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以城南公园为例摘要:本文以现代园林为例来浅析古典园林设计技巧,以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从而展现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精华的传承于发扬。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技巧;道法自然;空间景深。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skills in the modernlandscape of the use of ——South Park as an example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of modern landscape Analysis of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use of modern gardens, which show the modern garden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the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Key words : Classical Garden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kills; Tao Follows Nature; Space depth offield 正文: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当看到那些远古的鬼斧神工时我情不自禁地佩服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他们可以将建筑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的巧妙,真正做到了“道法自然” ,也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他们的设计之中,引人深思。
其设计思想主流是儒道释,即儒家、道家、禅宗思想。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的园林艺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古典园林固然很重要,但是世界是发展的,中国是发展的,自然园林也要发展,要有符合时代气息的园林。
因此对于古典园林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巧妙的运用在现代园林的建筑之中。
在此就以邵阳城南公园为例浅析一下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1 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在江南的古典园林中,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如城南公园入口处是公园内的第一空间,由植物围合的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管理机构建设在边界处,半封闭空间是一个音乐喷泉广场,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而又现代的气氛。
其周围小空间大多是用植物来分割,这样又起到了分割空间作用,又不会被完全孤立起来,有一种安全感。
2 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建筑的尺度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尺寸过大而欣赏的距离又太近的话极容易形成一种压迫、抑郁感;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
如城南公园的罗马廊柱(见图一),观赏点较远的话看起来觉得它小巧的像前面的广场围护,让人感觉广场与它融为一体,但在走进看给人一种强力的压迫感,粗壮的柱身又给人一种肃静的感觉。
随着距离的不同观赏者有不同的感觉。
3 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古典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相反,层次多,景越藏,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
因此,在较小的范围内造园,为了扩大空间的感受,在景物的组织上,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最大的景深,另一方面运用掩映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层次。
这可以城南公园中部溜冰场为例,由溜冰场中亭子沿着水的长方望去,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而且大约可以看到两个景物的空间层次;第一个空间层次结束于隔水相望的榭;通过榭后面的一大群茂密的树林可以看到最远的第二个空间层次,是儿童游乐园。
一层远似一层,空间感比实际的距离深远得多。
4 曲径通幽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
曲径通幽处,风景之美才显得富有活力,而且有些不一琢磨。
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有一气呵成之妙,而芴一览无余之弊,它体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特征。
路径的迁回曲折,更可以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的时间,并可以通过改变方向和暂停来引导观赏者的行为,使人心理上扩大了空间感。
曲折的道路还可以使园林空间给人以连绵不尽和深远的感受,孤立观赏者主观的审美反应和能动的参与,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愉悦。
例如在城南公园广场的右边有一处景观也是隐隐约约的出现在树丛之中,随着视线被导向不同的空间,景观就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被逐渐发现,最后完美地呈现在观赏者的眼前。
5 空间的延伸空间的延伸可使得方寸天地之间也能体会到空间的丰富变化,满足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要求。
空间延伸的思想使得空间分割用的屏风、院墙、影壁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对于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延伸空间的还可以改善空间的氛围,破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
空间延伸往往用到借景、边界处理两种主要手法。
5.1 把外部的景色引入园内由于园外的景色被借到园内,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而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
城南公园用远借的手法使得空间扩大,景深增强。
郁郁葱葱的树林后面远借的是高楼大厦(见图二),彰显的是浓郁的时代气息。
以各种形式将园外的景色联系起来,把外部的景色引入园内,当外部环境优美时经常采用。
如城南公园的边界处大都是植物围合的,人行在小路上,内外都有景可观,并不意识到园林的边界。
5.2 以曲形游廊打破闭塞感曲折的游廊可以使得原本闭塞的空间变得柔美而和谐。
例如城南公园的水体上面的长廊,将大面积的水体一分为二,从面积较大的水面一方看去,长廊就像一道半透明的屏风,长廊另一侧的景色掩映其中,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关系,产生了景深。
在水面小的一侧是相对封闭、安静的空间。
长廊本身的功能很简单,不过是供人行走的一座桥,然而其高超的设计手法使这座简单的木结构产生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逆湖而上,在不远处有一个幽静的小溪(见图三),小溪的水来源于一堆山石中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特别是在周边的喷雾系统打开后,感觉就身处在人间仙境一般,感觉这就是那个大湖的水源,给人一种源远流长,连绵不断的感觉。
这就是在继承了古典园林的优秀结合了先进的现代技术的结晶。
5.3“角”的处理为打破闭塞感,不仅注意“边”的处理,还注意“角”的处理,一般不使造成生硬的90°转角。
常见的手法,有的在转角部位叠以山石,本来局促的角落变成为某种艺术的境界;有的还采取布置扇面亭的办法,把人的注意力引向园内美景处。
5.4 以山石与绿化作为高墙的掩映,也是常用的手法。
在白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在光影的作用下,人的注意力几乎全被吸引到这些物体的形象上去,而“实”的白粉墙就一变而为他们“虚”的背景,有如画面上的白纸,墙的视觉界限的感受几乎是消失了。
这种感觉在较近的距离内尤为突出。
如城南公园的外面的围墙边种植的植物掩盖了高强的孤寂和死板。
6 无中生有老子说:“洼则盈”,“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指的是空间上的“空无”而非虚无,与设计中的空间感相联系,事实上,所谓“无”就是丰满并表达了相当积极的意义、功能、行为和可能的美学观念。
“空”的概念与空间感相联系指点与山水画技法颇为相似,“空”可以代表一切事物,可看作丰富性的源泉。
7 画意设计的是将自然景观的意象抽象提炼成新的景观意象。
突破自然条件上缺乏真山真水的先天不足,以人造的自然体现出真山真水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在城市平地的条件下造园,没有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但仍顽强地通过人为的努力,去塑造具有真山真水意趣的园林艺术境界,在“咫尺山林”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这种塑造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作,因为它虽然是以自然风景为蓝本,但又不停留在单纯抄袭和模仿上,他要求比自然风景更集中、更典型、更概括,因此才能作到“以少胜多”。
同时,这样的创作是掌握了自然山水之美的组合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才能“循自然之理” ,“得自然之趣”。
如:山有气脉,水有源流,路有出入,, “主峰最易高耸,客山须是奔趋” ;“山要回抱,水要萦回”,“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呈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
这些,都是从真山真水的启示中,对自然山水美规律的很好的概括,因此古典园林中形成了叹为观止的诗情画意般的半曰.美景。
为了获得真山真水的意境,在园林的整体布局上还特别注意抓住总的结构与气势。
中国山水画就讲究“得势为主” ,认为“山得势,虽萦纤高下,气脉仍是贯穿。
林木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条畅。
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
”这是因为“以其理然也” ,“神理凑合”的结果。
园林布局中要有气势,不平淡,就要有轻重、高低、虚实、静动的对比。
山石是重的、实的、静的,水、云雾是轻的、虚的、动的,把山与水恰当地结合起来,使山有一种奔走的气势,使水有漫延流动的神态,则水之轻、虚更能衬托出山石的坚硬、凝重,水之动必更见山之静,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效果。
设计中“画意”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通过框景手法使景物给人纯粹的视觉快感,一种则是塑造一种“海外仙山”的简单质朴的品质。
8 理水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
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 。
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总的来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而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
如城南公园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展示着不同的高低节奏,与周围的树木形成了和谐的美景:林木葱郁、水声欢腾。
在湖的另一端也设置了跌水,层层跌落,最终汇在一起,流水悠悠,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柔美水景。
9 叠山手法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用石讲究“瘦、透、皱、漏” 。
可为特置主景,亦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以得某种意境。
同时也作障景、分景。
造景中喜做险怪之奇构,层峦叠嶂、沟壑盘回,正所谓“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
穿行其间,挑压勾搭变幻莫测,明暗开合扑朔迷离。
现代景观设汁开始大量出现硬质景观,开始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如城南公园的门口处的题名石,用的是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