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4.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 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或 孤立丘岗就是风蚀残丘。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 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 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则称雅丹地貌。如下图 所示:
2021/3/11
10
风蚀残丘群- 风蚀城
2021/3/11
11
2021/3/11
风蚀城残墙
12
2021/3/11
几种常见的风蚀残丘
2021/3/11
3
2021/3/11
4
2021/3/11
风蚀坑
5
2021/3/11
风 蚀 穴
6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平裂 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立的风蚀柱, 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成风蚀蘑菇。
2021/3/11
7
风 蚀 柱
2021/3/11
8
2021/3/11
9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 形成的直径10~100m,深1米,平面呈圆形或 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 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 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 称为风蚀湖。
2021/3/11
21
2.沙丘的移动 据研究,单位时间内沙丘移动距 离为:
D=Q/rH
Q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的沙量;
H为沙丘高度;
r为沙的容量。
我国沙丘年平均移动速度多在5~10m间,小 部分或超过10m。
2021/3/11
22
三、黄土与黄土地貌
(一)黄土
1.描述: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远观)
长条形黄 土丘陵地貌 类型之一, 其顶部为残 塬的称为塬 梁;顶部较 平的称为平 顶梁。
2021/3/11
34
2021/3/11
黄 土 梁
(近 观)
35
黄 土 滑 坡
2021/3/11
36
黄 土 漏 斗
2 桥
38
2021/3/11
黄 土 墙
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
2土021流/3/11失严重,土壤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23
5.定义:黄土是一种灰黄色、均质的、疏松多孔的、富 含碳酸钙的粉沙质沉积物。
2021/3/11
24
6.黄土的成因
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物质来源: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搬运动力:风力吹扬,成沙尘暴运动迁移, 随着风力减弱,分选沉降堆积。
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 这种作用称为吹蚀;而磨蚀则强调使砾石表面形成 风棱,甚至于深入岩石空隙发生旋磨,形成风蚀龛、 风蚀穴、风蚀蘑菇等一类特殊地貌现象。
(二)搬运作用 搬运的形式有三种:悬移、跃移和表层 蠕动。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
2021面/3/11,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2.分布:全球黄土覆盖面积达1000×104km2,我国的 覆盖面积有38×104km2。最厚的黄土在甘肃中部,超 过400m。
3.性质: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粒级以粉沙为主, 粘粒及细纱较少。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 矿物为主,并易含溶盐及粘土矿物。有原生黄土和次 生黄土之分。
4.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有孔隙,湿陷性
2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 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 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 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石窝是一种直径20cm 至1~2m,深10~15cm上下至1m的圆形或 椭圆形小洞或凹坑,通常出现于迎风崖壁上, 密集时犹如蜂窝,由风沙旋磨岩石裂隙而成。 如下图:
28
2021/3/11
29
花 瓣 状 冲 沟
2021/3/11
30
黄土塬峁 黄土梁峁
2021/3/11
31
黄土塬: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极为曲折, 常因沟谷溯源侵蚀而被肢解。
2021/3/11
32
黄土峁: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缘发育大量辐散 状沟谷。
2021/3/11
33
黄土梁
16
2021/3/11
17
2021/3/11
18
(2)纵向沙丘: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
角小于30°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巨大沙垄体上叠置 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向沙垄。
2021/3/11
19
“L” 型 沙 垄
2021/3/11
20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 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等。如下图所示:
39
2021/3/11
黄 土 峡 谷
40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2021/3/11
41
2021/3/11
42
2021/3/11
43
一、海岸地貌
基本定义: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 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海岸是 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用到达处为 上界;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 潮时露出;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以直到波浪有效 作用下界。
沉积环境: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平 坦地面,缓坡地面。
2021/3/11
25
黄土高原的范围:
(1)1955年中国地形区划:面积50万km2; 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祁连
山以东。 (2)张宗古:面积40万km2;
北接毛乌素沙地,南抵秦岭,西达祁连山 南段东侧,东到吕梁山。
2021/3/11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2021/3/11
1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作用
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与磨蚀两方面。
26
(二)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重力作用、潜蚀和风蚀均为黄土地貌的 外动力,流水作用居首位。
1.黄土沟谷地貌
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几 种。
2.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沟间地地貌有塬、梁、峁;所有黄土沟间地地貌都 易形成陷穴、崩塌和滑坡。
如下图所示:
2021/3/11
27
黄土冲沟
2021/3/11
13
2021/3/11
雅丹地貌
14
雅 丹 地 貌
2021/3/11
15
(二)风积地貌
1.沙丘及其形态特征 沙丘的分类:横向 沙丘、纵向沙丘和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1)横向沙丘:走 向与合成起沙风向 垂直或交角不小于 60°,主要包括新月 形沙丘、新月形沙 丘链和复合新月形 沙丘链三类。
2021/3/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