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渗透作用(M)

渗透作用(M)


感悟拓展:
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对农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了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土 壤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2)盐碱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都是因 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不易吸水 甚至失水造成的。
(3)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很高浓度的 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所以能较长时间的保存。
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 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高考警示钟】
①渗透作用模型中特别强调溶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2)实验试剂使用:
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高浓度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
①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 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 离速度太慢 ②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醋酸溶液,则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 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盐酸、酒精) 蔗糖溶液(0.3 g/mL):能使洋葱鳞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对细胞的伤害也较小。 清水:可使质壁分离复原
(4)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其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 可以使人体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五、渗透作用原理的运用 (1)判断植物细胞的生活状况; (2)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3)判断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 (4)验证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5)验证细胞膜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6)判断外界溶解的成分; (7)生活中杀菌、防腐、腌制食品。
典例1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
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
A 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B.≤0.2 mol/L D.≥0.3 moL/L
2. 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 的结果如图。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
排列,正确的是( D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丙>乙>丁>甲
3.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 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有(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线粒体、高尔基体
【解析】选B。质壁分离与水分的流失有关,水分的流失与
液泡有关。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与细胞吸收K+和NO3-有关, 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该过程与线
粒体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4.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1蔗糖溶液、0.5g·mL-1蔗糖溶液、 0.3g·mL-1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 葱表皮;时间n表示都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 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总结: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活细胞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6.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 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结论:细胞相当于渗透装置
问题探讨: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 一般不能
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不一定,浓度差很大时会涨破 浓度差不是很大时不会涨破
3、食物较咸时,口腔和唇粘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干燥难受的感觉,外界浓度高, 口腔和唇粘膜细胞失水
三、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4.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 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 怎样?
一、渗透作用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 2、渗透作用发生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 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渗透作用的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2.如果滴加的是0.5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论: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可能发
生质壁分离复原
3.为什么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不是一起变化,而是发 生质壁分离?
第四章 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考点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考点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渗透现象演示
高 30%
蔗糖 溶液
清 水

溶液浓度
渗透现象
1.渗透作用进行时,蔗糖分子是 否通过半透膜?
2. 漏斗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
3.如果用一纱布代替半透膜,结 果会怎样?原因?
①未形成液泡的细胞: 靠吸胀作用吸水
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干燥的种子和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主要
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
注意:亲水性: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②液泡形成以后的细胞: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高浓度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失——水—皱—缩——。
在等渗溶液中:由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动。态平衡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其它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和原理与红细胞的是一样的。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人成熟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_细__胞__膜__相当于半透膜; ②_细__胞__质__与__外__界__溶__液__之间存在浓度差。

1.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

题→作出假设→预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2.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预期结果: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
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因此,在清水中植
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1.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 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 果如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
液的浓度应( A )
浓度 (mol/L)
质壁分离 状态
0.15 不分离
0.2
0.25
0.3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 mol/L C.≥0.2 mol/L
4.实验流程 观察指标:液泡大小、颜色及原生
质层位置的变化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引流法)

思考:
植物细胞质 壁复原后, 仍将细胞继 续放置水中, 细胞会涨破 吗?
蔗糖 溶液
清水
中央液 泡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细胞 大小
变小
逐渐恢复到 原来的位置
脱离细胞壁
逐渐恢复到 原来的位置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b过程:第二次对照 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 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
注意事项:
如果使用质量浓度为KNO3溶液,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K+和NO3-可 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水分子进入细胞,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 离后又自动复原。 (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
总结:植物细胞吸水方式
胞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
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结论:
(1)不同植物细胞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同一植物细胞对不同无机离子的 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番茄吸收Ca2+、Mg2+多,吸收Si4+少;水稻吸收Si4+多,而吸收 Ca2+、Mg2+少,从营养学角度讲番茄的补钙效果比水稻好。)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 度仍大于S2。
5、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漏斗内
溶液浓度
M
现象及结 论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烧杯内 N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与原因:
①现象:__细__胞__壁____与___原__生__质__层__分离;
液泡:大

细胞液颜色:浅

②外因:_外__界__溶__液__浓度>__细__胞__液__浓度,导致细胞 __失__水___; ③内因:__细__胞__壁__的__伸__缩__性__小__于__原__生__质__层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