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经济学

信用经济学

信用经济学
徐萌洁
信用经济学
• 宏观信用经济学 研究信用的市场投放 切入,研究信用交易 发展对一国的国民经 济或对世界经济所产 生的影响,它的理论 基础是货币银行学。 • 微观信用经济学 研究单笔信用交易入 手,发现信用交易规 律,从而找出提高信 用交易成功率的方法。 研究微观信用经济学 的主要工具是信息经 济学。
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 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 介。 《诚三实借贷法》 信用是能使用货币进行度量的。 信用只是受信人对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
受信人的承诺是否能兑现?或 能否完全兑现?如果受信人不 能兑现承诺,授信人的损失是 多少?……
信用是有风险的
信用交易比现金交易所产生的信用风 险和成本会增加许多。
人均GDP
发展信用交易的重要意义:
发展信用交易可放大该国的市场交易 规模,从而使该国的市场总体规模扩 大,间接地加强该国的综合国力。
最重 要的 意义
信用交易的增加,会减少现金流通, 各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会帮助政府堵 截偷漏税,增加国家税收。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在信用交易中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信用交易 常以信用工具为支付手段达成。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 行和流通,明确表述授信机构和使用者的权益关系。
早期的信用经济理论
• 19世纪中叶,德国旧历史学派经济 学家布鲁诺· 希尔布兰德(Bruno Hildbrand,1812~1878), 最先描述信用经济现象,首先提出 经济发展的三阶段:以物易物、现 金交易以及信用经济。 •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克尼特· 魏克赛尔 (Knut Wicksell,1851~1926),在希 尔布兰德的“信用经济”基础上发 展出“纯现金经济”、“简单的信 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 “纯信用经济”。
道德性信用风险:信用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受 信方从一开始就打算违约的风险,或者对于是否违 约问题毫不在乎,履约观念不强。 非道德性信用风险:受信人不是出于主观愿望而恶 意违约,而是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期履行合约而给 授信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行业风险 政治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 经济周期风险
产生信用风险和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因素有 哪些?
比如,商业银行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的信贷和各 类现金信用性质的信用工具,属于授信,与使用 信贷或信用工具的受信人的关系属于授信关系, 所进行的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
人均GDP与市场信用需求的关系:
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 ($300,$500):信用被视为可有可无 ($500,$1000):信用被大肆破坏 ($3000,$5000):信用重组 >$5000:信用进入良性循环
现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易比信用交易安全, 为什么要采用信用交易方 式呢?
卖方扩大销售或者促销需要; 向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好的支付条件; 买方增大购货量,取得更大的批量购货价格优惠; 方便的支付工具; 受信人的理财便利;
取得信用工具非常方便。
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 以信用为交易媒介的交易种类, 其特征是在交易中使用信用方法或信用工 具。
信用方法对企业的贡献
• 通过赊销、赊购等手段扩大销售、吸引更多 新客户、挖掘现有客户的购买潜力,改善与 客户的关系 • 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量 • 改善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 取得短期融资,缓解企业的临时资金压力 • 全面提高企业的对外信用形象,增加招商和 国内外融资能力
• 信用工具的外在特征包括:
授信额度的面值 信用的期限 偿还方式 有无利息 利息支付方式 有无发票票面折 扣
信用工具分类
赊销合同 商业信用工具 赊销挂账帐户
信用证 信用卡
金融信用工具
消费信贷 支票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信用交易 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 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 方带来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