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知识点总结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确立了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范型,高度发展了古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史料批判原则,重视历史垂训功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古希腊三大史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长征记》5修辞学派:伊索克拉特斯埃福罗斯,《希腊史》特奥波姆波斯,《希腊史》《腓力王传》6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老伽图。
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强烈的“政治史学”传统。
著有《罗马历史源流》7凯撒:《高卢战记》9《荷马史诗》:是由大诗人荷马整理定型,成为独具风格的史诗,到公元6世纪,荷马史诗才正式形成文字,我们今天所见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的学者们编订的,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俩个部分,记叙了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故事,是史诗的主要来源,荷马史诗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颇具史学价值,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有史诗创作年代的反映,也有神话传说保留下来的迈锡尼时代,甚至更早时代.8罗马三大史家: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李维《建城以来史》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李维:古罗马史学家,著作丰富,流传下来的《建城以来史》创立了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陷入历史循环论,对史料缺乏分析批判,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佗:古罗马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和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做了深刻揭露,反对暴政,歌颂共和,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9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通史》,又称《罗马史》10公元1世纪史家群体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新色诺芬阿庇安《罗马史》11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1,求真探索精神。
史料批判方法,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2,人文主义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表达与史家的修养1教会史学之父:修西比乌斯,《教会史》《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古代殉教者传集》《君士坦丁传》2英国历史之父:比德《英吉利教会史》3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格雷格里,《法兰克人史》4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全书22卷,该书发展并确立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并端邪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确立了基督教神学史观,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奠定了基础。
5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1对中世纪史学的批评1)从史学的类型上看,数量最多的是年代纪和编年史,历史已经变成了“神学的一个卑贱的侍女,即一种精神的反常”,上帝在史学实践与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地位2)从历史著述的目的来看,只是为了证明人类的每一个行为时符合上帝的安排,都发生在上帝的意志范围之内,历史写作是一种宗教行为,一种献身于上帝的神圣事业3)从历史著述的内容来看,浓厚的宗教宣传意图,歪曲历史4)从历史著述的方法来看,按年代顺序的简单编排罗列2对中世纪史学的理解1)对西方历史编纂学的革命性影响,中世纪史学扬弃了希腊罗马史学中的俩种主导观念,一是人性的乐观主义观念,二是作为历史变化过程基础的有关永恒实体的实质主义观念2)基督教史学含有一种精神价值的思想,者是人类所共有的,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论史观,将历史理解为进步3)直接导致宿命论,但宿命论不等于悲观主义,建立起一种神性的乐观主义4)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一种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5)蕴含着目的论,呈现出进步史观6)关注历史的连续性,采取历史分期的方法7)历史学实现了它的社会功能,构建了宗教的意识形态1马基雅维利;近代第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其中《佛罗伦萨史》代表了人文主义史学的最高成就,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了基督教神学史观,并将历史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精神,《君主论》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基础,君主在统治时要以实力为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2考古学:比昂多《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3校勘学:洛伦佐瓦拉《君士坦丁赠礼的证伪》4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法国让博丹《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5“荷兰的塔西佗”“荷兰的彼特拉克”赫夫特《亨利四世生平》《尼德兰史》6博学时代的特点,博学派代表人物及著作1 博学时代是指16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初这一历史阶段2博学派是指在博学时代兴起的以整理和考证文献为表现形式的史学派别3特点:历史学家对收集整理,编纂考订史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历史学辅助学科逐渐建立,考古学,古文字学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为西方史学发展奠定基础4博学派第一位学着是法国的匹陶比利时玻兰达斯派:路斯威德,玻兰达斯,丕皮布洛奇法国圣摩尔派:达希里,马比昂,蒙福孔1.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
他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三权分立”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他毕生致力于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
主要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历史观,强调理性主义,提出“地理史观”。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具有规律性的思想。
2.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理性主义史学家。
代表作有《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彼得大帝统治时代的俄国史》。
在西方近代史学上,最早把文化史引入历史学领域,倡导“文化史观”,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奠基人。
3.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任主编,后参与撰写的达160人续编。
百科全书派在当时反封建的总目标上形成一个颇有力量的联盟。
主要代表人物有狄德罗、霍尔巴特、爱尔维果。
(1)关于社会政治史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
(2)以人为本,社会政治史观的基本出发点是人,高度重视人的理性,提出“社会契约论”。
(3)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大多寄托在杰出的人物身上,向往开明君主的出现。
(4)以百科全书的形式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成果作为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奠定了近代百科全书这种编纂形式的基础。
4. 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1)休谟《英国史》(2)罗伯逊《苏格兰史》(3)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5.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
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博学派开辟的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
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19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伽特勒《世界史》施洛塞尔《世界通史》斯毕特勒《基督教会史》《欧洲各国史要》赫伦《古代主要国家的政治、交通和商业》、《欧洲国家制度及殖民地史》6. 维科: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鸿著,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找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著名三阶段:神袛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
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7康德:德国哲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对历史哲学有独到的见解。
1787年写成《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的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成为后世历史哲学之先导。
其历史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历史理性批判》8赫尔德: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的学生,代表作《历史哲学思想》。
赫尔德系统的探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坚信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人来了历史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阶段:“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哲学时代”分别是人类的童年,壮年,成熟时期。
他反对理性主义宣扬的永恒人生,认为不同时代的人性并不一致,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文化史,个民族文化并无高下之分,中世纪是人类文化进步中的一个必然重要环节,他的史学观点,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发展,开浪漫主义史学先河,在史学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9世纪西方史学史的特点(1)历史思想,推陈出新,历史主义思潮,历史进化思想,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辩证的论说(2)史学流派,繁衍不绝。
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马恩的唯物史观(3)历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跃居人文科学之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历史学会,历史杂志(4)史学研究方法日益科学化。
实证方法,客观主义态度,一切从史料出发(5)对政治史的偏重。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时代潮流,重视文献资料的考据2浪漫主义史学:、是在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被法国大革命的失败而抵消时,欧洲思想界进入反思时期的环境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浪漫主义史家不再追求统一的理性原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个体和独特的性质,不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质,重视编写民族史和国别史。
他们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肯定中世纪价值,崇尚直觉情感的作用,借以抒发作家个人的情怀3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学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强调如实直书,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的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其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规律避而不谈。
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创建时期:1929至1945年,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第二阶段为发展时期:1945自1968年,即布罗代尔时代,第三阶段是转型时期,1968年以后,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史学观念和新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震撼了法国史学界,深刻影响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对年鉴学派的评价(1)年鉴学派的主要观点:提出总体史概念,跨学科研究,关于时间的三时段学说,强调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历史学科的独立地位,计量分析方法(2)积极意义:1研究方法,把其他学科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开阔历史学家的视野2研究课题,开创富有创新的研究领域3研究对象,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否定以往伟大人物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