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斯佳丽人物分析[摘要] 《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位坚强、浪漫和善良的女子,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人物。
首先提出斯佳丽的家庭环境对斯佳丽性格的影响,父母的教育以及她本身的挣扎都是塑造她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
二是概括总结了斯佳丽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从叛逆和反抗的方面。
三是主要分析斯佳丽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包括她对阿希礼的爱和对瑞德的爱。
最后笔者认为,斯佳丽的人物魅力来自于她内在的精神力量以及豁达的明天精神。
[关键词] 斯佳丽;反叛;爱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出版于1936年,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评论。
小说《飘》以内战和战后重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乔治亚州北部的浪漫爱情故事。
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斯佳丽的生活以及她和瑞德、阿希礼及梅兰妮之间的关系展开;突出了生存、浪漫爱情和性别及阶级的社会结构等主题。
的确,“《飘》是讲述了一位坚强的女子战胜各种困难照顾家人和自己的故事。
”为了全面地展现女主人公斯佳丽形象,本文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斯佳丽的家庭影响、斯佳丽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斯佳丽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一、家庭对斯佳丽的影响斯佳丽的生活经历可以分为内战前和内战后两个时期。
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对斯佳丽的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内战爆发前,生活在南方的斯佳丽和一些青年女子过着舒适而奢华的生活,对于像仅仅只有十六岁的青年女子斯佳丽来说,生活就意味着多多掌握吸引男士的技巧,当然,这也是南方社会的女性的“不明文规定”。
而另一方面,斯佳丽的母亲和她的黑人保姆对她管教严厉,从而在她的心里播撒了纯洁与传统概念的种子。
她的母亲艾伦告诫她说:“你的行为要淑女一点,要可爱而文静;即使你自认为比男士们了解更多的情况,当他们谈话时,你也一定不要打断他们。
”经过一番告诫,斯佳丽终于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淑女,正如书中所言:“从外表看,她确实做到了温文尔雅,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文雅斯佳丽却没有学,同时她也认为没有掌握的必要。
”另一方面,由于斯佳丽的父亲是爱尔兰人,所以,爱尔兰人所具有的固执、傲慢自大等性格也影响到了她。
成长在这种环境下的斯佳丽接受的是典型的旧式家庭的教育。
在标准情况下,斯佳丽应该像其他庄园的女子那样温文尔雅,举止得体。
虽然表面上看斯佳丽的举止得体,但是正如同书中对她描述的那样:“可是不管她那散开的长裙显得多么端庄,不管她那梳得光滑的后髻显得多么老实,也不管她那叠在膝头上的一双雪白的小手显得多么安静,都掩饰不了她的真性情。
”斯佳丽父母对她的管教和她的自我想法对她摒弃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找到新生活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种观点在斯佳丽看来时有冲突,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她充分展示了对社会陈规陋习的叛逆精神。
当第一种想法使得她不自在时,那么,第二种想法又会告诉她如何区分对错以及如何反抗。
最初,斯佳丽的行为举止比较得当,然而,由于当时南方的社会状况的不稳定性,她的叛逆性就日益显露。
内战后,她的真实自我站在了旧有南方社会的淑女风范的对立面,她的反传统行为愈加明显,不加掩饰。
二、斯佳丽性格分析斯佳丽,一个黑头发、绿眼睛的格鲁吉亚美女,经历了内战及重建时期的种种困难。
与其说斯佳丽继承了她母亲所具有的南方优雅气质,不如说她更多地继承了他父亲的精明特质。
虽然最初她竭力表现得举止得体,但是内心反抗的本能抑制不住地迸发。
斯佳丽精力充沛,具有野心。
在意志力的驱使下,她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来获得她想要的一切。
这种意志力最初使得她挑逗附近的年轻男子以激起他们对她的崇拜。
后来,在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下,她下定决心要通过摘棉花、经营庄园、管理成功的企业等形式生存下去,甚至下决心要杀人。
对无数读者来说,斯佳丽的魅力在于她打破常规的勇气,尤其是传统社会规范。
她有战胜困难的坚强决心,但是她独立的愿望在当时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的时代。
但是在现代社会,她显然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独立女性。
她有着不服输的精神。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着反抗的勇气。
她不断地挑战19世纪社会的性别角色。
在很多方面,她与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具有传统性质的梅兰妮形成强烈的对比。
和性格腼腆、体质虚弱的梅兰妮相比,斯佳丽经历了战争,几次失败的婚姻,养育子女和一次不幸的流产。
她代表了叛逆、力量、勇气和活力。
也许,没有梅兰妮这个人物,斯佳丽只是表现出了傲慢粗俗的一面,但是,她的形象鲜活生动,她在困难时期过着不平凡的生活。
三、斯佳丽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一)斯佳丽对阿希礼的爱情斯佳丽总是成为人们喜爱和关注的对象。
无论她走到哪儿,她总是成为女子们的中心,她喜欢这种感觉。
然而,她从未理解爱的含义,虽然有过三次婚姻却从未获得过真爱。
小时候,斯佳丽和阿希礼是玩伴。
然而,分开几年后,当阿希礼再次站在斯佳丽的面前时,他显得更加绅士,他所说的话斯佳丽理解不了。
正是他身上的这种神秘感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关于阿希礼的一切的一切,即使她什么都不理解,也阻挡不了她对他愈来愈深的爱。
不可否认,十六岁的斯佳丽在爱情上,显得更加自私、天真、固执。
尤其是在她对阿希礼的所谓的感情上,她更是鲁莽。
就像一个孩子,她对阿希礼的爱是孩子般的爱。
阿希礼越是拒绝她,她越是强烈地渴望得到他的爱。
和斯佳丽的性格相反,阿希礼是一个缺乏勇气、激情和热情的男人。
他不爱斯佳丽,他需要的是像梅兰妮那样安静、温柔的妻子。
但是他没有勇气面对斯佳丽并告诉她梅兰妮才是他的最爱。
此时,在与阿希礼模模糊糊的关系中,斯佳丽成了受害者。
从某种程度来说,她被欺骗了。
然而,斯佳丽应该对她的悲剧负主要责任,因为是她自己有着错觉,幻想着阿希礼是爱她的。
另一方面,斯佳丽虽然自私和天真,但是她也是一个随时准备为爱牺牲的勇敢女子,无论那是真爱还是幻觉。
内战期间,她竭尽全力去照顾阿希礼的妻子和孩子,因为她仍然爱阿希礼,并答应阿希礼帮他照顾好梅兰妮。
战后,她继续保护着他们和一无所有、无情、无义又无目标的失败者阿希礼。
但是斯佳丽仍然希望阿希礼能够娶她,自始至终希望成为他的妻子。
事实上,“斯佳丽和阿希礼不同。
斯佳丽很现实,无论战争期间还是战后,她都有勇气面对困难。
而阿希礼却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他思念南方的妻子,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然而,斯佳丽从未意识到阿希礼不适合她,他不是她在现实生活中该爱的人。
“她爱的人只不过是她理想中的影子。
”(二)斯佳丽对瑞德的爱情“瑞德•巴特勒?这名字有点耳熟,好像同某个不体面的趣闻有关似的。
” 瑞德•巴特勒声名狼藉,这是斯佳丽对他的第一印象。
那时候,在人们眼里,他是个坏家伙,斯佳丽也这么认为。
虽然双方对各自的印象不好,但是在很多方面他们俩有着相似之处。
随后,在两人的一次争吵中,瑞德被斯佳丽的自然本性所吸引。
从一开始,他们坦率面对对方。
斯佳丽在他面前不装淑女,瑞德也不显得绅士。
因此,对于两人的关系双方都很清楚。
瑞德爱斯佳丽,只要她有麻烦,他会尽力去帮助她,尽管他知道她爱的是阿希礼。
斯佳丽也清楚瑞德能够提供她所需要的一切,但是她没意识到她对他有真感情存在。
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满足身体需求的关系。
但是斯佳丽坚持认为她爱阿希礼,从不会改变,她的固执想法在她与瑞德结婚以后好长时间仍然存在。
虽然斯佳丽在很多方面表现坚强,但是她仍然需要鼓励和安慰,也就是说,斯佳丽需要一个比她更坚强的男人来呵护她。
而很显然,阿希礼不适合这一角色。
然而,瑞德非常了解斯佳丽因为他们很相像,两个人都是家庭和南方社会的叛逆者,他们都向传统道德挑战,都较自私,都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
两人看起来很相配。
事实上,婚后,斯佳丽已经很信任瑞德并很依赖他,但是她没有意识到她对他的爱。
结婚之初,瑞德对于赢得斯佳丽的爱很有信心,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
也许两个人太相像无法和谐相处。
瑞德知道斯佳丽想要的只有两样――阿希礼和钱财。
他能给她钱财,但是他无法把自己变成阿希礼。
他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自豪的瑞德•巴特勒。
斯佳丽对他的忽视和漠不关心最终伤害了他,并导致他离开了她。
在梅兰妮去世那一刻,从阿希礼悲伤的表情上,她终于醒悟了:“瑞德是我的灵魂,可是我失去了他……”当她最终意识到她确实爱的是瑞德时,已经太迟了,瑞德已经离开了她。
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是小说中的最后一句似乎给予读者以一线希望:“我明天回陶乐场再去想吧。
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
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此刻,这句话清楚地表明:斯佳丽是一个坚韧勇敢的女子,她是现代独立女性的代表。
四、结语《飘》是时代的经典,不只是因为当时的真实背景,也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斯佳丽。
小说中有两个故事线索,一个是斯佳丽的爱,她对阿希礼、瑞德和陶乐场的爱;另一个线索是她那“明天”式的精神。
她吸引数十亿读者的原因是她是一个充满外在美和内在力量的女性。
毫无疑问,她有意志力,自私,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南方美人。
然而,斯佳丽这一形象很真实可信。
她做错了很多事情,失去了一些重要东西,但是她有信心和勇气克服任何困难,反叛无序的南方社会。
斯佳丽和过去的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一样,她永远不会过时。
她是女性独立的代表,对生活有着坚定的态度。
通过对斯佳丽的分析,读者能够从中学到:“忘记过去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一切。
忘记过去是要为明天积蓄力量。
”斯佳丽对未来充满期待是为了奋斗、生存,因为这部美妙小说的创作就是为了吸引和激励全球读者去奋斗、生存。
[参考文献][1] Bing Wen.Gone with the Wind――A Course ofScarletts Love Pursuit[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 Mitchell M.Gone with the Wind[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3] Mitchell M.Todays Most Popular Study Guides――Gone with the Wind[M].张庆红,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4] 顾韶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3).[5] 韦震华.解读斯佳丽的“明天”心绪[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6).[6] 吴泽琼.论《飘》中斯佳丽形象的女性主义特征[J].文化研究,2007(03).[7] 张志杰.论斯佳丽性格的矛盾对立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1).[作者简介] 任春梅(1966―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索明茹(1968― ),女,吉林白城人,硕士,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