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建议

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建议

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建议摘要:广西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广西各级政府历来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结合沿海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广西沿海地区主要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沿海;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广西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广西各级政府历来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长期以来,设有专门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广西海域生态环境整体上保持良好状态,但随着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石油化工、钢铁、煤化工、造纸等许多重大的临海工业项目将在广西沿海地区投资兴建,如何在加快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1.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广西沿海地区具有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海域滩涂资源、港口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油气资源和海洋潮汐能和风能资源等,目前对这些海洋资源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各级政府都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工作如下:1.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入海污染源对新建和技改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政策的,不予以审批。

促使有关单位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容量以及总量控制计划的要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使新建项目尽量少排污染物,而技改项目能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以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

1.2.加强对现有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以削减入海污染源加强对现有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督管理,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力。

积极开展污染大户如酒精、制糖业的整改和污染治理,改造、更新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率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促使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最终削减污染物的入海量。

由于以上两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广西沿海地区“十五”期间直排入海工业污染源污染物年平均入海量比“九五”期间减少46%[Ⅰ]。

1.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广西沿海拥有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三类最典型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广西沿海现有红树林沼泽湿地8374.90公顷,其中天然林7592.0公顷,人工林782 9公顷,红树林种类有13种[Ⅱ],分布于滩面明显的海湾和海河口汇合处的滩涂及附近。

现有珊瑚礁生态系统生长总面积约300公顷,主要分布于涠洲岛西北、东北、西南部沿海岸近海水深-2米~-12 5米的海域,斜阳岛东部局部海岸有小面积分布,约10公顷。

广西沿海珊瑚属种较多,有沙珊瑚、鹿角珊瑚、假鹿角珊瑚等21属45种[Ⅲ]。

广西海草床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铁山港、英罗港及珍珠港沿岸中潮带至下潮带浅滩,面积约690公顷,其中铁山港、英罗港一带540公顷,珍珠港一带150公顷。

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均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多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栖息地,是全球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对象。

为保护这些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广西沿海地区已经建立四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广西合浦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还有两个自然保护区正在规划待建,分别为涠洲岛珊瑚礁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党江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目前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维持原有的种类多样性和生境完整性。

1.4.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实施监控为了解广西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于1985年成立海洋环境监测站和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广西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全面监测,在主要入海河流入海口、重要港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海水养殖基地、重要海水浴场、两省交界(英罗港)、两国交界(中越交界东兴港)等海域均设立了监测站位,目前共设监测站位48个。

监测内容有水质监测、表层沉积物监测和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监测。

水质监测每年开展枯、丰、平三个水期监测,分析项目有31项。

表层沉积物监测每两年测一次,分析项目主要有重金属和石油类、硫化物、总有机碳等10项。

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监测每两年测一次,开展贝类、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等四大类生物品监测,分析项目主要有铜、铅等7项。

经过20多年的长期全面监测,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广西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了解和控制广西污染物入海量,广西北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对广西入海污染源(包括独流入海河流、直排入海工业排污口和综合污水排污口)进行了长期的监测,每年开展枯、丰、平三个水期监测。

目前开展了13条独流入海河流(占95.0%的入海河流的流量)、6个直排入海工业排污口,26个综合污水排污口(其中北海市22个,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各2个)的监测。

调查监测范围东起与广东省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调查陆域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

入海河流的监测项目有33项。

直排入海工业污染源和直排入海综合排污口监测项目有22项。

入海污染源的监测,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开展海洋环保科研工作广西沿海地区一直比较重视海洋环保科研工作,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海洋科研调查和研究,其中由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的课题有十多个,主要有:《广西入海污染源调查研究》、,《北海养殖海域富营养化研究及赤潮调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儒艮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广西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研究》、《广西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北仑河口环境污染调查及对策研究》、《UNEP/GEF项目中国南海陆源污染子专题》(广西岸段陆源污染调查)、《广西重要海域环境容量研究》、《广西碧海行动计划》、《北海市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报告》、《合浦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报告》等。

这些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由于广西区环保系统和沿海各级政府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保持良好状态,是全国最干净的海域之一。

2006年一二类海水质量的站位占77%[Ⅳ],一、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的站位占98%,达标率为95%,海洋生物质量达标率为100%。

2.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2.1.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广西沿海地区对海洋环境监控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下列问题,不容忽视:(1)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只有钦州市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

大量的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海,严重污染了纳污海域的水质。

(2)海水养殖处于失控、无序发展状态。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积过大,养殖密度高,滥用药物,污染严重。

(3)海洋环境保护、监测研究投入较少。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简陋,像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这样从事20多年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单位,至今仍没有专业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采样只能临时租用渔船。

因设备落后、经费紧张、人员缺乏,很多重要的生态分析项目还没有办法开展。

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问题因经费、人员原因,尚未深入研究,海洋环境监测监视系统和环境预警系统没有建立和完善,预测、应急措施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等的效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

(4)涉海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涉海管理部门有交通、渔政、海事等10多家,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管理,没有把海洋和海岸带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决策,部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不协调日渐明显,各海洋产业之间用海矛盾突出,海洋的综合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沿海地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较薄弱,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海洋防护系统工程尚未健全。

现有护岸工程抵挡台风和其他自然灾害袭击能力较弱,同时,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现象也持续存在,给沿海海洋经济造成损失。

2.2.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局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受污染的海域主要是海水养殖区和港口排污区。

(2)过度捕捞及电、炸、毒等违法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一些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衰退。

(3)在一些重要河口港湾水域,生物多样性降低,典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面积缩小,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4)赤潮时有发生。

(5)海水入侵造成沿海地区部分居民饮用水困难,生物入侵对海草及红树林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广西沿海地区将有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据预计,到2010年,广西沿海四市生产总值合计将达到214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

其中,北海、钦州、防城港和南宁分别为500亿元、400亿元、245亿元和1000亿元。

按国家的部署,广西沿海地区将重点推进港口和重大临海工业的建设。

加快钦州、北海、防城港3个港口建设。

临海工业主要发展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能源基地、钢铁基地等重大项目。

中石油1000万吨级炼油厂和年产25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将在钦州建设;年产9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和中石化800万吨炼油等项目将在北海建设;1000万吨级大型钢铁基地等项目将在防城港建设。

随着港口的大开发和多个重大临海工业的落户,广西沿海局部地区的生态将受到一定的破坏,入海污染物的量将增加,入海污染物的种类和成份将变得复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将加大。

3.对策与建议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使广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整体上继续保持良好状态、已受污染的局部海域环境得到改善,建议采取下列措施:3.1.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产业发展规划需与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

认真执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开展各个海域及整个北部湾海域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各海域环境容量,制订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海洋水动力特征,合理设置岸边工程及优化布局临海工业企业。

将沿海地区陆域和海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控制污染负荷总量,使沿海城市生产力布局和污染排放与近岸海域承载能力相适应,以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3.2.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落实海洋环保责任制海洋环保与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