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人工合成抗菌药本-09PPT课件

31-人工合成抗菌药本-09PPT课件


体的不良反应少 2021
9
拓扑异构酶Ⅳ的作用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ase)Ⅳ为解链酶, 可在 DNA 复制时将环连的子代DNA解环连
拓扑异构酶IV
解环连
2021
10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喹诺酮
(—)
拓扑异构酶IV
× 解环连
×
喹诺酮类抑制拓扑异构酶IV的解环连活性→阻碍
细菌DNA复制→细菌死亡
2021
5
喹诺酮类药物
【作用机制】
主要机制:
❖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菌) ❖ 拓扑异构酶Ⅳ(G+菌)
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2021
6
喹诺酮类药物
【作用机制】
其他可能机制: ❖ 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 ❖ 诱导菌体DNA错误复制 ❖ 抗菌后效应(PAE)
2021
7
DNA回旋酶与喹诺酮类作用靶点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氟哌酸)
口服吸收差,生殖泌尿道及胆汁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 【抗菌作用】
抗G-菌强:包括常见菌及绿脓杆菌。 抗G+菌弱:金葡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感染有效。 对结核、衣原体、支原体无效。 【应用】 主要治疗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感染,急性淋病等,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2021
23
喹诺酮类药物
【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常规用于儿童、孕妇和授乳妇女,不宜用于 有精神病或癫痫病病史者
2. 喹诺酮类过敏者禁用 3.避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服用,必须合 用时,应间隔2-4小时服用 4.慎与茶碱类或NSAID合用 5.避免日照条件下保存和应用环丙沙星、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或司氟沙星,用药期间亦应避免日照
莫西沙星(新型氟喹诺酮类)
2021
3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发展趋势
分代 药动学 安全性 抗菌活性 抗菌谱
应用
第1代 差

中等

已弃用
(G-,除铜绿)
第2代 较差 较小 中等 扩大 仅用于泌尿肠道感染
(G-,部分G+)
第3代 良好 较大 较强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G-,G+,支,衣,军,分枝,部分厌氧菌)
(3)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
3、肠道感染与伤寒
菌痢、鼠伤寒、霍乱、沙门菌胃肠炎:首选 伤寒、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
2021
18
喹诺酮类药物
4、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5、皮肤、软组织感染和眼、耳、鼻喉感染 及创面感染等 6、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
13
2021
喹诺酮类药物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Fe2+、Ca2+、Mg2+ 、Zn2+等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 代谢与排泄:多途径,差异较大
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作用】
广谱杀菌 对需氧的G-菌(包括铜绿假)有强大杀灭作用
对大多数G+菌(包括金葡菌和产酶金葡)作用良好 部分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有作用 厌氧菌:脆弱杆菌、等梭杆菌属
❖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司氟、氟罗、洛 美 最多见;莫西-无,左氧氟-极低
❖ 表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照部位瘙 痒、糜烂、皮肤脱落等
2021
22
【不良反应】
4.软骨损害:
(1)负重关节软骨损害
(2)儿童用药后出现关节肿痛
(培氟、氟罗-多见;诺氟、环丙-无)
5.其他:
肝肾功异常、跟腱炎、心脏毒性、眼毒性等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1、抗菌谱广,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在临床应用 喹诺酮类中最强
2、体外对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肺炎链球菌、金葡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的 抗菌活性高于多数氟喹诺酮类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3. 但对厌氧菌不敏感,对耐氨基苷类、第三代 头孢菌素菌有效
4.应用: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所致的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骨与关节和皮肤组织感 染。 5.口服后本品生物利用度为70%,血浓度较低, 静脉滴注可弥补此缺点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 (1)对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宫颈炎、
前列腺炎等均有效 (2)淋病:首选环丙-、氧氟-、β内酰胺类 (3)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
2、呼吸系统感染
(1)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首选左氧氟-、莫西沙星,或+万古霉素
(2)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替代大环内酯类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2021
1
人工合成抗菌药
❖ 喹诺酮类药物 ❖ 磺胺类药物 ❖ 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 硝基呋喃类 硝基咪唑类
喹诺酮类药物
【发展概况与分代】
分代
代表药
第一代(1962)
萘啶酸
第二代(1973)
吡哌酸
第三代(80年代) 诺氟沙星(氟喹诺酮类)
第四代(1997-)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3、皮肤反应和光敏反应 4、软骨损害 5 、其他反应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环丙、氧氟、培氟-易引起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表现头痛、失眠、
重者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 机制: 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
2021
21
【不良反应】
第4代 良好 大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G-,G+,支,衣,军,分枝,厌氧菌)
2021
4
【构效关系】
R
XN8源自1基本结构:4-喹诺酮 7
6
5
4
3位COOH和4位C=O为活性必需 O
2
3 COOH
在C6、N1、C7、C8引入不同的基团→ 改变抗
菌谱、抗菌活性、脂溶性、光敏反应、CNS
毒性→形成各具特点的喹诺酮类药物。
DNA回旋酶
切断后侧双链
在前侧封闭切口
(—)
(—)
正超螺旋DNA
喹诺酮
负超螺旋DNA
喹诺酮类抑制 DNA 回旋202酶1 切口活性与封口活性 8
问题
喹诺酮类药物是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
而含有概念及机制上相似的拓扑异构酶

喹诺酮类仅在很高浓度才能将其抑制,
故喹诺酮类对细菌的选择性高,而对人
2021
11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特 点: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与其他类抗菌药没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菌: 金葡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 机 制: 回旋酶基因突变或拓扑异构酶变异
外膜通透性降低:如OmpF缺失 外排体系增强: 外排泵
2021
12
喹诺酮类的共性
体内过程 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