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立法后评估座谈会发言材料
组织部刘枫
(2011年3月11日)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试行,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应注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加强学习教育,解决好党内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
一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内监督的认识。
采取学习、讨论等形式,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监督的意识,努力增强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领导干部要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做自觉接受监督和主动参与监督的表率,做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
二要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严格保密制度,对于群众的举报,要按照有关处理程序认真筛选受理,严禁泄露相关机密和举报人,让行使监督权的人有安全感;对真实、有效的监督,要给予监督者适当方式的奖励,鼓励人们大胆行使监督权利。
三要畅通监督渠道。
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制度,除对违纪行为认真调查核实外,采取领导个别谈话、专人暗中察访和填发通知书责令说明真相等方式妥善解决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
四要适时公布监督结果。
利用各种形式,适时、恰当、
准确地向公众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
人们看到了监督的成效,监督意识将进一步强化。
二、完善制度建设,解决好监督机制不畅的问题
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水平要提高,有赖于党内制度建设的加强。
我县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制定实施了《两个办法》,对一把手和重点岗位、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了重点监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下级监督不了”的现象依然存在,监督主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现象,致使许多环节监督没有到位。
另一方面是制度落实不到位。
往往是管住自觉的,管不住不自觉的。
当前应按照《条例》的精神和要求,着力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党内监督领导责任制。
要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应负的实施党内监督的责任,建立监督失察追究制度,一旦发生问题,要对负有党内监督责任的主要领导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是建立党内监督激励机制。
对于在决策和执行等各个环节中,依靠正常组织程序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对于领导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敢于批评的同志,要予以表扬。
对于坚持原则、积极负责地向党组织反映了高质量的不同意见,为正确决策和具体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同志要给予表彰。
三是建立党内评议制度。
借鉴行风评议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在党内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将评价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之中,并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发挥纪委的作用,解决好党内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既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也是维护党的纪律的专门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肩负着重要
使命。
为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各级纪委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水平,改进方法,坚决有效地实施监督。
一是严格执纪。
各级纪委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纪的严肃性,真正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各级纪委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有权先进行初步核实;要依纪依法惩处各种违纪行为特别是腐败行为,绝不手软,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二是切实履行纪委对同级党委行使监督的职责。
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应把重点放在对人事和决策的监督上,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同级党委及其成员作出的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党的委员会的决议不相一致的决策,要及时向党委提出中止建议,并认真进行纠正。
三是抓好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纪检监察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要不断加强学习,既要熟悉纪检业务知识,又要学习法律、审计、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