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文学的历史

英国文学的历史

虽然英国文学的历史不及1000年,美国文学的历史不及400年,但不可否认,其中诞生了不少名作,而这些名作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颗珍珠。

我现在想把这些珍珠一颗颗都串起来,用比较口语化的语言把咱们自考的《英美文学选读》中重要的知识点给大家说明白。

我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虽然有兴趣,但是面对很多专业名词和错综复杂的文学术语感到十分头痛。

之前虽然读过不少汉语版的名著,但却未领悟其精髓。

现在学习了‘文选’,又重新读原来的名著,在正确的文学方向指导下,我读出了之前没有读到的内容.我希望以我的微薄之力写点东西,能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大家觉得我写的有趣,可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了。

课本开篇介绍了古英语和中世纪英语,古代英语是从450年到1066年,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

而诗歌分成了两种:1.宗教性(religious)的,比如圣经里的创世纪,出埃及记,旧约;2.世俗性的(secular),主要是英格兰的国家史诗(National epic)贝尔武夫(Beowulf),字面意思上看,贝尔武夫是个‘武夫’,他的确很善战,他跟怪兽打仗,还杀了一条龙。

在1066年之后的英国文学进入了中世纪时期,这里课本提到了传奇故事(romance),传奇故事主要讲了当时的骑士,那时候的故事也都很简单,无非就是英雄救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英语诗歌之父---乔叟(Chaucer),乔叟虽然生在中世纪,但是他的写作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

过去,英语诗歌的押韵是押头韵(alliteration),乔叟则从意大利引进了五音部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这样韵律就更加多样化,读起来就更好听了。

这个五音部抑扬格往后面讲到莎士比亚的时候再提。

乔叟最著名的作品叫做《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这部作品虽然没写完,但是这部作品刻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全景,故事讲了30个要去坎特伯雷教堂朝圣的人,路上无聊便一个人讲一个故事,这三十个人里有社会上层的骑士、神职人员,也有下层:磨坊主、农民等等,这也就说:他们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文艺复兴来源于意大利。

在公元前多少多少年,古希腊有着非常灿烂的文明(就跟咱们中国一样),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希腊、罗马的文明。

文艺复兴之前,宗教都说人生来有罪,但是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人是可以进步,可以主动完善自己,这也就把人摆在了比神还NB的位置上,所以把这种思想叫做人文主义(humanism)。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代表有三位:Thomas Moor, Christopher Marlow, William Shakespeare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剧作家也有三位:(不要跟上面搞混)Christopher Marlow, William Shakespeare, Ben Jonson接着刚才的说,文艺复兴把人的位置看的那么重,那些宗教人士可不这么想。

按中世纪那样,他们肯定得烧死几个人(中世纪不是经常对异教徒采取火刑嘛)。

当时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是个很传奇的人。

他娶了好几个老婆,杀了两个,还有一个因为生不出男孩,亨利八世就想跟她离婚,当时罗马教皇不许,亨利八世一怒之下就宣布跟罗马天主教断绝关系,就这样,文艺复兴在英国更不受控制,各个作家作品像雨后春笋般涌出。

亨利八世挂了之后,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她爱好文学,更为当时的文化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接下来要提到的两个人,他们从外国引入了些诗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一位叫Wyatt,他引入了彼得拉客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另一个叫Surrey,他引入了无韵体诗歌(blank verse)。

还要提到的一个人叫邓恩(Donne),他是玄学派(metaphysical poetry)的代表人,玄学派其实挺扯的,邓恩有首诗叫‘跳蚤’,说跳蚤咬了你一口,再咬我一口,我们两个就心心相连了,挺扯吧,没错。

就是因为他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想法,在20世纪带给了艾略特等人的灵感。

马洛,删掉了。

下面讲莎士比亚。

他生平不说了,直接说他的创作,一共分为四个时期:1.学徒期,写了点喜剧和历史剧;2.高度个人化时期(highly individualized),写了著名的喜剧像《威尼斯商人》,还有唯一一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3.悲剧期,莎翁的四部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佩斯》《奥赛罗》4.悲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是《暴风雨》。

除了他的38部戏剧,还有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

十四行诗非常美,莎翁不仅歌颂爱情,还探讨人生、文学和美。

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前期,莎翁坚持‘国家应该由一个贤明的君主领导’,但随着他越来越老,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他也开始纠结。

他痛恨专政,痛恨腐败,但是他却无所作为,这算是他创作中的一个局限性。

莎翁的戏剧是英国戏剧的瑰宝,貌似到现在还没有别人的作品能与他的作品相提并论。

为什么17世纪的莎翁的作品至今还广为传颂呢?我想有以下这些原因:他戏剧的构思之巧妙,情节生动,现代人读了都觉得有趣,这应该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

必须提到的也有他的语言,他善于捕捉人们的日常言语,并把它们写到自己的剧本里,有了这些他笔下的人物才显得栩栩如生。

课本中还提到,他善于讽刺,讽刺虽不直接,但以他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时候,就颇有趣味。

莎翁有大的词汇量,而且他能以不同写作形式来进行创作,比如说英雄双行体,十四行诗,或是无韵体。

有必要提一下英雄双行体(heoric couplet)是一种五音步抑扬格形式(iambic pentameter),所谓五音步抑扬格,就是一行诗里有10个音节,两个音节是一个音步,一个音步包含一扬一抑两个音节。

具体例子可以看课本37页的十四行诗。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莎翁在其戏剧中运用了独白来刻画心理活动,通过人物把所想的说出来,这种心理刻画虽然原始,但总比没有好。

最重要的例子,需要大家读哈姆雷特那段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好,下面说弥尔顿。

弥尔顿在我看来是个爷们,他虽然生在名门望族,但是年轻的时候就参与反对英王的人民斗争中。

在英国国王被处决之后,社会上人心不安,弥尔顿写了不少政治宣传小册子,他那时候还担任共和国的拉丁文秘书,他夜以继日操劳,最终双目失明。

王朝复辟之后,他又遭囚禁之苦,在牢狱中他没有低沉没有丧气,写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失乐园》(paradise lost)。

课本上也给我们提到了弥尔顿的三个创作时期:早期他参加斗争时写的诗歌,中期他写的政治宣传册(prose pamphlets)和后期的长诗。

(课本70页第二段)弥尔顿的主要作品都在后期写成,主要有三部作品:1.失乐园 2.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3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s)。

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失乐园》,这部作品是在贝尔武夫之后,英国的一部史诗(epic)。

《失乐园》这部作品除了其文学价值外,还应该体会它所表现出的社会价值。

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更注重‘人’,而非‘神’,的确,弥尔顿是个虔诚的清教徒,但他在失乐园中把撒旦这个魔鬼写成敢于上帝抗衡的英雄,这种矛盾初看来可能令人费解,但我想这代表了对当时神权的质疑和否定。

最终撒旦的抵抗以失败告终,但撒旦扬言:all is not lost,这里看来,撒旦有弥尔顿本人的影子。

弥尔顿早年参加英国清教革命,但是又饱尝革命失败、王朝复辟之苦,但他深信革命不会因为受到挫折就此失败,在这里撒旦的形象成为清教革命者的象征。

失乐园结尾,亚当和夏娃携手走出伊甸园的时候,弥尔顿写到他们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白手起家重新开始。

这也说明了人必须摆脱上帝的眷顾,才能找回自我。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运用了无韵体(blank verse)这种形式,在马洛give blank verse its mighty lines之后,弥尔顿再把无韵体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

失乐园读起来真的有史诗的感觉,文字庄重,气势宏大(特别是撒旦反叛那段)。

下面一个时期叫做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al period),社会背景来看,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已经确立,所以当时的中产阶级算是社会上比较活跃的一股力量。

他们不少人白手起家,按现在的话,他们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太子党,只凭着他们的努力来积累财富。

这样一来,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要改造社会,要通过对人们进行启蒙和教育,这些人就叫做启蒙主义者(enlighteners),他们带来的运动就叫做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在对人性问题的本质上,我感觉这些启蒙主义者跟文艺复兴时期的看法差不多:他们都认为人可以完善自己,但是启蒙主义者认为完善这一过程需要道德说教和教育。

18世纪的英国文学总的来说就是启蒙主义的文学,理性有余,但是感性不足。

18世纪前半页有蒲柏(alexander pope),后半页有约翰逊(samuel jonson,考纲删去了)。

这些人对当时诗歌、散文、小说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82页,第一段),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理性,有逻辑,感情要保守,用词要精确,而且文学作品的价值应体现在其对社会大众的说教上。

(81页,最后一段)。

俗话说:物极必反。

在古典主义后期,人们对这种说教性强的文章心生反感,于是感伤主义开始抬头(sentimentalism),哥特式小说(gothic novels)开始诞生。

最终,古典主义被浪漫主义所代替。

先把删去的几位作家简单介绍下吧:1. 班羊(john bunyan)一位通过讲故事进行宗教说教的小说家,著名作品是《天路历程》(A pilgrim’s progress)2. 蒲柏(alexander pope)虽然长得丑,却十分有才,他的著作‘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确立了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标准。

3. 约翰逊(samuel Johnson)大博士,新古典主义后期的文学,他说好就好,他说不好就不好。

4. 谢里丹(Richard Sheridan)对他不太了解,戏剧家,著名作品《绯闻学校》(school of scandal)5. 格雷(Thomas grey)墓地派诗人,他写诗字斟句酌,名作:《墓园挽歌》(an elegy written in the country church yard)[值得一读]笛福(defoe)的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是咱们都很熟悉的故事,这一部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

笛福这个人阅历丰富,他当过商人、士兵、新闻记者,接近过国王,也坐过阶下囚。

中年之后,他开始文学创作,他把贵族当做批判目标,对其巧取豪夺强奸民意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