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

培优检测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

(12分)1.选出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凛冽lǐn 脂粉奁qú眷念juànB.稽首qǐ皓月gào 翡翠fěiC.掠起lüè睥睨pì折戟jǐD.骈死bián 砚冰yàn 皲裂jūn2.选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字数最多的一项:()(2分)A.孩子们呵着冻得彤红,像紫牙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B.在沧莽的大海上,狂风卷聚着乌云。

C.于是清晨地女儿把我偷去,用以襄嵌绿野大地。

D.我怀念上古的垮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炀谷。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B.策(马鞭)之不以其道。

C.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指考试不及格)。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自以为了不起)。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睡安稳了。

②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③它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④如果我能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居然虽然飞舞宽恕 B.竟然即使飞翔宽容C.居然即使飞舞宽容 D.竟然虽然飞翔宽恕5.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2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二.综合性学习(13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7.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2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低碳生活”指:8.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4分)①②9.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3分)1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共4分)(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

(2分)(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2分)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13分)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了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 A,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孙涵泊,孙老师,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

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

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

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还有一次,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

同事家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神情严肃。

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裤兜贴在那裸体上,大家都嗤嗤发笑起来。

有人故意指着仍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

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转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

的的确确,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 B,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

我是诚心诚意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

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作者贾平凹,有改动)11. 文中A和B处应该选择的词语是()和()(2分)A处.①讥笑②嗤笑③哂笑B处.①教育②教诲③教导12、文章以“我的老师”为题,实则描写的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可见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老师。

文中反复出现“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线的文字描写十分精彩,请简析它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我的老师”这个人物形象。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结尾“我的老师也该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11分)花事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

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

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

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

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

于是又继续问下去。

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

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

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

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

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

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

不会错。

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

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

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