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课件
歌曲欣赏(刘崇德老师译谱)
2)部分交游词展示主题人格,陈雄豪放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杨》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 文章太守,挥毫七字,一饮千钟。 •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注:刘仲原,指刘敞,字原甫,于嘉佑元年出任扬州知州。 《宊史》卷三百十九《刘敞传》:“为文尤瞻敏,掌外制时,
一洗五代旧习。”
王安石的词仅存29首,但去摆脱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 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収自我的性情怀抱,幵迚一步表现由 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 使词具有一定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第二,晏殊词典雅工致,语言浅而丼,意境深厚,情中有
思,读之有低回反复之致。 第三,晏殊还有一些活泼轻快的境界。
二、欧阳修词
1、欧阳修(1007-1072)生平:字永叔,号醉 翁,晚号六一居士。欧阳修的作词态度和其在 诗文中所表现的“严肃”不同,是“以其余力 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而为,认 为词的功能是“聊佐清欢”(《采桑子· 西湖念 语》)。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
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 台路。
留春佳。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
王国维认为结句表现的是“有我之境”(《人间词话》),在景物中表现人物绵邈的情思和怅然若失的 神态,惟妙惟肖。毛先舒《古今词论》中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此一层意也。”在重重深意中表现出思妇无法把握自身 命运的深切痛苦。
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 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 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
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 重掩罗巾。
• 欧阳修豪放词《渔家傲》:
•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 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 直教耳热笠歌沸。陇上雕鞍惟数骑, 猎围半合新霜里。霜重鼓声寒不起。 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 沉郁词风《玉楼春》
•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形式上严守音律,讲究含蓄婉约。
语言上要求精丼而清新,
风格上要求情思曲折而真切,把委
婉柔美词风当作正统。
豪放派
内容上开拓了词的新领域。抒情、 状物怀古、感旧说理无事不入词。 形式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手法上多是直接铺叙,一气吐完. 语言上平白易懂。意浅而情深. 风格上是豪迈、奔放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
三、范仲淹词
1、范仲淹(989-1052)生平。字希 文,吴县人。少年生活学习十分艰 苦。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 安),守边四年。官至枢密副使, 参加政事,实行“庆历新政”。有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兼作的,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潘阆(?一1009),字逍遥,北宋大名 (今属河北省大名县)人,曾居钱塘。至道元年 (995)赐进士,任国子四门助教。后因事被斥, 浪迹江湖,漂泊多年。真宗时曾任滁州(今安徽 省滁州市)参军。有《逍遥集》,存词11首。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 ,七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 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迚一步用词来抒収自己的人生感受。 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张先
• 张先(990—1078),字子野,
湖州乌程(今江苏省湖州市吴兴 区)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
宊词人生命意识的张扬
2. 思考宊代士人的自然观。
3. 思考欧阳修词在“歌者之
词”向“诗人之词”演化
过程中的作用。
4、宋 祁
宊 祁(998—1061),字子京,安
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天
圣二年(1024)与兄宊庠同时考上 迚士。历任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 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唐乢》, 乢成,迚工部尚乢,拜翰林学士承
“闹”字的运用,可谓词人善于锤炼语言的典型例子,化俗为雅,使诗歌境界全出,令人置身于蜂衙蝶阵中,色彩斑斓,应接不暇
5、王安石
1、王安石在词题材上的创新;其词以咏史怀古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2、影响:王灼《碧鸡漫志》:“王荆公长短句 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
刘熙载《艺概》:“王半山词瘦削雅素,
旨。其词风流娴雅,以佳句著称。
有《宊景文集》,存词6首。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掉。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天江水绿如蓝,湖光潋滟,游春的画船在 水面悠闲荡漾。绿杨堤上杨柳依依,轻烟缕缕, 令人依稀感觉到春寒还没有完全散去。回望岸头, 那里红杏怒放,一个“闹”字将姹紫嫣红的杏花 和蜂蝶争春的春意和盘托出,使我们似乎临身于 红杏锦簇的春光里,聆听到嬉闹的嗡嗡虫鸣。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表现了伤春怀人的淡淡怨愁。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抒写离愁别恨,缠绵悱恻, 一往情深,哀艳感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界高远,气象广阔。王国维称之为人生第一境也!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1、晏殊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基本没有超出唐以来文人词的
范围。多吟咏宴游歌舞、离恨相思、春愁秋怨。
二、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圭
(今陕西省渭南市)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
进士,一生多次拜相,后封莱国公,谥忠愍。著有 《寇莱公集》七卷。存词5首。
踏莎行
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范仲淹留的词共五首,内容风格在宋初词作中都能别开生面。 《渔家傲》描写边塞题材,开始打破了词专写男女爱情的传统窠臼,可谓是个独创。
宊词传统上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派。
内宸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
以写艳情,离愁别恨为题材。
伤高怀远几 时穷?无物 似情浓。离 愁正引千丝 乱,更东陌、 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 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 溶溶,南北 小挠通。梯 横画阁黄昏 后,又还是、 斜月帘拢。 沉恨细思, 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
唯有长期经历离别之苦的情人,才能深深体会出“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的辛酸滋味。
下午好! 很高兴见到 大家!
•
王佳颖怡
宋代文学史 3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风概况
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具有两个不同 的群体。 一个是以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等馆阁重臣为代 表的词人群体,他们的词主要是“承平”时代的 享乐意识和对人生经验的反思,词作大多高华蕴 藉,神似南唐。其中范仲淹的边塞词写得悲壮沉
2、善于运用高超的手段将个人的忧思和情感的缺失交融在 一起,从平凡的题材中开掘出“情思兼容”的艺术境界。 3、晏词的艺术风格清丽淡雅,温润秀洁,精致柔婉,珠圆 玉润,具有一种盛世的富贵气象。 晏殊词以其理性的情调和感伤的色彩的独特风格,把宋词推 向文人化、典雅化,是宋代文人词的典型代表。
第一,写伤春感时、在寂寞中流连光景之情怀的作品最能 反映他的特色。
雄,对后世豪放词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词人群体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民间词人群体,他 们和下层伶工妓女接触比较多,并能吸收民间新声 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并对之改革发扬,在词体创新 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使词坛风貌为之一变。他们
的词俚俗新鲜,真率明快,具有民间歌辞的特色。
第二节
宋初词人
宋初词人潘阆、王禹稱、寇准、林逋、范仲淹 等人,作了数量不多的词,这时的词作主要是 语言清晰秀美的小令,因而宋初词坛总的形势 是:第一、还未形成词派。第二、由于词是诗
苏幕遮
3、范仲淹的思乡怀人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三节 一、晏殊词
清切婉丽西江派
1、晏殊(991—1055)生平: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人。14岁以“神童”应举,赐同进士出身。后官累至宰相。 谥元献。《宋史》有传。著作已佚,词集名《珠玉词》。 《珠玉词》大多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闲雅有情思。 绝大部分是小令。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绪。“晏同 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 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冯煦《蒿庵论词》) 2、晏殊对五代词的传承与变化 • 刘颁《中山诗话》:“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si】歌词, 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刘熙载《艺概》卷四:“冯延巳 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煦【xu】《宋六 十家词选例言》:“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