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党内监督工作的思考与对策作者简介:张路(1964-),女,江苏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办公室政工师。
(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办公室江苏扬州225000)
中图分类号:d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党内监督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当前党内监督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内在原因,积极探索破解问题的对策,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党内监督的内涵和作用
党内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纪律在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价、揭露、举报、处理等方式作用于监督客体,以保证监督客体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党的纪律的一种客观有序的活动。
党内监督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的分配格局呈现多样化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侵蚀,
使党面临着新的挑战,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告诉我们,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党内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氛围需要加强。
一是主动监督意识淡化。
一些党员对应该党内监督的,既不够关心又缺乏信心,不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忽视监督或不愿监督。
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
个别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领导工作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将上级的监督看作对自己不信任,将同级的监督看作跟自己过不去,将下级的监督看作是吹毛求疵。
三是好人主义现象时有出现。
一些党员干部怕监督会出乱子,会得罪人,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自己的前途,从而不敢监督。
2、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措施需要强化。
一是党内民主监督渠道不够通畅。
有些党组织在民主生活中,流于形式,保持一团和气,党内批评难以开展。
二是党员监督到位难。
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公开化程度低,党员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难以监督。
三是监督措施不够健全。
在措施上不够到位,对权力的监督力度不够,使监督的效果打了折扣。
3、监督制度不刚,监督尺度难于把握。
《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后,相应配套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现有的一些监督制度和规定比较原则、抽象,监督尺度不易把握。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制度,虽然已经制定,但落实力度不够。
三、实现党内有效监督的对策
1、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
一是强化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监督意识。
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提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监督权利,勇于善于对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二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把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真诚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正确行使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
三是强化监督地位人人平等的意识。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监督意见,切实保护广大党员的监督权利,增强他们参与监督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完善党内监督的配套制度。
一是要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监督配套制度,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是要制定若干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包括加强对任用干部、重大决策程序的监督办法,领导干部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和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方式,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和实行监督组织和个人分离的制度等,以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
3、畅通党内监督的民主渠道。
一是要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监督。
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实行相互监察和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
二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进一步强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提倡“大家谈”,反对“一言堂”。
严格执行党委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是拓宽党外民主监督渠道。
实行党内外监督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决策、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发扬民主,使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注重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欢迎参政议政,切实发挥其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