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质文物保护

纸质文物保护

(1)制作原料:植物纤维
(2)制造过程:经化学提纯、机械分散、成浆、抄造、 干燥等。 (3)外观:表面较平整、体质柔韧,整体呈薄片状。 (4)用途:书写、印刷、包装等。
纸张的发明
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麻纸
蔡伦(61~121)
造纸原料
一是针叶树木材,如落叶松、红松、马尾松、云南松、樟子 松等。
二是阔叶树木材,如杨木、桦木、桉木等。 三是草类植物:如芦苇、竹子、芒秆、麦草、稻草、龙须草、 高粱秆、蔗渣等。 四是韧皮纤维类,如亚麻、黄麻、洋麻、檀树皮、桑皮、棉秆 皮等。 五是种毛纤维类,如棉花、棉短绒、棉破布。 六是废纸纤维类。
2、添加剂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还有其他辅助材料如胶料, 填料,色料等。胶料包括松香胶和明矾。施胶主要采用松 香离子(松香胶)填充纸张纤维的空隙,使水溶性字迹材 料在书写时不洇,松香离子带负电,纤维也带负电,因此, 必须加沉淀剂硫酸铝,硫酸铝离子是带正电的,使松香离 子吸附到纤维上,但明矾水解会产生硫酸,使纸的酸性大 大提高,加速纤维的水解,纸张的耐久性就差,强度下降 很快。这是施胶纸老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加添料虽能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增加平滑度,提高印刷、 书写的适应性,但妨碍了纤维之间的结合,使强度降低, 出现不耐擦,发脆等缺点。
木 素
也称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 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 是一种具有芳香族特性的高聚物。它的基本结构是苯 基丙烷,并带有侧链。苯基上可以连甲氧基,还可连 有羟基或酚醚键。不同的植物木素,它的结构单体是 不同的。
木素在植物体内,其天然状态呈白色,可是一旦受 化学或机械作用,木素就会变成褐色或深褐色。由 于木素的颜色较深,又挺硬坚固,容易吸收紫外线 而产生颜色,因此纸张中要求它的含量越少越好。
Hale Waihona Puke 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南唐的后主李煜所作成的纸。因其卓越的 品质被评为中国史上最好的纸 美术史家曾称澄心堂纸为“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 薄光 润,冠于一时。”
三、藤纸:
以藤类植物的韧皮为原料抄造,主要有葛藤、紫 藤、黄藤等等。唐宋时在剡溪一带曾极度辉煌,后因 对当地的藤类植物过度砍伐而消失。而越中多以古藤 制纸,故名“藤纸”。
纸质文物保护
邢惠萍
纸质文物的范围
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字画、书籍、 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帖、拓片、纸币、 文书、邮票等。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 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 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 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五、宣纸: 原产于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 故称“宣纸”),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 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 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黄山市黄 山区)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 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泾县为宁国府管辖 ,宁国府治在今宣城,宣城为宣纸集散地,所以这里生产的 纸被称为“宣纸”,亦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 ,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 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 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 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 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是书画家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 制了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而达到的一种艺术效果。再加上 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 纸”的誉称。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 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 存,依然如初。
机械造纸
(1)制浆 1)机械制浆 利用机械方法磨碎木材或非木材纤维原料,又称磨木浆。 优点1)生产成本低2)印刷性能优良 3)对环境无污染。 缺点:木素含量高,不利于纸张的保存。 2)化学浆 硫酸盐浆、亚硫酸盐浆
2、漂白
3、改性 (1)打浆 对纤维进行疏解切断、润胀分丝。 (2)施胶 由于纤维本身固有的亲水性和纸页里的毛细作用,未施胶的纸 书写时容易使墨水发生洇化,为了提高纸张的抗水性,必须对 其进行施胶。 (3)加填 提高平整度、透明度、白度。 4、抄造 上网、压榨、干燥和压光等。
甲骨档案 金文档案 缣帛档案 简牍档案 石刻档案 纸质档案 声像档案
拓片
是指用染料将硬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 于携带的纸张上的技艺。染料多采用墨汁,现代普 遍以铅笔代替。纸料常选择高吸水性的宣纸和缣纸。
中国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 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 简单可将纸覆盖在刻有欲拓内容的硬平面上,倾斜 铅笔头,轻轻涂画,使图文的凹凸不平之处复制到纸上。 中国传统拓印程序要求先将石头或青铜表面图文部 分刷洗干净,再浇上清水。将宣纸润湿。润湿后自上而 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在湿宣纸上贴上一层干宣 纸以吸取多余水分,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 使湿宣纸紧贴所拓平面,随后除去干宣纸。待湿宣纸稍 干后再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扑打湿宣纸以复制 刻画的图文。等宣纸、墨汁在碑器上晒干或风干,移去 四角固定,最后将宣纸取下。
二、皮纸:
以树木韧皮纤维为原料抄造,一般来说皮纸包括构皮 纸、桑皮纸、雁皮纸、三桠皮纸(又叫山棉皮)、柳构皮 纸、纳西族的东巴纸、藏族的狼毒草纸,等等……原料主 要有两类,一类是桑科植物构树、楮树、桑树,另一类是 瑞香科植物瑞香、结香、滇结香、荛花、狼毒草。 皮纸之中构皮纸所见最多,由于构树和楮树都桑科构 属,二者不易区分,习惯上认为是同一种树,所以一般将 将此两种皮料所抄纸张都称之为构皮纸,约起源于汉蔡伦 时期,后世闻名的澄心堂纸即为构皮纸,构皮纸在文献中 也常被称之为棉纸。
造纸方法
手工造纸
机械造纸
手工造纸
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单。麻类有大 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青檀、 桑皮、构皮等。竹子的种类较多,用得最多的是 毛竹和慈竹。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 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 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 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 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 张。
机制纸的种类
1、文化用纸 新闻纸:80%以上的磨木浆制成,一般不施胶,由于木 素含量高,易老化。 印刷纸:一般由漂白木浆、漂白草浆抄造而成。要求 有适当的吸墨性、不透明性。 书写纸:一般由漂白草浆或苇浆抄造而成,由于草类 纤维素短粗,半纤维素含量高,因此纸的撕裂度和耐 折度也明显较低。
2、工业用纸 描图纸、感光纸、绘图纸、晒图纸等。 3、包装用纸
半纤维素
与纤维素不同,它不是一种单糖组成的均一聚合物, 而是以不同量的几种糖单元组成的一群共聚物的总称。 半纤维素的聚合度要比纤维素小,约在200以下。在 结构上除直链外还有枝链。因此,它的抗酸碱性弱, 甚至部分的溶于热水中 。
半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这将造成细胞壁的润胀, 可赋予纤维弹性。在纸页成型过程中有利于纤维构 造和纤维间的结合力。因此,半纤维素的加入影响 了表面纤维的吸附 ,对纸张强度有影响。纸浆中 保留或加入半纤维素有利于打浆,这是因为半纤维 素比纤维素更容易水化润胀,半纤维素吸附到纤维 素上,增加了纤维的润胀和弹性,使纤维精磨而不 是被切断,因此能够降低打浆能耗,得到理想的纸 浆强度
古代手工纸的主要种类
一、麻纸 以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所造,起源最早应用最 广泛的是苎麻,其次还有大麻、亚麻。麻纸是中国古代图 书典籍的用纸之一,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 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 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 色;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 ;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 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 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 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
纤维素的降解
1、酸性降解
纤维素水解的直接结果是分子链断裂,虽然大分子葡萄糖 基环的结构没发生变化,但因聚合度降低,使得 1)吸湿性变强;2)碱溶性提高;3)纤维强度降低;4) 还原末端基增多,还原性增大。
纤维素的碱性降解
纤维素的碱性降解主要为碱性水解和剥皮反 应。纤维素的配糖键对碱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 的,但在高温下,纤维素也会受到碱性水解,与 酸性水解一样,碱性水解使纤维素的配糖键部分 断裂,产生新的还原性末端基,聚合度下降,纸 张强度降低。此外,在碱性条件下,即使在很温 和的条件下纤维素也能发生剥皮反应。所谓剥皮 反应就是在碱的影响下,纤维素具有还原性末端 基的葡萄糖基会逐个掉下来,直到产生纤维素末 端基转化为偏变糖酸基的稳定反应为止。
什么是纸
《美国百科全书》中对纸的理解为:“从水悬浮液中 捞在帘上形成由植物纤维交结成毡的薄片。
《韦氏大辞典》中认为:”纸是由破布、木浆及其他材 料制成的薄片,用于书写、印刷、糊墙和包装之物。 美国纸史家亨特对纸的定义为“在平的多孔模具上由成 浆的植物纤维粘结起来的薄片状物质。”
满足以下特点的可以称为纸:
纤维素的氧化降解
纤维素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因 为它每个D-葡萄糖基的C2、C3和C6上存在醇羟基。 当氧化剂作用于纤维素时,根据不同条件生成 相应的醛基,酮基或羧基,形成所谓的氧化纤 维素。由于醛基的存在,能强烈的影响甙键对 碱作用的稳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羟基 的被氧化,纤维素的聚合度也同时下降。
纤维素的光降解
对于纤维素,引起C-C键或C-O键断裂所需的能 量为80-90kcal/mol,断裂C-H键所需的能量大约为 100kal/mol。引起纤维素直接光降解所需的能量 相当于波长3400×1010m或更短的紫外线。氧气的 存在可加快直接光降解速度,当氧的含量增加时, 降解增强,α-纤维素含量减少,铜价增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