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习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习作教学的基本方法一、习作指导的基本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虽然只规定第一学段为“写话”阶段,而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写话”训练。

但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学说普通话的工具,也是辅助学生写话的“好帮手”;同时,写话并不等于会写的字数量的简单相加,往往当学生在会写一定数量的字后,再开始学习写话,我们会发现学生会侃侃而谈,却不知如何下笔写话。

这就是说,书面的“自由表达”远不像理论上说的那样:“有了一定积累,笔尖便会汩汩而出”,“情动而辞发”。

因此,写话教学应立足于一个“早”字,使学生学习语言之初就成其为学习写话之始,让“写话”(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口头表达)尽量同步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尽早开始写话训练。

(一)如何激发学生写的愿望1、看图诱写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画特别喜欢,而低年级语文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配有大量的生动活泼、儿童喜闻乐见的插图。

如果我们开始就注重挖潜利用隐含在那些生动有趣画面中的写话资源,就能诱导学生尽早进行写话训练。

比如,在学生基本掌握汉语音节拼写的基础上(教材从第一册开始),教师可从每个单元的插图中选择一至两幅引导学生观察,并诱导其将自己看到、想到的东西试着写下来(刚开始虽然学生会写的字不多,但可以引导学生用汉语拼音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写话)。

起始阶段,看图写话重在激发、诱导学生写,至于他们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就不必提什么要求。

这样学生不受任何约束,完全凭他们个人对图画的观察、想象和感受写话,不仅写出内容会颇具个性、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进写话表达的语文实践之中。

写话是学生进入习作的第一步,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的主要内容。

有效诱导低年级儿童看图写话要奏好“四部曲”:一是诱导学生“看”——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

可低年级学生不具备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看图的顺序;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图画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二是诱导学生“想”——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也好、习作也好、写话也好,如果没有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可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也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因为诱导学生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的,但它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诱导学生“想”:既要诱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想,又要诱导学生对图画内容、人物对话等要想象。

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有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是诱导学生“说”——说话是写话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常言说“我手写我口”,如果学生”我口“都不能“言”,那么“我手”又能写什么呢?如何在写话之前诱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先说出来呢?可组织学生开展“说话接力赛”,小组、同学之产互相比一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为写话奠定基础。

比如,指导学生进行“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喜欢的书?”这一说话、写话练习,就可以通过开展“接力说话赛”,帮助学生说清楚自己平时在什么地方看书和买书。

每个同学所住的地方不一样、所在的社区不一样,那么所到的书店和图书馆也不一样。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四是诱导学生“写话”——低年级写话是高年级习作的基础,在诱导学生看图写话中,要逐步让学生分清楚主次、重点,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来写;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事物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通顺、写完整;要把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上,就是指导学生抓住图画中所反映事物的主要情节及其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里活动等来写。

2、以读促写阅读是写话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早期写话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和充分利用范文的感染力,引领学生读写结合、模仿写话、从读学写。

新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质兼美的诗歌。

这些诗歌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读起琅琅上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极好范例。

因此,在教学时要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有所启迪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着用如诗如歌的语言把相关的事物表达出来。

中年级学生由说话,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时段,随着作文训练内容的不断深入作文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此时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就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3、读写结合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只有多读精读好的文章吸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所以每当学过有特色的课文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写具体生动,然后仿写同一类型片段。

4、游玩说写相结合以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或郊游为线索,提前或推迟有相关的写景的课文,这样做到有的放矢。

到了游玩那天老师以导游身份详细介绍重要景点,并口述重点写作方法,这样做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统计对比,凡是学校组织游览的习作,比以前写景如“公园的一角”“美丽的校园”等习作能力均有普遍的提高,“寓教于乐”的思想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5、周(日)记与单元训练相结合这种做法是将单元所要求训练的作文题紧密相结合。

周(日)记内容以单元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

6、学生评议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每周利用早读或夕会时间对好的周记讲评。

先由本人读自己的周记,然后由学生对其文章进行评议,反映出好的地方,不足之处。

老师点评,小结,然后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听、说、议、评、写等几方面都有相应提高。

7、重点指导与传阅相结合重点指导是针对作文能力强者,老师重点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学生从通顺到连贯到文章润色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指导,学生无论是从人物外貌,还是人物的特点到具体事情都基本达到高于本年级程度。

传阅指将好作文和好周(日)记,经过修改以后在学生中传阅。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大胆写作,推动互帮互学,提高学生情趣,调动写作热情。

不少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文章能够传阅,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主动要求老师为他们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学生积极参与,在班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写作热情,因此学生的习作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8、写作表演相结合写作表演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是通过学生的形体动作与评议表达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调动了学生各路感官。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

将写的好的文章经传阅后,让学生思考后,表演其中的情节,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争着上台表演,而且内容经过学生的表演后逐渐充实具体。

表演后还可以展开评议,发表意见,老师可以根据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让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小学生的习作应重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消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激发写作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环境下乐意写,自学自愿地写,无拘无束地写。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小学高段学生常见的习作有写人的、写事的、想象作文和应用文。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呢?下面来谈谈一些具体的方法。

1、从学生的审题抓起完成习作之前,学生都要审题,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习作。

但部分孩子在第一关就出现了问题,在题目要求中找不到文章的中心,分不清文章的体裁。

要求写的没有涉及到,不要求写的却写了一大堆。

导致了不少学生出现跑题的状况,失分严重。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审题呢?我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们拿一支笔在手上,边读题目边勾画出关键词,比如,文章的中心用双横线画出,写事的打圆圈,写人的打三角,有特殊要求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勾画好之后,再把题目要求读上三遍,看看自己勾画是否有误。

明确要求之后再动笔。

另外,当题目中出现年份,地名如“2008年奥运会”,“卢沟桥的狮子”时,要求学生勾画出来,明确要求后再动笔。

这样一来,学生审题的时候就会认真很多,写作时也会记住要求,就不太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了。

2、写人类文章的指导方法现在,大多数学生描写人物的文章比较空洞。

基本上就是“这个人很好”“不错”“我很难忘记他”这样的语言。

可是,这样简单的语言怎能把一个人写“活”呢?有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的:“我的爸爸长着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和两只耳朵。

”这样的描述怎能突出他爸爸的特点呢?(1)教会孩子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

首先,我们要教会孩子观察。

一个人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大还是小?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鼻子什么样?是不是塌鼻?嘴巴什么样?是否红润,脸上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等观察好了以后再下笔去写。

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像他。

但是,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描写。

只需要描写他身上比较独特的地方就能突显他的特点了。

比如可以这样描述班里的同学:“杨晓的显著特征就是瘦,要是侧面看她,她就像一个刀片。

畲新梅任何时候笑起来都不出声,脸上都有两个深深的酒窝。

杨坤的眼睛很大,眉毛很粗,一生气时眉毛要立起来,眼睛瞪得老大。

刘帅鹏两个肩膀不一样高,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就像张曼玉演的青蛇一样。

”我们要教会学生只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就能将一个人写“活”。

(2)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描写。

在语言描写上,不少学生只会用你说我说他说的方法写,写的比较啰嗦,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以尝试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省略人称的对话方式,比如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旁白,读完以后去掉旁白再来一遍,这就是省略人称的对话方式。

还有的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非常多,可找几个同学分别饰演剧本中的人物,直接读对话,这样,学生就非常明确了对话的形式。

这样长期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对话显得很精炼。

另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能千篇一律。

比如医生的语言和清洁工的语言肯定不一样,而男生的语言和女生的语言也不一样。

这样才能突出你要写的人。

(3)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真实的外化。

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可是不少学生只要用到动词全是“拿”“走”“踢”“打”。

真的让人很头疼。

可以要求学生在用词上要选择哪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词来写。

具体做法是利用每天课前的5分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学生进行描述,教会他们不同的动作要用不同的动词。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词语搭配的比赛,看谁搭配的最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