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工程编号:k2013k30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校核人:项目参与人:2013年12月05日目录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场地地质构造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基坑工程分析评价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五、结论与建议六、附件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工程概况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

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

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

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1#楼、2#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3#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4#楼、5#楼、6#楼、7#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8000KN,边柱荷重12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 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公建及商业裙楼:建筑面积11049.78m2,地上1~2层,高度~8.7m,地下1层,框架结构,中柱荷重4200 KN,边柱荷重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要求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要求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 B=300KN;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受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2.1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为: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

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

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评价和建议。

1.2.2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和建筑物规模等判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拟建物的规模、特征和场区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确定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面积12000 m2为大型地下工程。

根据我院资料,初步判定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法的选择为了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根据我院在荆州市区的勘察工作经验,针对拟建场地的岩土条件,设计参数的要求和地区经验,经过对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比较,本次勘察选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实验相配合的方法,以求客观真实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1.4.2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1.4.2.1勘探点布置原则本次勘察按桩基础勘察:勘探孔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范围布置,一般勘探孔深度达预计桩长以下5米,勘探孔间距不大于24米,勘探线间距不大于24米。

基坑工程勘察:在基坑周边外侧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孔,勘探孔深度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勘探孔间距不大于25米。

1.4.2.2. 原位测试及取样的基本要求静力触探:探头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min,每一主要土层测试数据不少于3组。

动探(120):针对碎石土采用N120动探,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标准贯入试验:针对砂土采用标贯试验,每一主要土层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

取样及室内实验的基本要求取样及土工试验:钻孔取样每相关主要土层不少于6件。

原状样等级达Ⅱ级以上,砂取扰动样。

室内试验主要进行土常规+抗剪(直接快剪)+压缩和颗粒分析。

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时,激发点距孔口m,孔内测点垂向间距一般为1 m,层位变化处增加测点,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环境水、土取样:对场区上部上层滞水取样2件进行水质分析。

对场区下部承压水取样2件进行水质分析。

场地上层滞水埋深-0.7米,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根据现场开挖情况看,上部土层较潮湿,则土处于毛细带中,所以未取土样做腐蚀性评价。

封孔回填:当一个钻孔资料收集完毕,进行回填封孔,即采用粗砂及风干粘土球。

砂层采用粗砂回填,粘性土层采用粘土球回填。

粘土球直径为-3.0厘米,含粘粒在20-40%,塑性指数大于17。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56个钻孔,其中取样钻孔33个;44个静力触探孔(含21个对比孔)。

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坐标以甲方给定的道路边上的已知两点为引测点,各勘探点坐标等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如表1所示(坐标为沙市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

岩土及水样试验委托化工矿山第十实验室完成。

部分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表1外业工作于2013年11月6~26日完成,投入GY-150型工程勘察钻机6台,液压静力触探设备3台,共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和室内工作量如表2所示。

工作量表表2二、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质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

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公里,呈带状分布。

场地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属杨子准地台的江汉盆地西部的江陵凹陷,江陵凹陷走向为北西、北西西,呈开阔复式向斜。

本区新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下降中伴有间歇性和掀斜特点。

区内断裂不发育,没有发生强震的历史,地壳稳定。

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属长江北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土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类型,表层为填土。

场地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势平坦。

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共分为七层,分层情况见表3。

分层情况表表3各土层的顶板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性质详见表4工程地质分层评价表。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经钻探揭露,场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第①层素填土中,承压水赋存于⑤层细砂及⑥、⑦层圆砾及卵石层中。

根据场地地层的岩土性质,将场地内各土层透水性分级划分如下:第①层为弱透水层;第②、③层为相对隔水层; ④层为微、弱透水层; ⑤层为弱-中等透水层,⑥、⑦层为中等透水孔隙承压含水层。

赋存于第①层素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迳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由地表蒸发排泄,雨季水位较高,干旱水位较低。

勘察期间测得水位埋深为-0.7米。

赋存于下部细砂层、圆砾层及卵石层中的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远源大气降水的侧向迳流补给和长湖、长江水的侧向补给,迳流条件下部优于上部,其排泄方式主要是向相邻含水层迳流渗透排泄,其次是人工抽水排泄。

地下水位变化与长江同步,丰水季节高,枯水季节低。

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埋深在~4.4m,水位高程在-28.82米之间。

图上标注该水位。

根据沙市地下水长期监测结果,近三年中,该承压水于本场地所在区域其年水位变幅为~2.00米。

根据《荆州市建筑工程勘察勘察设计技术规定》,粉、细砂渗透系数K可取3~5m/d,卵石层渗透系数K可取13~15m/d。

根据近旁距拟建场地800米,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的《荆州绿地之窗C、D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2013050)作三次降深的深井泵抽水试验资料,及近旁距拟建场地1000米,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的《荆州沙北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张沟安置点还迁房(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X-KC2012030)作三次降深的深井泵抽水试验资料,试验结果本场区地下覆砂卵石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取K=10.5 m/d,抽水影响半径为200m。

场地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除场地西南角有个小水塘(宽约15米)外,整个场地最大高差约1.0米。

场地东面为开阔地带,距长湖350米左右;场地内的南边有信号塔;西面为凤凰村居民点,距居民点房屋20米以上,北面为空旷地带,施工条件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