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第一章--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三)标准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标准的内容并不是由制定者随心所欲决定的, 而是根据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经过科学试验 制定出来的。它反映了某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的高低。
2.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3.时效性 ☺ 标准颁布以后,并不是永久有效的。 ☺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企
业标准为3年。 4.强制性 ☺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一种约束、指导人们行
为的准则和依据。 ☺ 标准中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解释。标准不仅有
“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规定,不仅对内容 要有规定,对形式和对其生效的范围也要作出规定。
第二节 食品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
一、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治经济,即市场经 济的秩序必须通过法治来形成和维护。因此,法 治是市场经济的必备条件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食品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
是建设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市场主体法 是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和地位的法律规范。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2)标准产生的基础。 ☺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是标准产生的基础和依 据。 (3)标准产生的原则和过程。 ☺制定标准的原则是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是指普遍同意,即对于实质性问题,有 关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且按照程序对有关各 方的观点均进行了研究,且对所有争议进行了协调,各 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三、标准与法规的关系
相同之处
•一般性 •公开性 •明确性和严肃性 •权威性 •约束性和强制性
不同之处
•法规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特点 •法规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标准主要涉及
技术领域
•法规较宏观和原则,标准较微观和具体 •法规的范围较宽泛,标准的范围较具体
•法规稳定,标准经常补充修改 •标准更具民主性 •标准的强制力源于法规的赋予 •标准形式上有文字也有实物
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允许为被 调控的实体设计最有效率和效 果最佳的达标方法。只要最终 结果相同,可以采用多种技术 途径。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食品法规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1953)
☺ 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
《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技术法规的分类:
1. 规定性技术法规

2. 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 • 以精确的术语规定了要达
到的目标,但允许通过对 实体本身进行调控来确定 其达到结果的方法
核心集中在达到目标的唯一途 径上,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方 法学上的确定性。因此很容易 将执行者拘泥在单一解决方案 上。
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 范性文件。 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 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具体意义 上的法律。如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美国 的《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FDCA) 等。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 法规 法规是泛指由国家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 文件。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 的总称。有时专指某国家机关特定的规范性 文件,即专指从属于法律范畴的行政法规和 地方性法规。如:卫生部制定的《保健食品 管理办法》(共7章35条,1996年6月1日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通过 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共7章46条, 2005年4月1日实施)等。
; (3)维护和保障正当竞争,限制和惩处不正当竞争; (4)确认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平等; (5)市场经济要求法律法规不断进行调整,与现代国际法
制规则接轨,营造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和全球化的国际 市场。 2、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 (1)利益保障 (2)秩序保障
第二节 食品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
是政府对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无论是社会主义 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不同程度的采用宏观调 控措施来确保本国的利益。
社会保障法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
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第二节 食品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
1、法律规范调整经济关系 (1)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 (2)确认契约的法律形式,保护契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法律
行政法规
我国食品安全 法律法规体系
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食品标准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 ①法律:《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 ☺ ②行政法规:
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 ➢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 定称为“条例”;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出部分的规定,称为“
课程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 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 和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 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市场 准入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 它涉及食品与农畜产品生产 和流通的全过程,即“从农 田到餐桌”。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 第一章 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 第二章 标准化与食品标准制定 ☺ 第三章 我国食品标准体系 ☺ 第四章 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 第五章 国际食品标准与采用国际标准 ☺ 第六章 食品企业管理体系 ☺ 第七章 食品产品认证 ☺ 第八章 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 第九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 第十章 食品标准与法规文献检索
☺ 目前有食品法规100多部,如《生猪屠宰管理 条例》、《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 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等。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 技术法规 ☺ 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
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 文件。该文件还包括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 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 签要求。 ☺ 特点:强制性、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 性。
市场主体行为 规则法
是关于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物权法、债权 法、票据法、证卷交易法、保险法、海商法、专利法、著 作权法、商标法、广告法等。
市场管理规则 是规定市场平等竞争条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具有普遍

性的法律规范。
市场体系法 是确认不同市场、规定个别市场法则的法律规范。
市场宏观调控 法
职权性 综合性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二、 标准与标准化 (一)标准的概念 1. 标准 (standar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 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 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2. 标准概念的含义 (1)标准的属性。 ☺ISO/IEC将其定义为“规范性文件”,WTO/TBT将 其定义为“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 ☺标准是一种文件,但不是一般意义的文件,它是一 种约束、指导人们行为的特殊的规范性文件。 ☺在国际上,标准通常是自愿性的,不是法规,它由 标准机构(非权力机构)发布,由生产、销售、使用 等方面自愿采用。它不是法律、法规;但当国家法律 赋予它法律效力之后,才应视同为法规。
规定”;《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
➢ 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称为“ 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 ③部门规章 包括国务院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
府制定的规章。如《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 ④规范性文件 它代表国家及各级政府在一点阶段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2. 标准化概念的含义 (1)标准化的对象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 ☺“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可以理解为产品、过程 或服务的质量问题。 (2)标准化是“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 动”。 ☺标准化是一种活动,“标准化”活动是人类社会 中每天都在进行的诸多活动中的一种,它涉及条款 (主要是标准)的编写过程、征求意见过程、审查发 布过程和使用过程等。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二)标准化的概念 1.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 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 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 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 术合作。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 标准不等于法规,但标准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内在 的联系。要保持市场经济良好的秩序,还必须要 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支撑法规体系的实施,否则 ,再好的法规也难以实施到位。
☺ 只有法规与标准互相配套,各自发挥特有的功能 ,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全面促进 社会经济的进步。
,如国务院或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通知、地方政 府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 办法等。例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 工作的决定》等。
☺ ⑤食品标准 指食品工业领域各类标准的总和,包括食品产品标准
、食品管理标准、食品分析方法标准等。
食品 法律 法规 制定 具有 四大 特点:
权威性 程序性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食品法律
食品法律是指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属于基本法律以 外的法律,是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活动(包括食品生
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的法律依据。 如《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