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专题复习(精选.)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专题复习(精选.)

天体运动复习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一.开普勒运动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1.有关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C.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2. 太阳系的几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越大的行星,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 ]A.越长B.越短C.相等D.无法判断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m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注意: 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千克的两个质点相距1米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测量:卡文迪许扭称【】如图所示,两球的半径远小于r ,而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人小为[ ]122.m m AG r 1221.()m m B G r r + 1222.()m m C G r r + 12212.()m m D G r r r ++ 【】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 的质点m 的引力是多大?三、万有引力和重力 1.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万有引力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如图所示,万有引力F 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二是产生物体的重力.由于F 向=m ω2r ,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即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F 分解的两个分力F 向和m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F 引=F 向+mg .(F 向一般很小)2.实际上因自转而导致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差别是很小的,我们往往忽略这种差别(除非涉及并专门讨论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认为物体所受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设星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1)在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GMR2.(2)在离星球表面高h 处的重力加速度 g h =GM(R +h )2【】一个行星,其半径比地球的半径大2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则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A.6倍B.4倍C.25/9倍D.12倍【】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时,这飞行器距地心距离与距月心距离之比为[ ]A.1:1B.3:1C.6:1D.9:1 【】.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为G ,则它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3倍时,所受的引力为[ ]A.16GB.4GC.9GD.3G四.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原理:天体对它的卫星(或行星)的引力就是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2rmM =m224Tπr ,由此可得:M=2324GT r π;ρ=V M=334R M π=3223R GT r π(R 为行星的半径)由上式可知,只要用实验方法测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运行周期T ,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质量M .若知道行星的半径则可得行星的密度【1】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 N ,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加速度a =½g 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压力为90 N 时,求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 =6.4×103km,g 取10m/s 2)【2】.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

由此可推算出[ ] A .行星的质量 B .行星的半径 C .恒星的质量 D .恒星的半径【3】人类发射的一个空间探测器进入木星的引力范围后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木星的球半径是R ,测得探测器的轨道半径是r ,环绕周期是T ,请计算木星的平均密度.(已知圆球体体积公式V=4πR 3/3)【4】/s ,该中子星并没有因为自转而解体,则计算中子星的密度最小值的表达式是怎样的?该中子星的密度至少为多少?【5】登月火箭关闭发动机在离月球表面112 km 的空中沿圆形轨道运动,周期是120.5 min,月球的半径是1740 km,根据这组数据计算月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6】已知火星上大气压是地球的1/200.火星直径约为球直径的一半,地球平均密度ρ地=5.5×103kg/m 3,CB APba 地球火星平均密度ρ火=4×103kg/m 3.试求火星上大气质量与地球大气质量之比.【】.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线速度为v ,周期为T ,若要使它周期变为2T ,可能的方法是[ ]A .R 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 /2B .v 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C .轨道半径变为R 34D .无法实现D .卫星B 在P 点的运行加速度大小与卫星C 的运行加速度大小相等第二节:人造天体的运动一、卫星的绕行角速度、周期与高度的关系 (1)由()()22mMv Gm r h r h =++,得()GMv r h =+,∴当h ↑,v ↓(2)由G()2h r mM+=m ω2(r+h ),得ω=()3h r GM+,∴当h ↑,ω↓(3)由G ()2h r mM+()224m r h T π=+,得T=()GM h r 324+π ∴当h ↑,T ↑【】.如图所示,卫星A ,B ,C 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

若在某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B 经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个卫星的位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B .卫星A 位置超前于B ,卫星C 位置滞后于B C .卫星A 位置滞后于B ,卫星C 位置超前于BD .由于缺少条件,无法比较它们的位置 【】12.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B 、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 、B 、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A 和卫星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 .卫星C 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 的速度C .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 在A 的正上方【】14.如图17所示,a 、b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B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c 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b 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D .a 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增大。

【】15.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为h 的圆形轨道。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v ; 2)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二、三种宇宙速度:①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km/s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也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②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km/s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km/s ,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三、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一: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G()2h r mM+=m ()h r v +2,v=hr GM +。

当h ↑,v ↓,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卫星的速度是它运行的最大速度。

其大小为r >>h (地面附近)时,1V =.9×103m/s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1v mg mr h =+.当r >>h 时.g h ≈g 所以v 1=gr =7.9×103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h <<r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一个宇航员在半径为R 的星球上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ts 后物体落回宇航员手中.为了使沿星球表面抛出的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表面,抛出时的速度至少为多少?【】在一个半径为R 的行星表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那么此行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某物体在地面上的重力为160N ,现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加速度a=g/2,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挤压力为90N 时,求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R =6.4×103km,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四、两种最常见的卫星 ⑴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 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由式②可得其线速度大小为v 1=7.9×103m/s ;由式③可得其周期为T =5.06×103s=84min 。

由②、③式可知,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340km ,线速度约7.6km/s ,周期约90min 。

⑵同步卫星。

“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T =24h 。

由式G()2h r mM+=m ()h r v +2= m 224Tπ(r+h )可得,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 h =3224πGMT -r =3·58×107 m 即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离地面的高度h =3.6×104km ,而且该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即由西向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