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小组成员:马晨竞40921075刘捷豪40921076黄政卿40921077林伟兴40921078一、研究背景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看,消费都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
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相对于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趋势。
尤其是这几年,居民消费的热情一直不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的银行存款依然逐年攀升,居民储蓄热情不减,消费持续低迷。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才能对症下药。
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在消费需求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
该函数的研究方法既包括纯理论的探讨、统计计量验证,又包括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良好预测功能的经济计量模型。
消费函数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1949年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费里德曼1957年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1954年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
之后利兰德将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霍尔1978年将理性预期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产生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
80年代初期,戴维森等人1981年提出了误差修正机制,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将视野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上,如Deaton1991年和Carroll于l992年提出的“缓冲库存模型”。
与之相对应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建立在协整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如:Gerge和Ron在1992年对误差修正模型作了定义、解释和估计;Pierre1994年提出了建立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的收入和消费数据出现结构变化时,需要分段研究的思想。
相比较而言,近期对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则更为深入和具体。
如:MalinAdolfso和SverigeSRiksbank2005年建立了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理论进行了估计; HONzAK等人2005年建立了动态消费结构模型,分析了消费结构的收敛性;olegKorenok于2007年发表文章《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情况;MIChaelKAnderSS。
nandMiehaelKAndersson等人2007年利用贝叶斯方法预测VAR模型参数。
2.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中国学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展开了较多的消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其中paneldata模型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有代表性的如:郭妍、张立光2007年运用分离出个体差异和时间差异的paneldata模型,研究了我国居民消费问题;何绍慰2007年运用paneldata模型进行了我国区域性保险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研究。
马立平2006年将生命周期函数纳入宏观经济大系统中,研究宏观意义下的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李武2007年运用绝对收入假说,从实证角度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在需求分析模型应用中,LES及ELES模型在国内应用的比较常见,如苏衡彦、蒋春福2003年的《基于ELES模型的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采用ELES模型框架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各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并做了2005年和2008年消费结构的初步预测;王建琼、肖怀古等2001年提出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来提取影响消费结构的公共因素,从而可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藏旭恒、裴春霞2004年分别用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与各省居民消费总支出检验预防性储蓄理论卢嘉瑞教授领导的课题组1999年所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消费结构研究》,详尽研究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历史改革、农村消费机构的城乡、时序比较、农村消费结构的现状和结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谭昌寿2004年指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不断扩大,广大中的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水平提高缓慢;刘鹏飞,刘党社2005年利用线性支出系统对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拟合,并且通过基本消费支出分析和弹性分析。
近几年国内学者大量关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并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模型准备模型我们通过网络资源搜集认为对城镇居民消费Y造成直接显著的影响因素如下:,可支配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城镇人口增长率X3,登记失业率X4,储蓄增长率X5等。
最后我们决定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建立如下的一次对数回归模型:lnY t=β0+β1lnX1t+β2lnX2t+β3lnX3t+β4lnX4t+β5lnX5t+u t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CAMAR数据库。
由于我国开始统计相关数据起步时间1.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利用Eviews中单位根检验功能对各变量数据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对lnY单位根检验为例:(其它结果略)最终得到结论如下:lnY 一阶单整lnX1一阶单整lnX2一阶单整lnX3一阶单整lnX4一阶单整lnX5一阶单整然后利用OLS法对方程lnY t=β0+β1lnX1t+β2lnX2t+β3lnX3t+β4lnX4t+β5lnX5t+u t 进行回归估计,得到残差序列e t。
同样利用单位根检验e t的平稳性:发现e t确实是平稳的,所以解释变量序列之间是协整的,模型的回归有真实意义。
2.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首先查看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从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lnX1、lnX2、lnX4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同时利用综合判断法,从回归结果看出其中的可决系数R̅2以及F值都很大,但lnX2、lnX4、lnX5的t检验无法通过且lnX2系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表明模型中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这里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首先,分别对各解释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得到其可决系数分别为0.9939, 0.9941, 0.0975, 0.7355, 0.1483,然后以选择较大者的解释变量即ln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最后我们发现只有加入变量lnX3时效果最好,不仅可决系数最大且t检验仍然显著通过,但是考虑到lnX 5确实是一个影响被解释变量的重要的解释变量,且它与其他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都比较低,所以综合考虑我们最后决定保留lnX 2、lnX 3、lnX 5作为最终的解释变量。
3.异方差性检验及修正利用White 检验对修正模型lnY t =β0+β2lnX 2t +β3lnX 3t +β5lnX 5t +u t 进行异方差性检验(结果为上图),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统计量nR 2=15.25857<χ0.052(2)=16.919,所以可以认为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4.自相关性检验及修正利用OLS 法对修正模型lnY t =β0+β2lnX 2t +β3lnX 3t +β5lnX 5t +u t先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已知样本容量n=17>15且符合DW 检验法前提条件,所以可以利用DW 检验法检验模型的自相关。
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其DW 统计量d=1.7987,查表得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L d 和U d 分别为0.897和1.710。
也就是说可以得到d U =1.71<d =1.7987<4−d U =2.29,即是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四、 正式模型经过上述准备,我们的最终模型确定为:lnY t =β0+β2lnX 2t +β3lnX 3t +β5lnX 5t +u t利用Eviews 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lnŶt =1.472+0.656lnX 2t +0.077lnX 3t −0.008lnX 5t t = (10.61) (46.36) (2.03) (−0.42)R̅2=0.9955 F =1180.64 DW =179.87 五、模型检验1.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以上结果中,R̅2=0.9955说明了所建立的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程度很好,即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X 2、城镇人口增长率X 3、储蓄增长率X 5”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消费”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2) t 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lnX 5t 没有通过,而由于我们考虑到现实经济中X 5确实是一个影响被解释变量的重要的解释变量,且它与其他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都比较低,虽然它t 检验没有显著通过(可能是数据上的原因),但综合考虑我们最后决定保留lnX 5作为最终的解释变量之一,所以严格来说只有国内生产总值X 2和人口增长X 3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3)F 检验:结果中的F =1180.64远远超过临界值,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 “国内生产总值X2、城镇人口增长率X3、储蓄增长率X5”等解释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
2.经济意义检验1)经济上的预测检验:利用已有的2010年的数据带入我们的模型中进行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得出估计值lnŶ2010=9.68,而实际值lnY2010= 9.67。
由于误差不大,可以说,模型可以和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在一起。
2)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GDP每增长1%,平均来说城镇居民消费会增长0.656%;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城镇人口增长率每增长1%,平均来说城镇居民消费会增长0.077%;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储蓄增长率每增长1%,平均来说城镇居民消费会减少0.008%。
总而言之,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六、本文结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确实存在主要影响,这是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
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反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城镇人口增长率反映了我国消费主体的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居民消费越多;从理论分析中我们知道储蓄和消费是负相关的,而通过减少储蓄额,即可促进城镇消费的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