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PPT 大学 中国近代史 课件

辛亥革命PPT 大学 中国近代史 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对矿权、路权的掠夺。20世纪初中国人民展开收回利 权的斗争,四川的保路运动规模最大。
直接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 布“铁路国有”,收回商办铁路干线, 并出卖给帝国主义,已募银款概不退 还;引发了全国群众性保路运动,其 中以四川地区的规模最大。
盛宣怀
2.保路运动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代 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 反动政治。
•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 统治,剥夺了人民言论,集会,结社等各 种政治权利,任意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和 无辜的民众。为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 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 并签订了众多不平等的条约。
• 口 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 领导人:蒲殿俊、罗纶 (立宪派代表) • 组 织:保路同志会 • 军事上:成立保路同志军领导人:龙鸣剑 • 结 果:遭到湖北新军的镇压。 • 影 响: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能首先在武昌发生,有着 复杂的原因:
四、民国的建立与袁世凯夺取政权
• 列强:从中立到干预 • 南北和谈 •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 袁世凯夺取政权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1912年1月 1日,孙中 山在南京就 任临时大总 统。孙中山 下令定国号 为“中华民 国”,以 1912年为中 华民国建元 的开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意义
•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参议 员由各省选派,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 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 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考试,选 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革命派:1.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 中国人民将长期遭受痛苦和更大的牺牲。 2.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牺 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 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实力。只有实施 君主立宪才能使中国有出路。
革命派:国民不是恶劣,智力低下的, 只有兴民权,才是中国的唯一出。中 国国民自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问题 ; (2)对民主共和缺乏真正的了解; (3)虽然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案, 但是根本无从实行 。
三民主义的意义
• 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 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她的提出,对推 动革命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 极的影响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11月,三民主义在《民报》 发刊词中公之于世后,立即受到康有 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反对。双方分 别以《民报》与《新民丛报》为主要 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 大辩论。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共同奋 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民报及其发刊词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
•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 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确定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夺政权
•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 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经验,一些革 命党人甚至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 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在这种情况下, 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 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让给 他。1912年3月10号,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 时大总统。
概念届定
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
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
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 义的用法曾为许多中西专著所采纳 。
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的影响,即包括清末民初中
国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 。
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
一般的说法,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一 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檀 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1894年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起 点。
• 骨干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 是一批资产阶级的知识份子,这个 群体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以及20世 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 施有关。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思想文化,他们对民主危机 有更敏锐的认识。这些知识份子就 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政党 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要不要社会革命
•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 权,他们说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 的问题,社会革命只会造成中国大乱。 并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宁死不屈”
• 革命派:当时的中国存在严重的地主 强权,地权失平现象,只有通过平均 地权,进行政治革命,才能避免贫富 不均的现象出现。
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 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 革命——建立共和国,这在人们的心 目中已经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 几个环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全国 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革命 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 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这样 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了中 国的很多地区,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 的,清政府加重各种旧税,各级官吏 还中饱私囊,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 盾进一步激化,
• 而在1902到1911年间,发生1300多 起民变,这进一步说明人民群众已经 不能照旧生活活下去了,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 富分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
•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核心
•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
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1) 民族主义极大地激励了全国 人民反对满清统治的热情; (2)民权主义解决了中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政体问题,顺应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趋势; (3)民生主义对鼓舞民心起到一 定作用
2.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留学热潮
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 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
新式学堂
1909年,全国设立各级学校6万所,其中大学、 专科高校及各级师范学校达540所。
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思想活跃、富于激情,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对世界大势与国内 民族危机有更敏锐的认识,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 心。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 组织上的准备。
•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清政府已经完全放弃了去反抗,而国内 要求变革呼声日渐高涨。为摆脱困境, 清政府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设立商 部,建立新军等。
• 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直到了一个效仿日本 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9年的 预备立宪期限。
• 但是清政府的行动没能挽救自 己,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根本 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加强 皇权。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兴中会的建立 17岁时的孙中山 孙中山在檀香山断发立志
1.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 檀香山成立。是中国第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宗旨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华兴会(湖南)
1904年 成立于湖南, 以“同心扑 满、当面算 清”为口号。
经济 在
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
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
地主但他们还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北洋政府还通
过“清丈地亩”,征收各种杂税等手段,对农民进
行压榨。他们还借助政治势力操控,垄断工业,金
融,运输业。有些军阀拥有数百万,甚至千万元的
财产。
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想猖獗一时,
革命党人发起的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 人
特点
萍浏醴起义 1906.12 刘道一
同盟会影响下爆发 的首次大规模起义
浙皖起义 1907.7 徐锡麟 秋瑾 浙皖两地合作
镇南关起义 1907.12 黄花岗起义 1911.4
孙中山 黄兴 孙中山 黄兴
发生在中越边境 准备较充分 影响大
“鉴湖女侠” ——秋瑾
洒一貂不
恢复祭孔典礼,一些清朝保守份子组织尊孔复古团 体,发行尊孔刊物,宣传封建伦常。
• 袁世凯当权时,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 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而在他1916年称 帝失败后,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原因 有以下几点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苏报案”
“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 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缚,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 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 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 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 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同盟会成立前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 间
1894
1904年
1904年
名称 主要成员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
教仁 蔡元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