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1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
随着GPS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 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 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 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GPS 接收系统而言,灵敏度指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捕获灵敏度、初始启动灵敏度。
目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 以下的接收机,同时,初始启动的灵敏度和捕获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142dBm 和-148dBm 以下。
GPS 接收机首先需要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获,完成捕获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获灵敏度;在捕获之后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
为了实现定位,GPS 接收机还需要解调GPS 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相应的,解调导航电文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初始启动灵敏度。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跟踪灵敏度最高,捕获灵敏度次之,初始启动灵敏度最差。
2 GPS 接收模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
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
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获、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2.1 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
GPS 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 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到地面上来的,其L1 频段(f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
η和Q η分别为I 路和Q 路的噪声。
由公式(6)(7)可知,相干累积结果和相干累积时长非常相关,相干累积时间越长,对输入载噪比的要求越低,其灵敏度也就越高,但累积时长过长,由于频偏Δf 的影响,上式中第一项值也会越小,又会降低其灵敏度。
因此,一般高灵敏度的GPS 接收机都需要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TCXO 作为本振,以降低本地频率和载波频率之间的偏差。
一般而言,高灵敏度的基带算法对本振的稳定度要求在8ppm 左右,该稳定度包括校正偏差、老化以及温度补偿稳定度,对于频率校正稳定度为2ppm、老化稳定度为5ppm 的TCXO 而言,一般要求其温度补偿稳定度在0.5ppm 以内。
非相干累积结果为( 2 2 )
i i Σ I +Q ,通过公式(6)(7)还可以看出,当采用非相干累积时,
由于I
η和Q η的存在,其信噪比会比相干累积有所降低。
下图给出了不同频率偏移情况下相干累积结果随相干时长变化的情况。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频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长的相干时长以达到较高的相干累积结果。
GPS 基带芯片内都已经实现;
4、需要高稳定度的本振,这也是好的基带算法能够工作的必要前提。
3 总结
随着GPS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受两个部分的限制:一是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天线部分的设计,二是接收机基带算法的设计。
其中,接收机前端电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获、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本文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原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