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做人 后做学问 再做事

先做人 后做学问 再做事

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
——读《论语》一点体会
民航文化传播网马玉堂
近日研读《论语》,深深领悟孔子的智慧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体会其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的根源。

特别是对孔子关于“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相关语录感触颇深。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做人要孝顺父母,要恭敬师长,要诚实可信,要博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做到了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很显然孔子把人的品德放在了第一位,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得“孝、忠、信”的人,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左传》中也曾提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学问。

同样也论述这样的一个道理,即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

近日,胡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与孔子的“先做人,后做学问”的思想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宗旨不变、党的纲领实现。

曾参观蒙牛生产车间,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倡导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的企业文化,更是道出了一个成功企业的用人标准。

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何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尊重自己的师长,就更不可能虚心求教;不诚实,绝没有信誉可言,更谈不上敬业,甚至为事业献身。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德之人是君子,无德之人是小人,亲君子,疏小人,事业成。

讲“先做人”,并不是说“做学问”不重要。

打下了做人的根基,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国之栋梁,这就为“再做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再做事”当然是指做好事,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并努力做出成绩。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党的90年历程中,的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身边事可以验证这一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体现。

孔子曰:“君使以礼,事君以忠。

”这里的“忠”是诚信、忠诚之意。

做事“忠”首先要爱国。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荣誉大于生命;做事“忠”其次要爱党。

要为党的事业奋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履行自己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持续安全发展,这就是爱党的具体表现;做事“忠”第三要敬业。

“即来之,则安之”,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人“事”做好了,家之兴;家“事”做好了,国之安;国“事”做好了,民之福。

“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体现了孔子教书育人的重要思想,呈现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做人用人的标准,应是人生的座右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