以及在管理、养生、军事、政治等各方面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使其对我国 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道德经》的政治思想,阐述老 子政治上设想了一个小国寡民, 自然, 自由的无为世界, 以及这个世界中如何以 “道” 和“德”作为规则和依据生活的可能,并讨论其政治思想的利与弊。 关键词: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政治,小国寡民,自然,自由,无为 正文: 正文: 一、老子与《道德经》的概述 老子我国春秋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据《史记·老子列传》 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才,周守藏室之史也。 ”
-
班级 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班
1
在他将隐去的最后时日,应函谷关令尹喜的请求,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 千余言而去” ,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今本《老子》共 81 章,前 37 章为上篇道经,第 38 篇以下为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 。老子因其深邃的哲 学思想而被西方国家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德经》全篇体现了老子所讲的“道”与“德” 。通读《道德经》之后,会 发现老子所说的“道”是“德”的本体,而“德”则是对“道”使用。为同一事而 不能分离,有“德”之人,就 是替“道”治世的人。道是宇宙的本体,不依赖任 何物而绝对独立,永远自行运动。 二、《道德经》的政治思想 以我对《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理解,其实就是要反映了老子建立一个自然、自 由、无为的小国寡民世界。对与老子所希望建立的这样一个世界,以下就分别分别 论述老子理想世界所反映的政治思想在《道德经》的体现,及其利弊。 1)自然
三、总结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它博大精深,包含了政治、军事、管理、美学、道德、 养生等广泛的思想内容。本文只是站在初读《道德经》的基础上,了解和学习《道德经》的政 治思想。 “自然”和“无为”的思想,确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且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自 由”还有“小国寡民”的思想,虽然与潮流脱离,但是,它们某一方面还是对我们有实际作用 的,不能全盘否定。 《道德经》是高明的,老子也无愧于孔子的老师,但对于今日,老子的某些理论已显得模 糊、粗糙,新时代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老子和孔子,而必须继承然后创新。
注释: 注释: 南方日报 《广州番禺数百业主签名抗议垃圾焚烧发电厂》2009.10.2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耳.道德经.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2 宋鸿兵.货币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4
5
6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中重要范畴之一的“道” ,最早就是在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提 出,作为老子的主要思想之一,从第一章了解“道”的意思是必须的。通过第一章的内容,我 们可以看出,老子的“道”其实就是指宇宙的本体,狭义上就是指自然规则。 “道”的内容贯 彻了整本《道德经》“道”作为其中心思想之一, 。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当然也有“道”的 内容在里面。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 章就是“道”在《道德经》的政治思想中的具体实践的表现。本章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是人、地、天、道和自然都是相通的,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 的规律和法则都统一在“道” 。而“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自然规则的存在,其实也说明了, 老子的政治观点就是:要求制定的政策要符合自然的规则以及人的习性。 要打造一个和谐社会,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中, “自然”这是一个大智慧。就如《南方 日报》曾报道过的番禺垃圾焚化场事件那样,把垃圾焚化场建在居民区中,这样违反了自然规 律的事情,很显然是得不到支持的。符合自然规则,当今社会仍然适合的政治思想。
2)自由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 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政治 ” 观点就是要求统治者不施任何外加的东西,不施 仁义等术,任由老百姓像大自然里自然生长 的万物一样。用风箱作为例子说明,对老百姓管束太多,只会让社会越来越动乱。只有给与老 百姓足够的自由,才能让使得社会安定下来。 老子的这一观点,很显然是一个理想化的情况。只有人民没有私欲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 在人固有的贪婪,自私的本质基础上,如果任由得民众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混乱,就如同西 方社会的第二次金融危机那样,就是任由人的私欲不停膨胀而不加以控制、监管而导致的。但 “自由”的政治思想依然有可取之处,毕竟政府不能管群众管得太多。否则也会出现老子所说 的,风箱的那种情况。
格式二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
---------------------------------------------装--------------------------------- --------- 订 -----------------------------------------线----------------------------------------
4)小国寡民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 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这是《道德经》政治思想的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老子所追求世界的基本。这是一个理想 的世界,就算很近,然而老死不相往来,完全是自治、自需自给和自得其乐的世界。然而,显 然这个世界只是理想,现实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 0。这乌托邦式的政治 理想虽然不能实现,但还是能给我们一个梦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