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报告编号:1620860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报告编号:162086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9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h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自2001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周边自贸平台和全球自贸区网络,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效应,而且为我国经济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3年底,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其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显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结合国外经验以及市场预期,上海自贸区在贸易、税收、金融和投资四大领域值得期待。
从国外自贸区发展范例来看,信息服务、地产、物流、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服务六大行业有望在自贸区建立或发展过程中受益。
自贸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让许多地政府侧目。
目前,天津东疆、广东前海、南沙、横琴、白云空港、浙江舟山、重庆等城市均采取不同策略,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机会。
《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自贸区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自贸区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自贸区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自贸区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自贸区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自贸区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年)是自贸区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自贸区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自贸区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第一章自贸区概述1.1 自贸区概念界定1.1.1 广义自贸区FTA1.1.2 狭义自贸区FTZ1.1.3 FTA与FTZ的区别1.2 自贸区的产生及作用1.2.1 产生理论1.2.2 主要作用1.3 自贸区的基本类型1.3.1 自由港1.3.2 综合型自由贸易区1.3.3 贸易型自由贸易区1.3.4 出口加工区1.3.5 工贸结合型自由贸易区1.3.6 保税仓库区第二章 2012-2016年国际自贸区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2.1 2012-2016年国际自贸区发展综述2.1.1 发展阶段2.1.2 区域态势2.1.3 建设现状2.1.4 发展趋向2.1.5 战略趋势2.1.6 竞争格局2.2 国际自贸区的基本特征2.2.1 功能综合2.2.2 法制完备2.2.3 管理高效2.2.4 政策优惠2.2.5 海关监管便捷2.2.6 外汇金融开放2.2.7 检验检疫简便2.2.8 信息服务高效2.3 国际自贸区的典型模式2.3.1 物流集散模式2.3.2 出口加工向物流集散过渡模式2.3.3 综合型模式2.3.4 商贸结合模式2.4 各国/地区自贸区发展战略解析2.4.1 美国自贸区发展战略2.4.2 韩国自贸区发展战略2.4.3 台湾自贸区发展战略2.4.4 新加坡自贸区发展战略2.4.5 巴西自贸区发展战略2.4.6 俄罗斯自贸区发展战略2.4.7 印度自贸区发展战略2.4.8 南非自贸区发展战略2.4.9 土耳其自贸区发展战略2.5 国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借鉴2.5.1 美欧自贸区发展经验2.5.2 韩国自贸区战略启示2.5.3 金砖国家自贸区发展路径第三章 2012-2016年国际自贸区空间布局状况3.1 欧洲3.1.1 德国汉堡自由港3.1.2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3.1.3 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3.2 韩国3.2.1 釜山经济自由区3.2.2 仁川经济自由区3.3 中国台湾3.3.1 基隆港自由贸易港区3.3.2 台北港自由贸易港区3.3.3 台中港自由贸易港区3.3.4 高雄港自由贸易港区3.3.5 桃园(航空)自由贸易港区3.4 东南亚3.4.1 印尼巴淡自由贸易区3.4.2 马来西亚柔南经济特区3.4.3 菲律宾苏比克湾自由港3.5 拉美3.5.1 马瑙斯自由贸易区3.5.2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3.5.3 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3.6 中东及非洲3.6.1 阿联酋贸易自由区3.6.2 埃及自由区3.6.3 毛里求斯自由港第四章 2012-2016年国际自贸区成功案例分析4.1 北美自由贸易区4.1.1 成立背景4.1.2 协议内容4.1.3 主要成就4.1.4 成功因素4.1.5 经验借鉴4.2 东盟自由贸易区4.2.1 成立背景4.2.2 基本情况4.2.4 组织架构4.2.5 运行机制4.3 汉堡自由港4.3.1 基本情况4.3.2 发展现状4.3.3 优惠政策4.3.4 成功因素4.3.5 经验借鉴4.4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4.4.1 基本情况4.4.2 发展现状4.4.3 成功因素4.4.4 经验借鉴4.5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4.5.1 基本情况4.5.2 发展现状4.5.3 发展优势4.5.4 成功因素4.5.5 投资环境4.6 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4.6.1 战略意义4.6.2 基本情况4.6.3 发展现状4.6.4 投资环境4.7 巴西马瑙斯自由区4.7.1 基本情况4.7.2 发展现状4.7.4 投资环境4.7.5 营运成本4.8 韩国釜山镇海经济自由区4.8.1 基本情况4.8.2 发展现状4.8.3 优惠政策4.8.4 投资环境第五章 2012-2016年中国自贸区发展概况5.1 中国发展自贸区的条件及合法性5.1.1 理论基础5.1.2 外部环境5.1.3 必要性分析5.1.4 合法性分析5.2 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综合效益分析5.2.1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5.2.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5.2.3 强化国家及地区经贸关系5.3 2012-2016年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综况5.3.1 发展概况5.3.2 进展情况5.3.3 发展态势5.3.4 区域发展5.4 中国自贸区FTA建设发展现状5.4.1 已签协议的自贸区5.4.2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5.4.3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5.5 中国已获批自贸区FTZ介绍5.5.1 上海自贸区5.5.2 广东自贸区5.5.3 天津自贸区5.5.4 福建自贸区5.6 中国自贸区发展的战略对策5.6.1 战略目标设定5.6.2 战略定位及推进思路5.6.3 战略考量及战略选择5.6.4 制度设计和策略规划5.6.5 建设线路及注意事项5.7 国际自贸区谈判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5.7.1 自贸区谈判态势5.7.2 自贸区谈判对贸易格局的影响5.7.3 中国应对贸易新格局政策思路第六章中国—东盟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6.1 2012-2016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状况6.1.1 双边经贸关系6.1.2 双边贸易状况6.1.3 双边经贸前景6.2 中国—东盟自贸区基本介绍6.2.1 战略定位6.2.2 建立背景6.2.3 产生原因6.2.4 发展进程6.2.5 开放市场时间表6.2.6 战略意义6.3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容分析6.3.1 主要目的6.3.2 涵盖范围6.3.3 货物贸易6.3.4 服务贸易6.3.5 投资6.3.6 技术援助6.3.7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6.3.8 组织协调6.3.9 知识产权与反倾销6.3.10 实施步骤6.4 2012-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概况6.4.1 主要成果6.4.2 合作进展6.4.3 升级方向6.4.4 前景展望6.4.5 发展趋势6.5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潜力剖析6.5.1 自贸区投资环境分析6.5.2 自贸区投资作用分析6.5.3 自贸区投资前景分析6.5.4 自贸区升级带来的投资良机6.5.5 国内企业面临的投资机遇6.5.6 广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6.5.7 广西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6.5.8 山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6.6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6.6.1 农业6.6.2 湄公河流域开发6.6.3 信息通信6.6.4 基建6.6.5 能源6.6.6 文化6.6.7 旅游6.6.8 公共卫生6.7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对策6.7.1 参与方战略措施6.7.2 政策促进建议6.7.3 产业合作相关建议6.7.4 企业投资合作建议第七章 2012-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7.1 北海港7.1.1 公司简介7.1.2 企业核心竞争力7.1.3 经营效益分析7.1.4 业务经营分析7.1.5 财务状况分析7.1.6 未来前景展望7.2 五洲交通7.2.1 公司简介7.2.2 企业核心竞争力7.2.3 经营效益分析7.2.4 业务经营分析7.2.5 财务状况分析7.2.6 未来前景展望7.3 南宁百货7.3.1 公司简介7.3.2 企业核心竞争力7.3.4 业务经营分析7.3.5 财务状况分析7.3.6 未来前景展望7.4 桂冠电力7.4.1 公司简介7.4.2 企业核心竞争力7.4.3 经营效益分析7.4.4 业务经营分析7.4.5 财务状况分析7.4.6 未来前景展望7.5 葛洲坝7.5.1 公司简介7.5.2 企业核心竞争力7.5.3 经营效益分析7.5.4 业务经营分析7.5.5 财务状况分析7.5.6 未来前景展望7.6 凯迪电力7.6.1 公司简介7.6.2 企业核心竞争力7.6.3 经营效益分析7.6.4 业务经营分析7.6.5 财务状况分析7.6.6 未来前景展望7.7 苏泊尔7.7.1 公司简介7.7.2 企业核心竞争力7.7.4 业务经营分析7.7.5 财务状况分析7.7.6 未来前景展望7.8 宗申动力7.8.1 公司简介7.8.2 企业核心竞争力7.8.3 经营效益分析7.8.4 业务经营分析7.8.5 财务状况分析7.8.6 未来前景展望7.9 中色股份7.9.1 公司简介7.9.2 企业核心竞争力7.9.3 经营效益分析7.9.4 业务经营分析7.9.5 财务状况分析7.9.6 未来前景展望7.10 紫金矿业7.10.1 公司简介7.10.2 企业核心竞争力7.10.3 经营效益分析7.10.4 业务经营分析7.10.5 财务状况分析7.10.6 未来前景展望第八章中日韩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8.1 中日韩三国间经贸状况8.1.1 经贸关系8.1.3 协商机制8.1.4 经贸前景8.2 中日韩自贸区基本介绍8.2.1 自贸区可行性8.2.2 自贸区构想8.2.3 自贸区结构8.2.4 合作目的8.2.5 成本收益分析8.3 中日韩自贸区的综合影响分析8.3.1 重大战略意义8.3.2 对中国的影响8.3.3 未来作用分析8.4 2012-2016年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状况8.4.1 谈判进程8.4.2 战略格局8.4.3 未来展望8.5 中日韩自贸区投资潜力分析8.5.1 自贸区产业投资合作潜力8.5.2 自贸区建设受益领域分析8.5.3 自贸区建设利好周边企业8.5.4 威海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8.5.5 烟台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8.5.6 青岛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8.5.7 连云港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8.6 中日韩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及发展建议8.6.1 农业、渔业和林业8.6.2 工业品贸易8.6.4 产业合作8.6.5 电子商务8.6.6 能源和矿产资源8.6.7 粮食/食品8.6.8 政府采购8.6.9 环境保护8.7 中日韩自贸区发展障碍及建议8.7.1 面临的阻碍8.7.2 国际法律问题及应对8.7.3 发展对策第九章 2012-2016年中日韩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9.1 连云港9.1.1 公司简介9.1.2 企业核心竞争力9.1.3 经营效益分析9.1.4 业务经营分析9.1.5 财务状况分析9.1.6 未来前景展望9.2 大连港9.2.1 公司简介9.2.2 企业核心竞争力9.2.3 经营效益分析9.2.4 业务经营分析9.2.5 财务状况分析9.2.6 未来前景展望9.3 天津港9.3.1 公司简介9.3.3 经营效益分析9.3.4 业务经营分析9.3.5 财务状况分析9.3.6 未来前景展望9.4 锦州港9.4.1 公司简介9.4.2 企业核心竞争力9.4.3 经营效益分析9.4.4 业务经营分析9.4.5 财务状况分析9.4.6 未来前景展望9.5 日照港9.5.1 公司简介9.5.2 企业核心竞争力9.5.3 经营效益分析9.5.4 业务经营分析9.5.5 财务状况分析9.5.6 未来前景展望9.6 宁波港9.6.1 公司简介9.6.2 企业核心竞争力9.6.3 经营效益分析9.6.4 业务经营分析9.6.5 财务状况分析9.6.6 未来前景展望9.7 东方航空9.7.1 公司简介9.7.3 经营效益分析9.7.4 业务经营分析9.7.5 财务状况分析9.7.6 未来前景展望9.8 招商轮船9.8.1 公司简介9.8.2 企业核心竞争力9.8.3 经营效益分析9.8.4 业务经营分析9.8.5 财务状况分析9.8.6 未来前景展望9.9 山东高速9.9.1 公司简介9.9.2 企业核心竞争力9.9.3 经营效益分析9.9.4 业务经营分析9.9.5 财务状况分析9.9.6 未来前景展望9.10 渤海轮渡9.10.1 公司简介9.10.2 企业核心竞争力9.10.3 经营效益分析9.10.4 业务经营分析9.10.5 财务状况分析9.10.6 未来前景展望第十章其他自贸区(FTA)的投资机会分析10.1 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10.1.1 建设进展10.1.2 成果分析10.1.3 投资环境10.1.4 投资机会10.1.5 投资争端与解决10.2 中国-智利自贸区10.2.1 建设进展10.2.2 经贸状况10.2.3 投资环境10.2.4 投资机会10.2.5 前景分析10.2.6 发展建议10.3 中国-新西兰自贸区10.3.1 建设进展10.3.2 经贸状况10.3.3 投资环境10.3.4 投资机会10.3.5 发展建议10.4 中国-新加坡自贸区10.4.1 建设进展10.4.2 经贸状况10.4.3 投资环境10.4.4 投资机会10.4.5 发展建议10.5 中国-秘鲁自贸区10.5.1 建设进展10.5.2 经贸状况10.5.3 投资环境10.5.4 投资机会10.5.5 发展建议10.6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10.6.1 建设进展10.6.2 经贸状况10.6.3 投资环境10.6.4 投资机会10.6.5 发展建议10.7 中国-瑞士自贸区10.7.1 建设进展10.7.2 经贸状况10.7.3 投资环境10.7.4 投资机会10.7.5 发展建议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上海自贸区(FTZ)综合分析11.1 上海自贸区的基本介绍11.1.1 战略地位11.1.2 创建历程11.1.3 显著特点11.1.4 区域范畴11.1.5 主要功能11.2 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背景及战略意义11.2.1 三大背景11.2.2 四项使命11.2.3 战略意义11.2.4 影响分析11.2.5 改革效益11.3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解析11.3.1 主要内容11.3.2 开放措施11.3.3 负面清单11.3.4 公司注册11.4 2012-2016年上海自贸区的运行概况11.4.1 入驻企业11.4.2 运行情况11.4.3 发展方向11.5 上海自贸区政策环境分析11.5.1 政策要点分析11.5.2 税收政策分析11.5.3 配套政策支持11.5.4 政策调整动态11.6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11.6.1 存在的争议分析11.6.2 外企投资吸引力不足11.6.3 发展建议第十二章上海自贸区(FTZ)投资机会分析12.1 上海自贸区整体投资形势剖析12.1.1 投资前景分析12.1.2 六大行业机会12.1.3 五大潜在机遇12.2 金融业投资潜力分析12.2.1 自贸区金融业发展面临政策利好12.2.2 自贸区拟出台政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12.2.3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12.2.4 自贸区人民币离岸金融发展前景12.2.5 上海自贸区给金融外包带来机遇12.2.6 上海自贸区给PE带来的投资机会12.3 航运业投资潜力分析12.3.1 自贸区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12.3.2 上海自贸区航运业投资利好分析12.3.3 上海自贸区航运企业发展机遇12.3.4 上海自贸区给航运业带来的挑战12.3.5 对接自贸区机遇航空公司定位战略12.4 物流业投资潜力分析12.4.1 自贸区物流业投资机会分析12.4.2 自贸区港口物流发展机遇分析12.4.3 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机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