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谈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科学专业:商务策划管理班级: 1101**:***学号: ********纵观古今,中国古代无疑是一个高速发展集各类先进科学为一体的社会,存在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若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惊叹的奇巧精致的工艺品,还有对整个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伟大技术发明。
但是,一个产生过无数光辉科技成果、哺育过无数智慧人物的国度,为什么在近代科技史上被大踏步前进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了?这一离奇的历史事实背后的原因便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外学者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其中包括德国历史学家魏特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中国学者任鸿隽、钱宝琼、等,无疑收效甚微。
但是在今天,由于改革开放,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心的四个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课题便再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而人们对这个课题的结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的:一、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本体观念,只关注整体思想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没有上升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科学技术成就本身出发,考察科学思想、概念、定律、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月段,并且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特点、成熟程度等,从中寻找问题的一部分答案。
例如下列几门学科的情况:中国古代有众多的农学著作,它们对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起了某种指导作用,但其内容都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其水平没能超出直接生产经验的范围。
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九章算术》是以解各类应用题为基本内容的,这部奠基性著作所开创的中国古代数学传统以数算为中心,缺少逻辑推演,未能形成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
众所周知,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不仅是西方数学的特色,也影响了近代以来力学、物理学和许多其它科学学科的体系结构。
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和修改历法,其中大量内容是对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的直接记录,而没能产生像古希腊人欧多克索、喜帕克斯等所构造起来的宇宙几何模型。
因为在天文学研究中未能充分应用数学工具,未能导致对行星运动规律性的追求和探索。
反之,对天文现象的研究和解释常常被星象学的乌云所笼罩,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了皇权和迷信的附庸。
中国传统的医药学把朴素的辩证法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形放了现代医药学还不能完全取代的富于经验色彩的独特的中医中药学。
但是,中国古代医学忽视对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了解,缺乏解剖学基础。
低水平的物理又使药理学的研究不可能深入。
这样,中国古代医药学便成了经验性相当浓厚的独特体系,以至于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背景下才能把理论因素逐步注入其中。
而与注重经验和实用的科学传统相联系。
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色彩和命运。
包括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在内的一系列伟大发明,一般都有很长的孕育阶段,而且逐步完善的过程异常缓慢;技术和工匠的生产技艺联系在一起,属于“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的技巧,通过祖传秘诀的方式在一代代匠人之间流传,缺乏普遍化的途径。
这不仅使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受到了限制而且在历次社会动荡中造成了一些重要发明的失传,大大减缓了技术进步的节奏和幅度。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上述特点和弱点,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裹足不前、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忽略物的观念,偏重事的观念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其得以蕴育、产生和繁荣进步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考察,从而扩展问题的范围。
这是所谓的外史研究方法,外史研究侧重探讨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包括哲学、宗教、价值观念、教育)等发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中国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中没能产生资本主义,缺乏改进和发展技术的社会经济动力。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不可能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局限在手工业生产的圈子里,技术不能成为商品,技术的改进和转移缺乏社会经济动力,技术革命无法产生。
显然,西方科学技术之所以突破古代科学技术的框架飞速发展起来,其首要的社会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没有产生具有生长和发展能力的资本主义萌芽有种种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一直把“重农抑商”奉为国策,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工商业进行多方面的压抑和限制,使从事工商业活动不如封建性的剥削有利和可靠。
不少商人在积累到一定财富时就购买大地,从事地租或高利贷剥削,这就阻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扩大,消弱了商品生产对自然经济的解体作用。
重农抑商的政策不仅保护了自然经济结构,而且使中国社会不能产生强大的、能与封建地主阶级分庭抗礼的市民阶层,从而遏制了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力量的增长。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宗教化和神圣化了,对其它学术思想的存在起着相,当的抑制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有影响的道家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关心自然,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以养性和修身为主旨的。
而汉唐以来从印度传人中国的佛教开始关注人生的真实和人性的善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变化无常,提倡净心无欲,主张通过神秘直觉达到“佛”的境界。
这种宗教文化也是不利于科学思想生长的。
不仅如此,中国自隋唐以后实行的为皇权统治服务的科举制度和明清实行的八股取仕标准,把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完全导入埋头读经、追求仕途利禄的道路。
为了步入仕途,许多人宁可搞到皓首穷经的地步,而科学知识则被视为下九流,技术则被鄙视为奇技淫巧。
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技术的继承、进步和发展。
除此之外,曾经对自然科学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强大的解释能力和辩证色彩,可以把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用笼统的哲学概念加以说明。
这样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其解释却无法以实验证明或证伪,因而不利于人们发现和认识新的、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实际中堵塞了科学实验的道路。
其次,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注意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但却往往把自然界人格化。
这不仅给自然现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使人们满足于对自然现象朦胧模糊的认识和解释,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
显然,外史研究是把科学技术当作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来考察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很清楚,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达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比较意义。
所以,比较方法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
系统比较研究的深人必然会提出一系列基本问题: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地理条件和思想文化环境中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模式;相同的科学技术成果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不同遭遇;不同的科学技术传统又怎样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命。
在回答了这样一系列基本问题之后,就有可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两个层次上来揭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显然,系统比较研究是多学科研究,需要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角度进行,任何单学科的研究都只能透视到问题的一个侧面。
同时,这又是整体的、综合的、动态的比较研究,它的最大特点是把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把内史和外史结合在一起,把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结合在一起。
系统比较方法的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复杂的,要较全面地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满意回答,还需要做相当的努力。
系统比较研究方法虽然具有整体、全面、宏观的特点,但却需要在内史和外史的大量比较研究基础上进行。
系统探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需要考察整个东西方的文明更为了简化问题和抓住要点,可以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技术这样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
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只是相对于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而言的。
在1840年之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成了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而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便是中国人如何在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移植、掌握和发展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近现代科学技术。
因而,相对于1840年之后的历史,这个问题便不再有意义。
现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简略回答:第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于欧洲文明的土壤,而欧洲文明之源又在古代罗马和希腊,罗马、希腊文明之源又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古文明,其中包括古埃及、巴比伦等。
因而近代科学技术是在一种杂化的、多地域、多民族(种族)的海洋--陆地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欧洲人的文明史,并不是从他们自己祖先开始的文明史,而是从古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开始的文明史。
相比之下,中国文明史是从中国人自己祖先的传说开始的。
中国文明是一种以汉族人的文化为主体而兼容周围少数民族文化、并受到包括印度和中亚在内的外部世界一定程度影响的大陆文明或东亚文明。
同欧洲文明相比,中国古文明连续性强,杂化程度较低,不易产生突变。
在没有外来文化冲击的历史状况下,中国古文明可能大致沿着旧有的方向延展,不会产生出像欧洲近代那样崭新的科学思想、甚至技术体系。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的结论。
显然,中国文明与欧洲近代文明的基本差别的原因有三点:1、它们各处于欧亚大陆不同的地理环境。
包括山川气候在内的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一种相对确定的文化条件,限定了人们的活动领域、和周围人群的交往程度和方式、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对天体和地球观察认识的相对角度和范围、所接触的动植物种群和类型等。
2、它们是由不同的人类种群所创造的。
尽管这两支文明在历史上曾相互接触和影响,但中国古文明主要是由东亚大陆上的黄色人种创造的,而欧洲近代文明的历史包容了较多的种族(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等)。
其近代的发展则主要是由欧洲白色人种推动的。
各色人种是平等的,无优劣可言,但某些体质上先天秉赋的差别还是存在的。
3、这些基本差别也是由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所造成的。
历史是代种已经实现了的、本质上是由许多确定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过程。
它不仅包含着无数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还包容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总之,地理环境、人种和在此基础的无所不包的历史本身的不同过程造成了东西方文明的某些差别,这种差别也是一种历史的东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只有在承认这三种差别的前提下,才可能进一步探讨东西方在社会组织形式、文化、思维方式、科学技术体系方面的特色。
在把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变成两种有差别的文明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尤其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出现产生了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欧洲近代文明是包括中国和北非在内的整个欧亚非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交汇而产生的一种地球上在近代占主导地位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