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功能恢复指导操作标准
(一)操作目的
1.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
2.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3
(二)评估患者
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耐受程度。
2.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取得配合。
3.向患者介绍操作方法。消除紧张心理。
5
(6))主动关节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日。如愈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并逐步增加。
5
(7)负重及平衡:视病人情况,术后3-5天开始 ,负重由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度。可在平板秤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至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5分钟/次,2次/日。
10
(3)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于300次/日。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5
(4)术后3天即可开始CPM练习,2次/日,3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分钟(角度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由医务人员指导完成,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5
(5)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次,每次间隔5-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
2.每次保持足够时间的重要性。
3.锻炼后需冰敷15-20分钟,以减轻疼痛、肿胀。
5
(五)注意事项
1.需循序渐进,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一定要注意坚持。
2勿急于求成一定要适度,以致锻炼后引起身体的诸多不适。
3若锻炼后患肢明显的疼痛,要注意减少活动量。
5
(六)综合质量
A 5分; B 4分; C 3分; D 2分; E 1分; F 0分
5
5
(8)术后第3-4周:有条件可以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減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钟/次,2次/日。
5
(9)抗阻伸膝练习: 10次/组,保持10-15秒,每次 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
5
(10)提踵练习:2分钟/次,休息5秒,3-5次/组,2-3组/日。
10
(11)术后1-3个月:本期训练旨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性,逐渐、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钟/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
(12)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 /பைடு நூலகம்,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日。患侧单腿蹲起练习: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5
(三)操作要点
1.仪表:符合要求。
2
2.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5
3.操作步骤
5
(1)洗手,戴口罩。
(2)术后0-2周:术后患肢摆放于伸直位,可用枕头垫于腿下,以抬高患肢预防肿胀。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以及踝泵练习: 5分钟/组1组/小时。此练习对于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应认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