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预知概念|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 ∶ 3 ∶ 3 ∶ 12.实验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中粒色的显性性状为黄色;粒形的显性性状为圆粒。

(2)F2中的亲本性状: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2中的重组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3)F2中黄色∶绿色=3∶1;F2中圆粒∶皱粒=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填写对应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F 1 黄色圆粒(YyRr) ↓⊗ F 2 ?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YR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yr2.F 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类型:YR 、Yr 、yR 、yr比例:1∶1∶1∶13.F 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9种。

(3)F 2的表现型:4种。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 测交法,即让F 1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结果及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 (1)F 1产生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 1是双杂合子。

(3)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按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2)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过程评价|1.F2中有2种亲本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另2种为重组类型,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2.F1(YyRr)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数量之比为1∶1()3.形成配子时,决定同种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 )6.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比例为9∶3∶3∶1()答案 1.√ 2.× 3.× 4.× 5.× 6.×|联想·质疑|★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1)任意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会遵守自由组合定律吗?提示:不是。

(2)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如果先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何弊端?提示:研究的难度会增加,因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结果相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要复杂。

科学探究1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孟德尔在利用豌豆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利用了统计学的方法,科学的分析数据,发现了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以下问题:1.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的分析(1)F2中两种粒形和两种粒色比例均为3∶1,说明两种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定律?提示:遵循分离定律。

(2)F2中的重组性状、亲本性状类型在F2中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3/8;5/8。

(3)将亲本(P)改为:纯种黄色皱粒×纯种绿色圆粒。

探究以下问题:①F l的性状是怎样的?提示:黄色圆粒。

②F2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提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③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5/8。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的三种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分别是怎样的?提示:Yy——两种(Y和y),比例为1∶1;Rr——两种(R和r),比例为1∶1;YyRr——四种(YR、Yr、yR、yr),比例为1∶1∶1∶1。

(2)为什么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提示:因为同一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双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的自交结果可表示为:Y_R_:Y_rr∶yyR_∶yyrr=9∶3∶3∶1,这些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占多少?提示: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

【探究应用】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现将黄子叶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子叶皱粒豌豆192粒。

据理论推算,在子代黄子叶圆粒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约有( )A.192粒B.384粒C.576粒D.1 728粒解析YyRr的豌豆自交,子代产生4种性状组合,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

每一种性状组合中,都只有一份可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所以,绿皱为一份,192粒,黄圆中也有一份——YYRR,约192粒。

答案 A【一题多变】(1) 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约有多少株?提示:与亲本性状表现相同的个体占9/16,则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约占7/16,约有192×7=1344(株)。

(2)所有子代中纯合体约占多少?提示:纯合子只有四种:YYRR、YYrr、yyRR和yyrr,每种占1/16,所以所有的纯合子约占1/4。

重组类型的确定及概率计算(1)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双显(AABB)和双隐(aabb),另一种是一显一隐(AAbb)和一隐一显(aaBB)。

这两种情况下,F2中的重组类型及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2)概率计算要确定范围。

若求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范围是重组类型,而不是全部F2个体,不能忽略求解范围。

科学探究2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1.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提示:测交实验:F1(YyRr)与双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有哪些作用?提示: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3.测交实验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提示: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4.若两亲本杂交,后代性状类型比例为1∶1∶1∶1,据此能否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不能。

当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或Aabb×aaBb时,其后代性状类型比例均为1∶1∶1∶1,仅依据此比例不能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5.如何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提示:①自交法:据F1自交是否出现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9∶3∶3∶1判断。

②测交法:据测交后代是否出现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1∶1∶1∶1判断。

【探究应用】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检测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

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杂合子)×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答案 D【一题多变】(1)四个选项的组合中,哪个选项能同时判断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提示:B(2)如何确定C项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先统计后代中黑∶白≈1∶1,据此可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Cc×cc;再统计后代中粗∶光≈3∶1,据此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Rr,故C项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CcRr、ccRr。

熟记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倒推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运用概念】1.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

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 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

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 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解析 根据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比为1∶3,说明有色子粒和无色子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

1∶3的比例是由1∶1∶1∶1转化而来,因此植株X 为双杂合子。

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为双杂合子,无色子粒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 C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aBb ――→①1AB∶1Ab∶1aB∶1ab――→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基因型――→④4种表现型 A.①B.②C.③D.④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时,由图可知为①过程。

答案 A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让F1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通过该测交实验不能了解到( )A.F1的基因型B.F1产生配子的种类C.F1相关基因的结构D.F1产生配子的比例解析测交不能了解基因结构。

答案 C4.(科学思维)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

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

(2)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__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柱形图所显示的数据揭示的是各性状之间的比值,我们可以利用分离定律反推出亲代每对性状的基因型,由圆粒∶皱粒=75∶25=3∶1,可推出双亲种子形状的基因型都为Rr;由黄色∶绿色=50∶50=1∶1,可推出子叶颜色的双亲基因型为Yy和y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