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剂基本概念

注射剂基本概念

1. 剂量准确,作用快。 2. 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 3.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4. 可发挥局部、靶向或长效的作用。 5. 注射给药不方便,且产生疼痛。 6. 制剂要求严格,生产过程复杂,费用高,需要有特殊的
给药器械(注射器等),严格无菌以及不同的注射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二、注射剂的分类
100级洁净室不宜设置地漏。要求较高的洁净室采用 空调,不设计窗户。
门要求光滑,关闭严密。
开启方向朝洁净度高的房间,门框应无门槛。
二、热原(pyrogen)
(一)热原的含义和组成
定义
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本质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组成
磷脂、脂多糖及蛋白质脂多糖,
热原反应
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可 出现昏迷、虚脱、危及生命。
第三节 小体积注射剂
(二)热原的性质
水溶性 耐热性
通常注射剂的热压灭菌中热原不易被破坏。
应低于300Lx,噪声不得超过80分贝。
内部结构
室内墙壁要平直,无缝隙,无死角,无颗粒性物质脱 落,内墙饰面材料可用环氧树脂漆,天棚呈弧形,易 清洗,易消毒。
室内电气线路,抽气管道应全部嵌人夹墙内,墙壁与 天棚及地板连接处,亦应砌成弧形,便于刷洗。
地板可用水磨石或环氧树脂涂面,光滑、平整、耐腐 蚀。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9.7g/kg,皮下注射LD50 为18.5g/kg,静脉注射LD50为5~8g/kg。
常用浓度为1%~50%。
(4) 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 DMAC)
本品为澄明的中性液体,能与水、乙醇任 意混合,如足叶噻吩甙注射液含有二甲基 乙酰胺。
第二节 注射剂处方组成
注射用原料
必须符合药典或国家质量药品质量标准。 为防止不同批号间的质量差异,正式生
产之前需做小样试制,各项检验合格后 可大批生产。
第二节 注射剂处方组成
注射用溶剂
包括: 注射用水、 注射用油、 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
1.注射用水
制药用水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 注射用水。
第六章 注射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灭菌与无菌操作技术 小体积注射剂 大体积注射剂 注射用无菌粉末 举例
一、注射剂定义和特点
定义
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 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特点
可供肌肉或静脉注射,但浓度超过10%肌内 注射就有疼痛感。
(2) 甘油
本品与水或醇可任意混合。由于粘度,刺激
性等原因不能单独作为注射用溶剂,利用它对 许多药物具有较大溶解性的特点,常与乙醇、 丙二醇、水等混合应用。

毒性:对 肌内注射 6g/kg。
6小m白l/k鼠g,的大LD白50鼠皮静下脉注注射射为L1D0m50为l/k5g~,
第三节 小体积注射剂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体内法——家兔法
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 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断供试品的热源限度是否 复合规定
体外法——鲎试验法
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胶凝反应来判断内毒素的限量是 否复合规定。
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迅速、适合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 制,但不能完全取代家兔法。
滤过性
体积小,约1-5nm,一般滤器均可通过,微孔滤膜也不能截留。
不挥发性
本身不挥发,但可随水蒸气中的雾滴带入蒸馏水。
吸附性
能被活性炭吸附。
其他
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 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去氧胆酸钠也能使之破坏。
(三)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
注射用水(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 原辅料 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 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 输液器具。
纯化水用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法、 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的制得的供药用的水,可作为 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 射剂的配制。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作为 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为灭菌后的注射用水,主要用于 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皮内注射(intradermal rout,ID)
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剂量为0.2ml以内,常用于过敏试验或 疾病诊断。
脊椎腔注射(vertebra caval route)
注射于脊椎四周蜘蛛膜下腔内,药量在10ml以内。 由于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且脊椎液缓冲容量小、循环慢,对注射药 液要求必须等渗,pH5.0-8.0,注射要缓慢。
澄明度
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安全性
不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发生毒性反应。
渗透压
输液要求等渗、等张性。
pH
4-9。
稳定性
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储存期内安全有效。
降压物质
符合规定,确保用药安全,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注射剂的处方组成
注射液用原料 注射用溶剂 注射用附加剂 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
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在《中国药典》中有严格 规定。 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查项目如酸碱度、氯化物、 硫酸盐、钙盐、铵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 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 pH为5.0~7.0, 氨含量不超过0.00002%. 还必须通过热原检查。 制备后12h内使用。
2.注射用油
《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注射用油应无异臭,无酸败味; 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 在10℃时应保持澄明。 碘值为79~128; 皂化值为185~200; 酸值不大于0.56 。
注射用油应贮于避光密闭洁净容器中,避免 日光、空气接触,还可考虑加入没食子酸丙 酯、生育酚等抗氧剂。
3、其他注射用溶剂
(1) 乙醇
本品与水、甘油、挥发油等可任意混合。 毒 性 : 对 小 白 鼠 的 LD50 静 脉 注 射 为 1.973g/kg,皮下注射为8.285g/kg。
采用乙醇为注射用溶剂时浓度可高达50%,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第三节 小体积注射剂
(四)热原的去除方法
1、容器上热原
高温法——180℃,3~4h或250℃,30min以上。 酸碱法——洗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2、水中热原
离子交换 凝胶过滤法——分子筛原理,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 反渗透法——三醋酸纤维膜、聚酰胺膜。 蒸馏法
3。溶液中热原
活性炭吸附法(特别要注意活性碳对药物的吸附影响) 超滤法
常用浓度一般为1~50%。
(3) 丙二醇
即1, 2-丙二醇,本品与水、乙醇、甘油相混溶,能溶 解多种挥发油。
在注射剂中,本品在一般情况下稳定,但高温下 (250℃以上)可被氧化成丙醛、乳酸、丙酮酸及醋酸, 丙二醇已广泛用作注射用溶剂,其特点是溶解范围较 广。
可供肌内、静脉等给药。采用丙二醇为溶剂的有安定 注射液。
植物油是由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在 贮存时与空气、光线接触,时间较长往往发 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特异的刺激性臭味, 称为酸败,
酸败的油脂产生低分子分解产物如醛类、酮 类和脂肪酸。这样的油,就不可能符合上述 注射用油的标准。
矿物油和碳氢化合物不能被机体吸收,故不 能被注射用。油性注射剂只能供肌肉注射。
碘值说明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碘值高,则 不饱和键多,油易氧化酸败 ,不适合注射用。
皂化值表示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结合成酯的脂 肪酸的总量多少,可看出油的种类和纯度。
酸值说明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多少,酸值高质 量差,也可以看出酸败的程度。
考虑到油脂氧化过程中,有生成过氧化物的 可能性,故最好对注射用油中的过氧化物加 以控制。
羧甲基纤维素钠 0.05~0.75
果胶
0.2
螯合剂: EDTA2Na
抗氧剂: 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
用量 0.01~0.05
用量 0.1~0.2 0.1~0.2 0.1~0.2
0.1
抑菌剂: 苯甲醇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甲酯 苯酚 三氯叔丁醇 硫柳汞
用量 1~2 0.01~0.015 0.25~0.5 0.25~0.5 0.001~0.01
等渗调节剂: 氯化钠 葡萄糖 甘油
粉针填充剂: 乳糖 甘露醇 葡萄糖 蔗糖 甘氨酸
0.5~0.9 4~5 2.25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生产管理
注射剂生产车间按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可分一般生产 区、控制区、洁净区。
第三节 小体积注射剂
三、 注射用溶剂的制备
(1)注射用水的制备 原水
反渗透 或电渗析
工艺流程:
一级纯化水
离子交换树脂
二级纯化水
蒸馏
注射用水
A. 反渗透法
原理
在溶液的液面上施加一个大于该溶液渗透压的压力,在半透膜的 存在下,达到水与盐的分离。
膜材
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膜
特点
a. 一般情况下,一级反渗透装置能除去一价离子90-95%,二价离 子98-99%,同时能除去微生物和病毒,但除去氯离子的能力达不到 药典要求;二级反渗透装置能彻底除去氯离子。
增溶剂、润湿剂或乳化剂: 附加剂浓度范围(%)
聚氧乙烯蓖麻油 聚山梨酯20 聚山梨酯40 聚山梨酯80(吐温80) 聚维酮 聚乙二醇-40蓖麻油 卵磷脂 脱氧胆酸钠 普郎尼克F-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