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8.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课前延伸】
一、自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张岱(1597-1679)字__________,又字石公,号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代)
山阴人,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
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___》《夜航船》等。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二、正音
岱.()崇祯
..( ) 更.定()毳.衣()雾凇.( )
沆砀
..( ) 长堤.( ) 一芥.( ) 铺毡.( ) 强.饮( ) 三、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把握文意
◆自主学习一:翻译字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 ( )
挐.一小舟( )拥毳衣
..炉火( )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
焉得
..三大白.( ) ( ) ..更.有此人( ) ( )余强饮
◆自主学习二:翻译重点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品读课文,赏景悟情
1.赏景:想象一些,刚才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2.品人:跳读课文,想想张岱是怎样一个人,从哪看出来?
3.悟情
想一想: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明思宗
朱由检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深意?
三、拓展延伸
动动脑,对对联:苍茫天地独品孤寂
....,孤独世界。

四、反馈练习
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
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
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
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
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的描写手法是: ,表达的感情是: 五、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