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媒介分析

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媒介分析

《诗经》―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孽、触媒 中介 Medium Media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 息传送的工具。”——施拉姆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 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传播意义: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 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 电影等的总称。
肥皂剧
Everybody Loves Raymond
情景喜剧
情节系列剧
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 的自由时间。 媒介像偷窃时间的扒手(the thief of time,时间窃贼)(施拉姆) 自由时间里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 打交道,而不是哥伦比亚大学 麻醉精神(the narcotizing dysfunction)。
媒介分析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媒介发展简史
1、早期的实物媒介、文字媒介 2、近代平面/印刷媒介 15世纪的印刷书籍 17世纪的定期报纸 18世纪的杂志 19世纪中期的大众媒介:便士报、五分镍币杂志、一角钱小说 3、电子媒介 19世纪的照像技术、无线电技术、电话技术 19世纪80年代的电影 19世纪末的唱片 20世纪初的广播 20世纪中期的电视 4、新媒介 20世纪后期的卫星、有线电视、数字媒介、网络媒介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1.1 媒介的正面功能 拉斯维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1。监视环境:指准确的、客观的反映现实社会的 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社会 雷达功能。 2。联系社会:是指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 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付环境的变 化和挑战。 3。传递遗产:是指延续社会的文化传统——精神 遗产,像科学知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4。提供娱乐。赖特补充。
电视人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 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 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73年),将印刷媒 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 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电视人”的概念: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 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 走”。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 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 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 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四、选择媒介的原则
施拉姆等:
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
=选择的或然率
有关媒介分析的实验
▲研究者:戴维▪塞纳和威廉▪麦克尤 恩。 ▲实验分成3组:第一组看录像;第 二组听只出声音的描述;第三组阅读材 料。 ▲结果:3组学生回忆起的信息大同 小异,并无明显的差异。

有关媒介分析的实验
卡伦﹒布朗主持。两组实验对象,文化程度 相等。 A组:观看一部有关法庭诉讼的纪录片 B组:阅读同一内容的文字材料,并尽量减 少阅读材料的难度。 实验内容:请他们各自回忆自己所接受到的 信息。 结果?
传统媒体——新媒体 大众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与电视四大 传统媒体。 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 网等。
媒介:传播渠道,是一种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 手段,如广播。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是一种从事信息的 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广播 电台。
媒介的微观与宏观研究
电视不可能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表面的;电视不 可能进行思考,因为真正的思考需要时间。这些都 是由电视本身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皮埃尔 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在美国,传媒领域中最活跃、同时也是最含有 思想性的传媒种类可能既不是电视也不是报纸,而 是以《时代》《新闻周刊》《财富》为代表的主流 杂志。 他们鄙视电视巨头们的行径,“用高级设备狂 呼叫卖最下贱的东西。” ——《大追寻——美国媒体前沿报告》 刘勇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第四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媒介延伸论 媒介冷热论 媒介讯息论
Marshall McLuhan
Herbert Marshall McLuhan, CC (1911–1980) 加拿大学者。 英美文学教授、文学批评 家、传播学者。 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 最有名的论断: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 "global village".
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媒介分析 Media Analysis
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大众媒介的隐性功能 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斯蒂芬森的游戏论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内容分析 控制分析 媒介分析
大众传播与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媒介是什么?
媒介的定义: 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 过程中。
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柏拉图 有这样一个洞穴:它有一 长长通道通向外面,可让 亮光照进来。有些人从小 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 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 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 洞穴后壁。除了对面洞壁 上的阴影之外,“囚徒” 什么都看不到。这些囚徒 把各种事物的“影像”当 做事物的本质。 罗素的概括: 那个比喻是说,那些缺乏哲 学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 里的囚徒,他们只能朝一个 方向看,因为他们是被锁着 的;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 火,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墙。 在他们与墙之间什么东西都 没有;他们所看见的只有他 们自己和他们背后的东西的 影子,这些都是由霍光投射 到墙上来的。他们不可避免 地把这些影子看出是实在的, 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 却毫无观念。
结果:第二组似实验
两组儿童。 一盘录像带,一套小人书 内容:三名歹徒结识一位孤女之后,幡然醒 悟、改邪归正的故事。录像带时根据这个故 事拍摄的影片。 A组:听大人讲故事,边看小人书。 B组:观看同一内容的录像。 结果如何?
结果: 第一组: (1)回忆出较多的故事内容; (2)准确引用故事中不少原话; (3)结合经验复述故事详细内容。 第二组:仅是紧扣原作,不敢越雷 池一步。
拟态环境的意义
媒介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巨网。人们 不知知觉地将虚幻的媒介媒介同实际的客观 环境混为一谈,有意无意地把影像当成实体, 或把实体当成影像。
里根轶事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主观环境——人 的行为——客观环境
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 越来越环境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 越来越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又称“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日本的藤竹晓
容器人
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中用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 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 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 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 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 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 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 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媒介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 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可 统称为媒介分析。有宏观 和微观之分。 宏观研究:从广阔的历史 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 会作用,解释媒介给人类 的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 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 的影响。 微观研究:了解各种媒介 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 现他们各自的优势,从而 为更有效的传播提供理论 依据。
第三节 大众媒介的隐性功能
正功能 负功能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隐性功能
隐性功能(latent function)与显性功能 (manifest function)相对。 显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提供娱乐;社会地位赋予、社会规范强制、 麻醉精神。 隐性功能?习焉不察而又确实存在的媒介功 能。
第一节 媒介的微观研究
微观研究:研究媒体的传播特性
Question是否有一种媒介更有效?
报纸
杂志
广播
电视
认识和评价媒介
认识媒介的原则(施拉姆)
它们所刺激的感官
反馈和参与的机会 速度的控制 保存信息的力量 满足专门需要、克服弃选的力量 讯息代码、增值的力量
认识和评价媒介
认识媒介的四个方面(胡正荣)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麻醉功能
大众媒介的负面功能
大众媒介持续不懈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 从而不加思索的顺从现状。 无思想的划一主义 主流化现象 媒介霸权(media hegemony)(Gramsci) 单面人(马尔库塞)
―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 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肥皂剧(soap operas) 小沈阳
1.2 大众媒介的负面功能
“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 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 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拉扎斯菲尔德、罗伯特﹒默顿《大 众传播的社会作用》(Som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Mass Media)。
拉扎斯菲尔德、罗伯特﹒默顿
文字 图片 颜色 线条
2、广播
语言要素 语法体系 声音剪辑 媒介风格 媒介特性
声音: 广 人的有声 播 语言、 音乐、 其他音响
流动的 单一的 内省的
1、广播是听觉媒介 2、广播的时效性较强 3、广播的保存性和选择 性较弱 4、广播的影响面广
3、电视
语言要素
电 视
语法体系 媒介风格
媒介特性
运动图像 静止画面 声音 字幕 特效 节目元素

洞穴 ——媒介化社会 囚犯 ——受众 火 ——大众媒介
在大众媒介十分昌盛的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于 把媒介折射的现实当成现实的本身,而对实际 存在中的现实却浑然不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