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除贫困——从感受和关注开始世界消除贫困——从感受和关注开始这一倡议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并且不少体验者表示,这种直观的感受体验加深了自己对贫困群体和扶贫事业的关注。
”但是面对记者有关当天水电费、电话手机费等花销是否计算在内的提问,张晓云愣住了:“这个还真没计算,加一起应该超过6.3元了。
10月17日,是全球第20个国际扶贫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一天仅用6.3元,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贫困人群的生活。
这一倡议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并且不少体验者表示,这种直观的感受体验加深了自己对贫困群体和扶贫事业的关注。
“一天只花6块3角钱?这不大现实吧?”在得知中国扶贫基金会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关于“一天仅用6.3元,亲身感受贫困”的倡议时,不少公众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体验贫困的生活标准是一天6.3元?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解释,一天生活成本6.3元的计算依据,主要是根据201X年11月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的贫困标准而来,即将当时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作为全国新的扶贫标准,那么一年平均下来,一天的全部支出就只有6.3元。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的投票活动中,统计结果显示,敢于接受挑战的网友占38%,不敢接受挑战的网友占44%,还有18%的网友表示不清楚。
另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网友认为平均每天6.3元的标准太低。
记者在采访这些体验者时发现,不少人都认为,这种体验加深了他们对贫困人群的理解和关注,并且会在未来积极支持和帮助我国的扶贫事业。
“一不留神就超标了”罗正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项目经理,收入颇丰,此次他也体验了一天贫困的生活标准。
17日一早,罗正习惯性地到所住小区的地下车库,启动车辆后,想了想又熄火下车,上楼回家取了张公交一卡通。
“我家住天通苑,公司在望京,如果开车去,这往返的油钱都肯定超过6.3元了。
”罗正说。
“早上上班前在家吃了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碗粥外加小菜,这个价格不好细算,就折算成1.5元吧,上班坐公汽,倒了一趟车,总计0.8元车费。
”罗正告诉记者,以前真没细想过这些,这次的体验活动让他对贫困一词有了相对直观的了解和理解。
“到了中午,以前都是和同事们一起去公司楼下的餐厅、面馆什么的一起吃饭,一顿下来,人均得20元左右吧。
叫盒饭最便宜的也要10元一份。
”好在罗正早有准备,午饭时间到了,他谢绝了同事一起外出午餐的邀请,拿出一包方便面。
“5元一包,勉强能填饱一下肚子。
但是随后我发现,按照体验贫困的标准,当天我只剩下1.5元可以使用了。
”罗正笑着说。
到了晚上,下班回家的车费又花了罗正0.8元。
“剩下的7角钱无论如何也不够一顿晚餐的。
小区里快餐店的包子都要1元钱一个呢。
为了当天开支不超过6.3元,我决定晚上不吃饭,饿一顿。
”罗正告诉记者:“后来妻子劝我,我的目的是体验贫困,而不是非得不超过6.3元去过一天。
就这样,我才吃了晚饭。
”“但后来我仔细一想才发现,就算那天我不吃晚饭,我的开销也超过了6.3元。
”罗正有些无奈地说:“在公司的茶水间喝了3杯公司提供的咖啡、抽了4支香烟、晚上回家喝了饮水机里的矿泉水、手机接了十几个电话的通话费、下班回家后上网的电费和网费……一不留神早就超标了。
”“这次体验,让我对贫困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和一种清晰的概念。
我想以后我会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
”罗正说。
“天天这样可真撑不住……”作为XX市一家经济类杂志的编辑,郑启凌对“一天仅用6.3元”的倡议很是关注。
“在我看来,这样一天的体验,可以让公众清晰地感受到生活在贫困线下同胞们的不易,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人群的关注,一起想办法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郑启凌说。
6.3元能过一天吗?郑启凌认为问题不大,买把青菜1.5元,一包挂面3元多,撑一天没问题。
一天肯定没问题,365天呢?“问题就在这,如果天天这样,那可真撑不住。
别说营养,连吃饱都成问题。
”郑启凌告诉记者:“例如我家楼下的粥店,一碗皮蛋瘦肉粥都卖到8元钱。
就算是自己买菜买米做饭,6.3元要想维持一个营养健康的好伙食,也是不大可能的。
更何况,出行、水电、通讯、衣服……哪样不需要花钱?”张晓云是北京一家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
她也完成了一天只花6.3元的体验。
“早餐忍着没吃,然后去超市熟食区买了袋最便宜的馒头,3.8元4个大馒头的那种。
此外,张晓云花了1.5元买了袋榨菜。
“中午和晚上各两个大馒头,外加上下班共8角钱的公交车费,这一天花了6.1元钱!”但是面对记者有关当天水电费、电话手机费等花销是否计算在内的提问,张晓云愣住了:“这个还真没计算,加一起应该超过6.3元了。
”张晓云表示,显然每天4个馒头、一包榨菜的生活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城里人对身边丰富的生活资源习以为常,往往无法直观感知藏在大山深处里的贫困。
但是我因为工作去过一些西部的贫困地区,馒头对他们来说就已经算是很好的食物了。
通过这次体验,就我而言,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公益、帮助困难群体的决心,也更明白了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感受贫困是为了改变贫困此次体验贫困的活动在许多高校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响应。
北京大学新闻系的谢旭同学说,很多同学都了解这个活动,还在微博和人人网上转发这条消息。
“但主要是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多数人中午饭后就超过10元钱了,就放弃了,觉得6.3元过一天很困难。
”谢旭告诉记者,以北京大学农园食堂为例,早饭的豆腐脑价格是1.5元,豆浆1元,烧饼1元,锅贴1元,小笼包3元一笼;午餐和晚餐的米饭小碗是0.6元,大碗0.9元,汤0.5元,馒头0.2元,菜一般3~5元,部分鱼、肉的菜5~7元。
“要想真吃饱吃好,肯定会超标。
这还是在有国家补贴的高校食堂里呢。
”但也有不少同学是最后坚持完成了体验。
一位同学在微博中晒出了自己当天的伙食:早上两个鸡蛋1元钱;中午米饭三两0.75元,半份葱花鸡蛋1.5元;晚上1个鸡蛋灌饼1.5元,菊花粥1.5元,只要6.25元!另一位安晶丹同学当天的伙食如下:早上起来晚了没吃,中午南瓜粥凉菜1.5元,果酱馒头0.4元。
八宝粥0.5元;晚餐南瓜粥1.0元,1个烧卖、一个鲜肉包0.5元,煎蛋0.7元。
“中午吃了七分饱,晚上感觉很饿,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也让自己对贫困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安晶丹说。
体验贫困是为了关注和理解贫困,而关注和理解贫困是为了更多人去参与改变贫困。
在众多公众体验贫困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贫困的热议和关注。
“我们6.3元一天都撑不住,不少贫困地区的人连6.3元一天的生活都过不上,我想我们真应该节约粮食、应该去帮助困难的同胞。
”XX市民黎先生说。
“体验贫困的目的,不是简单地饿一天,而是从吃不饱等生理反应中,带来精神上的触动,想想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想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网友“铁剑仙”如是说。
“那些去体验过后的人,应该不会忘记那些还处在贫困甚至饥饿状态的人。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希望公众通过实践去体会贫困,以此增进了解,让体验来触动关爱,引发社会各界深入思考贫困问题。
”资深公益从业人士黄振平则认为,贫困群体的实际状况与感受群体的心理反应之间还是有距离的。
“所以也有人质疑此次活动只是一场无聊的作秀。
在我看来,我们对别人所处的贫困状态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感受之上,而是应该通过感受贫困受到触动,继而去帮扶贫困群体,共同努力最后消除贫困。
我想,这才是此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附送: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是全球性清洁活动,是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lean up the orld的伊恩基南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
简介世界清洁地球日又名世界清洁日,是全球性清洁活动,由位于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lean up the orld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
2006年的世界清洁日活动时间为9月15日至17日3天。
也有参与组织和个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为活动时间。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
例如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
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数据以下是某些生活废弃物在自然界停留的烟头:1-5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
起源1987年,澳大利亚人伊恩基南先生驾单人帆船环绕地球时,看到漂浮在海上的垃圾,深深觉得要做一些事。
回到悉尼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发起了清洁悉尼港日。
这个活动召集了4000名志愿者清理废旧汽车,白色垃圾,玻璃瓶,烟头等。
伊恩和他的委员会认为既然一个城市可以行动起来,整个国家也行,于是发动全国人民一起动手,最后在1990年有30万志愿者参与了新一轮的清洁澳大利亚日。
迄今为止,清洁澳大利亚日已成功办了16年。
下一步,伊恩又把眼光放到全世界。
在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后,世界清洁日在1993年第一次举办。
自此,世界清洁日成为全球性社区活动,每年有超过130个国家,3500万人参与。
活动内容:清洁活动传统的活动通常是一到两天的志愿者社区清扫活动;延伸计划是对传统清洁活动的补充,包括植树,循环利用计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立等;教育宣传指导人们如何用积极正确的行为保护改善环境。
意义每年的9月14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
例如我们常用的泡沫快餐饭盒,由于它不能自行分解,对于地球来说,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白色污染。
又如,我们日常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污染地球环境的元凶之一。
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的日渐增多,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己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压力。
为了保持地球家园的清新宜人,大家要从我做起,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维护地球的清洁。
这就是确定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