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华外国人违法犯罪行为分析与防范

在华外国人违法犯罪行为分析与防范

在华外国人违法犯罪行为分析与防范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加强,在华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是对外开放的大势所趋。

其中不乏在华外国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本文就在华外国人违反犯罪行为问题总结了调查情况,概括了主要特点,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防范。

关键词:外国人违法犯罪;分析;防范Foreigners in China criminal behavior analysis andPrevention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in China, it is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Many foreigners in China criminal acts, should deserve our attention. The foreigners in China violates crime issue summarizes the investiga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Keywords:The foreigner crime;Analysis;To guard against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来义乌做生意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多,据义乌警方统计,常驻义乌的外籍人员已经超过一万多人,他们分别来自197个国家和地区。

针对“老外”违法犯罪逐年增多的实际,义乌警方牢固树立国家主权意识,进一步严密对“老外”的管控,严厉打击以“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就业”为重点的外国人“三非”等违法犯罪活动。

去年一年,义乌就发生各类涉外案(事)件557起,同比增长174%;共查处“三非”案件354起,其中拘留审查13人、行政拘留3人、罚款338人,执行遣送出境13人、监护出境9人。

公安机关全年刑事拘留外国人8名,行政拘留15人。

义乌在外国人管理上面临不少新问题,针对外国人的规范管理、防控犯罪、优化服务等方面义乌警方进行了积极和有益探索,以此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既可为义乌和其它城市外管工作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近年义乌外国人违法犯罪特点分析2006经公安部授权,浙江义乌市成为中国首个可以直接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县级城市,而这一权限原来必须属于地级以上的公安机关。

为什么要“下放”权限,就是因为外国人成为义乌小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义乌现有境外商务机构500多家,涉及3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占浙江省的1/3;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外商常住此地采购商品;每天有2000多个国际标准集装箱将商品发送到世界各地。

外国人违法犯罪的情况虽起伏不大,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一)外国人违法犯罪的概念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专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无国籍、双重或多国籍人在中国大陆的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在不同地域和国家。

在我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1条中明确规定:外国人违法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在我国领域内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致使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应当受到法律处罚、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①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活动极为复杂,它不仅涉及国内法,而且涉及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同一案件的主体和客体还可能关系到多个国籍、国家和地区。

(二)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特点外国人在华的违法犯罪的特点逐渐明析,从外国人违法犯罪主体来看,来源国分布广泛,区域性特点突出。

犯罪比例较大的主要有两类国家:一类是与我国交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往频繁的周边国家,另一类是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违法犯罪动机上看,大体可归纳为因过失和完全故意两种因素造成的违法犯罪;从国家和区域划分上看,违法犯罪主体因所属国籍不同、来自区域不同,其违法犯罪特点也各不相同;从手段上看,又可以划分成欺骗型和暴力型两种类型,此外外国人违法犯罪还越来越具有一定的有组织性特征,在成员构成上有的按种族、人种组成,以这种特征组成的团伙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侦破难度更大。

(三)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现状近几年来由于在华外国人的数量增加,在华外国人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迅速增加。

外国人为主体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在逐年增加,此类案件不仅破坏了我国出入境管理秩序,危害了国家社会政治稳定,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侵害了公私利益。

各地公安机关逐渐重视对外国人在华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被刑事拘留的外国人人数占涉案总人数的比例从2008年的25%上升到2011年的62%。

其中还不包括因身份难以认定或难以取证而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人,还有大量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涉外案件以及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其他法规而被警告、罚款的案件。

如果计算总数,2010年全年就发生违反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各类案件90,524起,涉案89,713人,其中被公安机关遣送的违法犯罪外国人30,354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当前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的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外国人违法犯罪的行为防范刻不容缓。

二、在华外国人在华违法犯罪产生的分析(一)当前我国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中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外国人入境,应当向中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申请办理签证。

在特定情况下,依照国务院规定,外国人也可以向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指定口岸的签证机关申请办理签证。

”外国人管理体制建设主要集中于入出境管理方面,无论是公安部门还是外事部门,目前都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对外国人的入境、出境、过境签证的办理及审核方面,而对于来华外国人的居留、学习、就业、融入等动态管理问题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人力物力投入都远远不够。

②当前的外国人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分散,各部门在外管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及协调存在一定问题。

我国目前这种外国人管理工作多元化的模式就必然要求各部门、各警种按照各自的职②黄明方.基层公安机关出人境管理工作分析及对策[J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l):47一49.能分工,在各负其责的同时,加强合作,形成对外国人管理的合力。

外国人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长期对于外管工作重要性的忽视,专职外事民警及兼职外管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不健全,许多地方专职的外管人员欠缺,还有一些地方外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二)非法入境外国人的大量涌入非法出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 ( 简称“三非”) 。

据报道,2004 年“外国人在华求职非法打工增多,每年查处 2 万”。

“2006 年,我国公安机关查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外国人 3. 6 万人,遣返出境 9560 人。

此前 5 年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查获三非’外国人 122690 人; 此前近 10 年间,全国共遣送‘三非’外国人 6. 3 万人次。

”仅广东省2007 年,共查处“三非”外国人 7000 多人,以非法就业居多,其中拘留审查 700 多人。

广东省发现和查处的“三非”外国人逐年增多,平均逐年增长率达 40%③当前长三角的上海、杭州、苏州、湖州、江阴、台州、无锡、义乌等地“洋黑工”多。

非法就业领域涉及面广,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娱乐服务业、语言培训业。

非法就业主体的国籍涉及国家多,不同国籍外国人在全国形成多个聚居区。

外国人在华非法就业主观方面包括过失与故意,但故意违法者有增多趋势。

伪造证件、变造证件或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入境,滞留不归,故意私自谋职的个案越来越多。

(三)我国入境非法移民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规定,外国人在华停留期间有三种情况:短期停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

2004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绿卡”制度正式开始实行。

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申请在中国合法居留权的同时,以非法的渠道和途径进入我国的外国人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1995年到2000年间,公安部门共查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4外国人8.5万人;从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共遣返“三非”外国人6.3万人次;而据香港《文汇报》称,仅2006年一年中国就查获并遣返了“三非”外国人1.6万人;公安部的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三非”外国人超过2万人。

④目前据公安部的保守估计,在我国境内的外国非法移民已经达到十几万人。

随着我国出入境管理③百万外国人在广东居住工作,珠三角成为全球“淘金”热点,《国际人才交流》2009 年11 月第47 页。

④翁里.国际移民法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越来越规范化,非法入境将采取更隐蔽、更多样化的手段。

相邻国家对边境管理的不协调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现阶段我国对入境非法移民采取的主要措施,遣返是出入境管理中特有而又较为常用的措施,符合国际惯例。

对于那些可能发生严重违法行为甚至犯罪的非法移民,通常还有不准入境、驱逐出境、拘留审查、监视居住、限期出境等强制手段。

目前我国对非法越界、非法滞留、非法务工外国人的处置措施,个人行为主要以遣返为主,辅以资金处罚,对于集团犯罪如人口贩运等则付诸刑事裁判。

(四)中国外国人管理体制的缺陷1.法律体系的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自颁行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虽然1994和2010年曾经修订过,但并未改变该法的主体内容,也并没有适时地反应出时代进步对外国人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目前外管工作的立法却仍主要集中在外国人入出境证件的签发及过境审核方面,对于来华外国人在华期间的居留、就业、融入等问题规定过于原则,立法滞后可操作性差。

第四章所规定的外国人在华住宿登记制度就特别难以落实;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问题上,第五条和第八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需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外国人在华居留管理问题上,范围太过狭窄,不利于来华外国人的正常居留和往来,也会因此造成外国人非法居留情况的发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外国人管理体制建设主要集中于入出境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基层出入境管理部门基本上只是指派1至2名民警专职从事受理工作,外管工作基本处于真空; 缺乏一个集外国人入出境信息、签证信息、就业信息、住宿登记信息、案(事)件信息和相关政府部门涉外信息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制约我国当前外管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关键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