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班集体是学校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同时,它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课堂。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才能把班级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呢?多年来,我一直在农村小学担任班主任,起初,领导和家长都告诉我,山里的孩子调皮,很不听话,对他们一定要严。
我知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的道理。
但一味的严,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把严与爱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严而有理每接手一个班级后,都要在了解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拟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方案。
这个管理方案决不是我一手遮天,一意孤行的说了就算了,而是积极争取教师集体、学生家长的意见,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统一认识后才完善形成的。
因为这个方案集中了班级管理所有参与者的智慧,所以可行性强,大家乐于执行。
在执行中,坚持“一个标准”的原则,即严格按照班级管理方案执行。
因为通常情况下,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
往往成绩好的学生违反了班规也不去追究,而后进生违反了一点班规,则变本加厉的批评教育,甚至通知家长,或家访“告状”。
这样会助长了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了后进生的上进心。
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要一碗水端平。
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都按方案管理他们的言行,尽力做到公正、公平,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严而有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班主任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严格要求学生的做法是毫无非议的,但必须做到严而有度。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又处于成长期间。
所以违反了班纪班规,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慎重处理,要查清事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采取启发、鼓励、疏导等方法循序诱导。
比如,有的学生爱面子,在众人面前批评教育可能会顶撞你,那么你就在私下里和他单独谈心,用你的真诚如春风化雨打动他。
又如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单亲的、父母离异的、家庭不和睦的等),其心里特征是比较复杂的,要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还要时时观言察色,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心换心,用你的真情打动他们。
总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简单的只用班纪班规来处理,而是要深入调查,弄清事情原委,与之交心、谈心,做到攻心为上,使其心服口服。
让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三、严而有方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就有不同的效果。
我在制定方案时,让学生民主讨论,形成共识。
这样,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
学生愿意做的事,做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
在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要求全班同学都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各项活动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人。
对于班级干部,既严格要求,大胆压担子,也处处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他们,尤其是在工作细节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等。
总之,做到严而有方,学生才能即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四、严与爱有机结合“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能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但是,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
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那种随心所欲,一味严格地要求学生的做法,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学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真正爱学生的班主任能把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护学生出发,严格地要求学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处于成长的阶段,还不能完全自立、自律,看问题,办事情往往比较肤浅,难免出现错误。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
所以,爱与严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办功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爱和严是共生的,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心,严才会有效果。
严是爱的升华,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会被学生所理解,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只有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班主任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
浅谈对“班主任”的再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从教十几年,几乎都没有脱离过班主任的我对这句话更是感悟颇多。
因为班主任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心理素质等无不对学生产生直接、深刻、久运的影响。
下面就对如何做个好班主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班主任要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班主任应首先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而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良好的心态的表现,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
摒弃惟我独尊、惟我独是,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
我开设一项“自设作业”,即自己设计作业。
内容广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甚至可以是一首歌词,每天做一点,每周交一次。
我们师生常常都盼望周末,周末一到,交流开始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于是就这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带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引导、教育他们。
二、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和谐的语气,亲切的态度,……反映了班主任的教育思想。
民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平等体现于相互尊重。
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因此,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本保障。
多年来,教师一直充当着“蜡烛”、“园丁”、“一桶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角色,这些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却忽视了师生合作的关系。
尽管学生在成人眼里看来天真活泼,年少不懂事,甚至不合规范的。
但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每一种想法、每句话都要认真对待。
有一次,一个调皮的中等生在整周自设作业上只是写了一首歌词,没有其它内容。
我给他的批语:“谢谢你,让老师欣赏到这么美妙的歌,我们一起唱吧!……就象老鼠爱大米……。
”接下来的自设一周比一周精彩了。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的想法被老师和同学们听取的时候,学生才会想说、敢说。
只有当学生养成了无所顾虑的各抒己见,甚至独树一帜习惯的时候,和谐、民主、融融与共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三、要学会欣赏学生班主任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事物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首先细心观察学生是欣赏学生的前提。
赞可夫曾说过:“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班上那位成绩特差的大个子男生,父母老师无计可施,除了讲道理就是批评。
几乎气馁的我意外的发现:学校里流行什么“玩具”全都是他最先设计的!我抓住契机请他来教大家设计玩具,眉飞色舞地教同学们做各式各样的玩具,连声说从来都没有这样爽过。
受到鼓舞的他成绩竟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其次要爱学生。
对学生的爱是欣赏学生的升华。
心中有了爱就会感到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再则,欣赏不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善意,是一种人品!有部分老师会说某某学生全身上下都是缺点,让我怎么欣赏他!但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就是要有一种“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他,但‘我’也要看得起他”的父母心!那么就必须用慧眼去欣赏学生的一切,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鼓励、点拨,使学生乐观积极地成长,对自己的学生慷慨一点,既温暖了学生也温暖了自己,四、要学会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教师优良品质的体现,宽容能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现自我。
班主任的宽容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心理上易于冲动,犯错误的情况既复杂又在所难免。
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分析问题的头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能自己认识到错误,自愿做检查,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次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尽管在教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是不合规范的,但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
允许情感的发泄,给学生留一定的自由空间,允许以各种形式适当表现自己。
我们班有个单亲男孩,是家里唯一的男人。
在一次以《忘不了》为题的习作中,他用饱含着怀念的笔调写他爸爸,很感人,可结尾处平淡了点。
我就请他以“如今,爸爸离开我有几年了,可他的一切……”的内容加个结尾段,并把它作为范文来读,他却狠狠地瞪我。
当他再交本子时,习作没修改,却用一页纸骂我是个不可理喻的老师!我很生气,明明是在帮他,他却这么无理,真想大骂一通。
可转念一想,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我给了他一张纸条:道歉不该不征求他的意见就读他的习作。
过了几天,他很腼腆地冲我笑了。
五、教学要不拘一格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班主任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责无旁贷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本学科特有的“魅力”将学生吸引住,使学生有如饥似渴的感觉。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也研究自己的个性,教法应该是先进的,又应该是适合自己的。
绝不能简单地模仿和搬用别人的,而应该反复咀嚼,吸其精华,加以改造,为我所有,在学习理论和别人经验的同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阅读大量资料后,开设的“自设作业”我认为很适合现在山区小学教学,它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喜欢习作可以写几句或几段;喜欢画画的在写一段话后,画上一幅画;喜欢书法的工整地写几个字……在课堂上要能审时度势地引导学生,善用激励的语言、商量的语气、赞许的眼光、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及肯定的手势,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我教学《草船借箭》时,发生过之么一件事:课文讲完后,我问还有什么问题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搞不清楚,诸葛亮明明是“骗”的,为什么说“借”?我只认为课讲得不错,压根就没料到学生会这么问,自己也没细细地想过这个问题,再看看他:一脸认真,平时很安静没怎么回答问题或发言,可今天他居然发现这么个问题,我有些不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