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刊改革与开放浅议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高光军(霍州煤电汾河焦煤公司)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已发展为新时期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主题。
笔者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道德高尚、知识面广、业务精深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新时期加强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必要途径。
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政工队伍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和确保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讨论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希望在以后的企业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Abstract:Our country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entered another development phase,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the socialism outlook for honor and dishonor has developed for the new time enterprise political thinking work subject.Strengthens the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troop the construction,raises the political work troop state-of-art and the grade of service,is strengthen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guarante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important safeguard.This article has first analyzed the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troop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asks question which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exists,according to discusses actually solves these question corresponding strategy,hopes in the later 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troop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he function which,as soon as decides.关键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策略Keyword:Enterprise Political work troop construction Strategy【中图分类号】D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054-02一、引言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阶段的到来,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形势下,企业政工队伍在企业政治文化建设中如何稳定自己的优势、确保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政工队伍建设现状,根据实际着力培养一支政治意识强、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成为企业发展建设目标的当务之急。
二、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现状1、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
有些企业领导根本没有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企业盈利。
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济效益是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的思想在许多企业领导者中深入人心,实际工作中没有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甚至在某些企业,领导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程序,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做是回应中央的文件。
另外,当人们评价企业时往往只看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不注重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这样进一步削弱了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程度,企业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运营负担,而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统一发展,双管齐下,才能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更远。
2、企业政工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
一个优秀的工作团队必须具备合理的组成结构,主要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
目前许多企业政工工作人员素质层次分明,知识水平差距较大。
因此,重组企业政工工作人员结构,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必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政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而那些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观念更新快的新型人才大多选择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而放弃从事企业政工工作。
这主要是因为政工工作难度高,强度大,所做出的成绩不能有效反应在企业效益上。
3、企业政工人员工作不积极,缺乏创新观念。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有些政工人员不注意当今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许多政工人员压力感和危机感不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知识,而是顽固地停留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处理问题。
同时,政工工作形同虚设,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另外,少数政工人员管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4、企业对政工人员的继续培训不足。
有的政工工作人员虽然长期进行政工工作,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进行突破创新;有的政工人员不敢对学历、职位高于自己的领导做政治工作。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企业缺乏对政工人员素质的深入培训,物质投入不足。
企业通常只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却忽视了政工人员的继续教育。
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缓慢。
其次,企业对政工人员的培训仅仅注重职称教育,培训渠道狭窄,没有注重实质,而且没有连贯进行,收效不大。
三、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对策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掌握以下两点。
首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企业政工队伍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它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是确保企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认识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转变企业传统的重经济,轻思想的现状。
其次,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加强政工人员办事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
企业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形式不一的矛盾,而化解这些矛盾必须根据实际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所以,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上接第53页)“价值化”概念是在事物研究中楔入价值哲学思考范畴下使用的。
陈蕾等在《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2年11月)一文中直接将“价值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使用。
这里谈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存在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把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存在依据和价值向度。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体现的关系范畴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核心就是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向度。
关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需要马克思曾说“价值本质上是人自己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对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意义”[5],所以这个需要就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依据和价值向度。
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要重视“以人为本”,新近又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强调“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紧密结合”[7]。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价值的本质在于成为观点”[6],价值应该被设定为标尺,这就是价值观或者说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价值取向的。
从哲学上讲,工具理性科学是价值中立的,不探讨价值取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学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超阶级存在的,阶级性是其贯彻始终的特性。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会把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主导性价值取向转化为个人价值认同的价值观。
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和阶级本质共同决定的,在任何阶级社会都存在。
目前,党和国家之所以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将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育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特定价值取向之中。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促进人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化存在,突出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应该把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当作价值旨趣,实现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1(03).[2]刘书林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3]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4][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30-40,第1卷[M]50-106.人民出版社,1995.[7]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注释:【1】钟启东(1985—),男,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辅导员【2】刘丹(1986—),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优化队伍组成结构。
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知识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尽快补充综合水平高、应用能力强、专业知识精的新型人才。
一支优秀的政工队伍中,除了包括研究马列主义的政治学者,还必须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者,另外,专业技术人员也必不可少。
同时,还必须合理建设一支能力平衡的专既有办事和协调能力强的执行型人才,也包括参谋型的开拓型人才;其次,在年龄比例结构方面,针对当下政工队伍年龄普遍偏高的现状,应尽快培养年轻、专业的政工人才,充实部分年轻人员到政工队伍中来,避免出现政工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第三,完善政工人员进出渠道的建设,强化竞争意识,把那些知识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政工干部队伍中来。
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新时期的政工干部必须要依据实际情况,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只有这样,政工队伍才能在推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必须尽快完善以素质发展为标准的政工队伍考核机制。
通过相应的标准对所有政工人员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形成政工人员自身素质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