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苏伯尔理论

奥苏伯尔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接受学习的理论
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一)接受学习的界定
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 给学习者,对学习者来说,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 求把学习材料内化或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 以后可以应用。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我来告诉你是什么?为什 么?
我找到原因 了!!
机械学习实质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表面的、人为的 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 是联想。 机械学习中,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 识,仅仅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就是一 种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实质
六八四十八,六八四十 八 八六=?
机械学习
扇形是圆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圆的两 条半径及其所夹之弧构成的封闭图形。 倘若在“扇形” 倘若在“扇形”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者 对“圆”、“圆半径”、“圆弧”等概 圆半径” 圆弧” 念是一无所知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 那么就无法通过定义使扇形概念与起固 定作用的圆概念联系起来,导致新概念 的学习可能成为机械学习,即往往表现 为只是逐字逐句地记住新概念的定义, 并没有获得定义的内容。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一、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语言 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 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 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 系,而不是附加上去的任意联想和联系。 实质性联系,即不是字面上的表面联系;指表 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却是等值的。如等边三角 形,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 形有三条等边”,用词不同其概念的关键特征 未变。不以表现形式决定关系
学习的同化
教授“蔬菜”的概 念 白菜 菠 菜 认知结构 油麦菜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四)先行组织者——促进接受的教学策略
1.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先期获得的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或:个人感知、思考、处理事物的主观模式。 2.认知结构变量 可利用性(学生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的可 利用性) 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稳定性(清晰性)(原有的有关观念的稳定与清晰性)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三)同化理论 运用同化理论来解释有意义学习发生的机制
同化(assimilation) :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 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 义;原有的其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 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同化是有 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结果导致有潜在意义的观 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 三种学习的内化过程(略 )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
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就必须满足能建 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即在学 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 能力范围之内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习者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倾向:积 极主动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 与新知识进行结合 3.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知识结构内的知识发生 相互作用
先行组织者
4.先行组织者的呈现要求:
(1)组织者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要高于学 习材料,且与学习材料有关联; (2)组织者的呈现不必详细,要用学生熟 悉的语言和观念来呈现 (3)注意唤起学生头脑中与组织者有关的知 识经验
先行组织者
5.设计符号标志,提高教材结构性能的符号标志,是 在学习材料中加入未增加实际内容的标志或词语,目 的是强调材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其作用与先行组 织者相似。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接受学习的理论
(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比较 (1)发现学习适合于学前儿童、小 学低年级儿童;适合于年长学习者学习新学科 或新材料的早期阶段;适合于学习比较具体的 概念与规则;适合于学习探索问题的方法。 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适 合于学习较抽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 生知识的系统化。
先行组织者
3.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某教师在讲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时 利用先行组织者。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封建社会是怎样摧残人民幸福 扼杀人民自由的吗?谁能举些具体实例来说明? 教师归纳:黑暗旧社会摧残下的“雷锋塔”故事 鲁迅借题发挥, 夹叙夹议地阐明了封建势力必然灭亡和 人民必胜的道理。借题发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是 杂文的一般特征。同学们都看过哪些杂文?这些杂文都 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列小标题;使用不同字体,突出关键词语;用序数词指出 内容要点;使用暗示内容结构的词语,如“最初使用的系 统包括如下四步”;段落前设置概括本段内容的领起句; 在文前文后设计附加问题;文后写上概括全文要点的结语
奥苏伯尔理论评价——贡献 奥苏伯尔理论评价——贡献
1.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迈 1.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迈 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摆脱机械学习研究的旧框架 2.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揭示了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 制,反映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对于认清学 习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3.讲解式教学是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应 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它深入考察,有很大应用 价值
两种学习比较
(2)大量的材料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 ;各种问题是通过发现学习解决的。 (3)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 握;接受学习的教学指导比较容易掌握 (4)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接受学习有 时间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因此,发现学 习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比较
( 5 ) 发现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发现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 ( 6 ) 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不一定是机械的。 不一定是机械的。 ( 7 ) 无论是对于概念学习 , 还是对于规则学 无论是对于概念学习, 习,目前并没有发现二者之中那一种学习方式 占有优势。 占有优势。有指导的发现在许多方面优于纯粹 的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的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四)先行组织者——促进接受的教学策略 3.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定义: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资料,它的 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目的:是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认知结构中可 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 别性,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促进学习迁移。
认知流派的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心 理学硕士学位,1950哥 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 博士 由于对教育心理学的突 出贡献获得桑代克奖
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 同化理论 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一、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 学习
代表性学习 概念性学习 命题学习
开展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学习
1.组织好教材
教材没有组织好,缺少解释性的基本原理,任意呈现一些 没有关联的事实,是产生机械学习的原因之一。
2.联系已知学习新知
未能将新的学习任务同以前学过的材料联系起来,是无法 同化而产生机械学习的原因之一。为此,教学必须是弄清 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奥苏伯尔的理论评价——批评 奥苏伯尔的理论评价——批评
其一,很多观点停留在假设阶段,没有可 靠的实验数据加以论证 其二,讲解式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 并不是对所有学习适用,如体育和机械学 习材料的教学,还需要其他方式来补充
开展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学习
3.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
过早地用纯语言讲授法去教认知发展尚未成熟的 学生,既违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也容易导 致机械学习
4.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检查学习成绩,只求用相同的语言或相同情境下材料 的复现,只要求认识一些孤立的事实,是导致机械学 习的“指挥棒”。为此,评定以意义的理解为重点是 避免机械学习倾向的重要措施之一
机械学习的原因
机械学习的外因:与学习材料的意义性有关 。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即指材料本身的逻辑 意义,也指它对学习者的潜在意义。
背诵:“UBCX”或“欲穷 UBCX”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机械学习的原因
机械学习的内因 首先,学生认知结构中缺乏相应的与新知识进行 联系的知识,没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其次,缺乏意义学习的心向,缺乏主动地将符号 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的倾向性,不求甚解,以频因、近因学习 最后,缺乏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使之相互作用 的积极性,不肯动脑思考,这样,旧知识得不到 改造,新知识也就得不到实际意义,那就必然产 生机械学习
相关主题