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沙镇污水处理厂中心站厂外管网工程提升泵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广州建安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7月1日关于将提升泵站改为沉井施工方案的报告致:业主、环保工程研究设计院、宏元监理公司万顷沙镇污水处理厂中心站厂外管网工程中提升泵站原设计为首先做开挖,然后做基础,再做泵站结构。
根据地勘资料提供的情况,该提升泵站基础为人工填土层、淤泥、淤泥质粘土构成。
由于提升泵站紧邻快速公路桩基,与周边公路相隔较近,现场施工条件不允许大面积开挖提升泵站基础。
考虑到本工程工期较短,不宜采用其他支护条件下开挖基础。
如果能用沉井结构进行施工,将不会影响周边设施基础及满足业主要求的施工任务。
为此,我方在原设计的结构图中将泵站的结构改为沉井结构施工方案,增加了刃脚和临时支撑结构,以保证结构在下沉过程的安全。
附:1、沉井施工方案2、沉井设计修改图纸3张广州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7月1日沉井施工方案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万顷沙镇污水处理厂中一个提升泵站,尺寸为6.7m×6.4m×5.7m 沉井平面为口字形,沉井顶至刃脚的高度为6.5m。
1.1.2 地质条件沉井入土深为6.5m,从上至下穿入土层为:人工填土层、淤泥、淤泥质粘土。
1.2 施工方案总体设想沉井分2节下沉,第一节高度取3.8m。
第一节下沉到位时,沉井嵌入土中趋于稳定。
第二节高2.7m完成整个沉井的下沉。
1.3、劳动力设备及其他劳动力计划表1.4材料计划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随时可供采购。
钢筋等其他材料就近采购。
1.5、机械设备投入计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1.6、检测设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检测的主要有以下四类:测量设备;沉降观测设备;砼强度的检测设备。
本工程的检测设备如下:检测仪器明细表1.7 主要施工方法1.7.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框图所示。
施工工艺流程图1.7.2 施工流程示意图步骤图例说明130cm厚 槽 钢 四 周 焊 接 支 撑5cm6cm8cm30cm厚 槽 钢 四 周 焊 接 支 撑3.8m在垫层基础上浇筑第一节沉井。
2挖土下沉,吊斗出土,第一节下沉到位。
3接高第二节沉井。
6继续挖泥下沉,刃脚达到设计标高。
7浇筑封底砼。
8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1.7.3 沉井下沉系数与下沉稳定系数计算1.7.3.1 下沉系数计算沉井分2段下沉,根据分段高度,穿越土层物理性质计算下沉系数,以确定是否可以不加助沉措施自沉。
沉井下沉必须满足以下公式:K沉=(G-B)/T>1.05式中:K沉—下沉系数>1.05;G—沉井自重(t);B—地下水对沉井的浮力(t);T—沉井壁与土体间的总摩阻力(t)。
1.第一节下沉系数K沉1计算:G1=47.48t/3m=15.83t/m(根据井的结构布置计算确定,垫层基础开挖1m深) 排水下沉B=0T1=f1·A1f1—第一节外壁无台阶,井壁与软土摩阻力取1.0t/m2;A1—下沉2.5m井外壁入土总面积=(6.7*2.5)*2+(6.4*2.5)*2=65.5m2;T1=1.0×65.5=65.5tK沉1=(15.83-0)/65.5=0.24<1.05结论:第一节开挖井内土不可自沉,需全部挖出刃脚。
2.第二节接高后下沉系数K沉2计算:G2=90.23/4.7=19.20t/m排水下沉B=0T2=f2·A2f2—井壁下部无台阶,f2下取1.0t/m2;开挖部分为1米高,A2:A2=(6.7*2.1)*2+(6.4*2.1)*2=55.02m2;T2=55.02×1.0=55.02t/mK沉2=(19.20-0)/55.02=0.35 < 1.05结论:加高第二节后,下沉系数较第一节大,但仍不能满足自沉要求,需全部挖出刃脚。
1.3.3.2 下沉稳定系数计算沉井接高时由于荷载大量增加,入土沉井是否稳定需进行稳定系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K稳=(G-0.7B)/(T+R1)<1K稳=(90.23-0.7*156.5)/(120.52+26.65)=-0.12<1结论:沉井的稳定系数小于1,该沉井稳定.式中:G—沉井接高后总自重(t);B—沉井受地下水的浮力(t);T—计算时沉井井壁的摩阻力(t);R1—刃脚踏面及斜面下土的支承力(t)。
R1=U0[C+n/2]R j式中:U0—沉井外壁轴线周长(m);C—刃脚踏面宽度(m);n—刃脚踏面与井内土体接触面的水平投影(m);R j—刃脚下土的极限承载力(t/m2)。
1.第一节沉井在地面浇筑砼时的稳定计算:第一节沉井置于地面,为了增加地基承载力,需开挖素填土基坑换填中粗砂,并在砂基上浇筑条形垫层基础,使重力通过垫层扩散,以满足下层土的承载能力。
K稳=(G1-0.7B)/(T1+R1-1)<1式中:G1—9t,加上模板施工荷载按9.1t计算;B=0;T1=0;R1-1—按下述计算。
刃脚踏面以下为垫层基础,联体矩形沉井刃脚包括周边墙和井内隔墙下的刃脚,刃脚纵向总长度为0.8 m,换砂基坑深度0.7m,砼垫层宽0.5m,夯实中粗砂垫层的力扩散角取30°,如图1.7-1所示,基坑底宽为1.8m,换填后该层承载力取6.5t/m2,计算得:R1-1=47.48/7.86=6.04t/m<6.5t/m21.8 降水施工1.8.1 降水方案潜水泵抽水,因为淤泥的渗透系数小,坑内基本无水.2.沉井制作:2.1、模板工程:模板主要用2.5cm厚松木木板1.80cm厚胶合板,骨料用8×8松方木,ф48钢管支撑、ф16内螺杆拉固在安装加焊止水片,焊缝必须严密不渗水,螺杆分布双向@400,连结池体两侧模板外横排钢管拉紧固定,模板支撑前必须检查钢筋保护层是否准确,垫块是否牢固,预埋孔洞、预埋铁件规格位置是否正确,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不受变形,支模结束后必需严格检查,浇筑时一定要有护模,并做好模板的验收工作。
(1)保证结构、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2)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4)便于模板拆除。
2.2、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保证整个构筑物结构安全的关健,施工应认真学习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在弄清结构配筋的基础上进行钢筋抽样、翻样,确定使用部位,断料尺寸、规格数量,经复核无误后交付加工制作,绑扎安装前根据图纸核对配料样本并检查已加工的钢筋是否齐全,避免造成中途停工待料,安装时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绑扎顺序、方法及注意事项,钢筋绑扎时,设专人管料、工长专人指挥安装。
(1)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根据本工程钢筋采用电焊和电渣压力焊及搭接,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施工。
钢筋锚固与搭接必须满足要求外,要特别注意抗震要求。
防雷接地应按有关规定,在施工时做好防雷接地的钢筋焊接。
(2)钢筋绑扎、安装: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施工时竖筋要保证上下钢筋轴心不偏位,最多不大于2mm,电焊和搭接的钢筋应按要求弯折保证轴心不偏、不允许未经弯折即绑扎安装、箍口应交错布置箍筋转角与纵筋交叉点用十字绑扎扎牢或相互间扎成八字形斜绑扣,箍筋根据抗震要求加工成135°弯钩。
侧墙筋与水平筋网绑扎,相交点与拉结筋全部绑扎牢固,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绑扎完后再挂上保护层垫块。
(3)钢筋安装质量检查:①、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型号、直径、间距根数是否正确;②、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及构造要求是否符合要求,同时绑扎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截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③、检查砼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要求;④、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⑤、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有关规定。
2.3、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入模前必须均匀、对称,以保证沉井下部所受荷载分布均匀而不至于倾斜,同时有利于模板受力;(2)混凝土入模前必须分层振实,分层高度以30~50cm为宜。
用插入式振动棒对称振捣,每次浇筑完后顶面一定要有水平,以使两次浇筑的接缝水平美观,砼顶面按有关规定处理施工缝,在施工缝处安设钢板止水带或橡胶带等措施,以保证污水或地下水从施工缝处渗入或厚同等标号水泥砂浆,以保证接头处不蜂窝麻面现象;(3)浇筑终凝后立即采取浇水润湿养护,直到沉井沉入潮湿土中,以防温度差引起干缩裂缝,影响砼质量和强度;(4)沉井接高时的注意事项措施:沉井接高前,需实测井内泥面标高,分析所挖出的土质及承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下沉稳定系数计算,若稳定系数大于1,沉井不稳定,需采用砂包加压重量,反算浇筑过程中沉井的下沉量,并在上次沉井下沉时留足地面以上高度,防止超沉,使模板陷入地下而影响砼质量;(5)沉井洞口施工:①、沉井中进水管、出水管洞口,均采用在井壁上预留孔洞,并用钢封门封堵方法;②、浇筑洞口段井壁砼时,将加工好的钢环,安装在洞口位置,并用测量定位,用钢支架焊牢,周围的钢筋也可与预埋钢环焊接。
井壁浇筑拆模后,在井外侧密封焊上圆形钢封门及加劲槽钢,挡住沉井外侧的泥水,并承受泥水压水,沉井下沉就位后,进出洞口也就自然随之就位。
3.沉井下沉:3.1、下沉前的准备:①、拆除模板将井壁、底梁与封底板连接部分混凝土打毛;②、将预留孔洞全部临时封堵,应堵塞牢固,严密又便于拆除;③、在井外壁上画出标尺和中心位置控制标志;④、将沉井四周施工场地清理干净,便于施工机械作业;⑤、设好照明及排水设施;⑥、施工人员安排昼夜施工,直至沉到设计位置,中间不得停止。
3.2、沉井下沉:沉井下沉是该工序的关键,下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沉井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因考虑第一段下沉时刃脚落于淤泥层上,所以拟用一次制作一次下沉的方法进行施工,(即等第一段井壁混凝土浇捣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沉井的下沉工作)。
沉井下沉采用挖泥下沉。
沉井下沉的施工步骤为:①、拆除刃脚的加固部分,为防止产生突沉造成沉井倾斜,拆除要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直至加固部分全部拆除;②、拆除后的空隙要边拆除边用粗砂填充夯实,并注意观测下沉是否均匀;③、挖泥顺序应由中央向四周,刃脚部分暂不挖泥由刃脚切土下沉;④、初沉阶段入土少不稳定,要随时进行中心位移和不均匀沉降测量,用观测数据指导泥,沉井较高一侧可多,如仍不下沉,可刃脚下部,使沉井缓慢、均匀下沉,井位移向中心位置;⑤、沉井入土基本稳定后可加速下沉;⑥、沉井接近设计标高后进入终沉阶段,要放慢速度,勤测量,使沉井缓慢接近设计标高。
当比设计标高高50cm时,停止泥,扩大地基受力面积,防止沉井超沉。
根据沉井下沉速度自行确定填砌片石的时机;⑦、若沉井因自重小于摩阻力还未沉到设计标高就不再下沉时,要采用减阻方法促沉,无论采取任何措施,要确保沉井到设计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