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复习内容讲解

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复习内容讲解

重点内容 绪论 • 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这一学科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 1、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 2、工程重要性等级 A. 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重要工程、破坏后果很严重 B、工程重要性等级二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一般工程、破坏后果严重 C、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次要工程、破坏后果不严重 3、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是由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水等五个条件衡量。 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6.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7、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8、不利地段:软弱土和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斜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和性状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 9、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10、地质环境是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地裂缝、化学污染、水位上升等。 11、地质环境破坏对岩土工程实践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往往对场地稳定性构成威胁。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13、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 1).工程地质测绘。 2).勘探与取样。 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4).现场检验与监测。 14、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 15、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 a、无机土(Wu<5%) b、有机质土(5%≤Wu≤10%) c、泥炭质土(10%<Wu≤60%) d、泥炭(Wu>60%) 16、砂土密实度根据标准贯入分类: a、松散(N≤10) b、稍密(10<N≤15) c、中密(15<N≤30) d、密实(N>30) 17、根据液性指数粘性土的状态分类 : a、坚硬(IL≤0) b、硬塑(0<IL≤0.25) c、可塑(0.25<IL≤0.75) d、软塑(0.75<IL≤1) e、流塑(IL>1) 第二章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程序: a、在室内查阅已有的资料 b、现场踏勘 c、编制测绘纲要 2、工程地质测绘观察点的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的关键地段 a.不同岩层接触处(尤其是不同时代岩层)、岩层的不整合面; b.不同地貌单元分界处; c.有代表性的岩石露头(人工露头或天然露头); d.地质构造断裂线; e.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地段; f.水文地质现象点; g.对工程地质有意义的地段 3、工程地质测绘观察点的定位方法 a.目测法 b.半仪器法 c.仪器法 d.GPS定位仪 4、工程地质测绘观测的方法: a.路线法、 b.追索法、 c.布点法 5、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a.地层岩性 b.地质构造 c.地貌 d.水文地质条件 e.不良地质现象 f.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g.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5、工程地质测绘常用的工程地质图件: a.实际材料图 b.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分类图 c.工程地质分区图 e.综合工程地质图 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1、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简称物探工程)。 2、物探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a.测定覆盖层的厚度,确定基岩的埋深和起伏变化; b.追溯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带; c.研究岩石的弹性性质,测定岩石的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d.划分岩体的风化带、测定风化壳厚度和新鲜基岩的起伏变化。 3我国岩土工程常用的钻探方法 a.冲击钻进 b.回转钻进 c.振动钻进 d.冲洗钻进 4、土试样质量等级分为: A.I级不扰动 B.Ⅱ级轻微扰动 C.Ⅲ级显著扰动 D.Ⅳ级完全扰动 5、原状土样的采取方法 a.击入法 b.压入法 c.回转法 第四章 原位测试 1、岩土体原位测试是指在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在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岩土层的情况下对岩土层进行测试,以获得所测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划分土层的一种现场勘测技术。 2、岩土体原位测试手段: a.载荷试验 b.静力触探试验 c.动力触探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e.十字板剪切试验 f.旁压试验 g.现场波速测试 h.岩石原位应力试验 3、波速测试主要试验目的 A、划分场地类别; B、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场地土动力参数; C、评价岩体完整性; D、估算场地卓越周期。 4、标准贯入试验主要试验目的 A、判别土层均匀性、软硬程度; B、判别地基液化可能性及等级; C、估算砂土密度、承载力及压缩模量; D、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E、判别沉桩的可能性。 5、动力触探试验主要试验目的 A、判别土层均匀性和划分地层; B、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C、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6、静力触探试验主要试验目的 A、判别土层均匀性、软硬程度; B、选择桩基持力层、估算单桩承载力; C、估算地基土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D、判别沉桩的可能性; E、判别地基液化可能性及等级. 7、载荷试验成果应用 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 b.计算变形模量 8、动力触探试验 A评价碎石土密度 B确定地基土承载力 C确定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 D确定单桩承载力 9、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应用 A.确定地基承载力 B.确定粘性土、砂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 C.评价饱和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 10、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应用 A计算地基承载力 B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C分析斜坡稳定性 D检验地基加固改良的效果 11、 旁压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极软岩和软岩等。 12、扁胀试验适用于一般粘性土、粉土、中密以下砂土、黄土等,不适用于含碎石的土、风化岩等。 13、波速测试试验成果的应用 (1)计算确定地基土小应变的动弹性参数剪切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动刚度。 (2)由剪切波速度(vs)划分场地土类别,并进一步划分建筑场地类别。 (3)判别砂土或粉土地震液化。 第五章 建设场地地下水勘察的基本要求 1、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作用 A、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及浮托作用 B、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C、流砂现象 D、基坑突涌 E、地面沉降 F、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水文地质参数 A水位; B渗透系数、导水系数; C给水度、释水系数; D越流系数、越流因数; E单位吸水率; F毛细水上升高度。 3、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等级为 a弱腐蚀性 b中等腐蚀性 c强腐蚀性 4、工程建设环境类别分为 A.I类 B.II类 C.III类 5、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其渗透类别指 A是指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土层的地下水; B是指弱透水土层中的地下水 6、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其渗透类别指 A是指含水量w≥20%的强透水性土层 B是指含水量w≥30%的弱透水土层 7、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 (1)腐蚀等级中,只出现弱腐蚀,无中等腐蚀或强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弱腐蚀; (2)腐蚀等级中,无强腐蚀;最高为中等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中 等腐蚀; (3)腐蚀等级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强腐蚀,应综合评价为强腐蚀。 第六章 现场检验与监测 1、现场检验是指在施工阶段对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和施工质量的监控。检验工作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验证核查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与评价建议;第二,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验。 2、现场监测是指在工程勘察、施工以及运营期间,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性状和地下水进行监测。 3、验槽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岩土分布及其性质; ②地下水情况; ③对土质地基,可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或其他机具进行检验。 4、天然地基的基坑(槽)开挖后,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主体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槽。 5、验槽的方法 A.观察验槽 B.夯、拍验槽 C.轻便勘探验槽 6、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 ①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②基坑周边的地面变形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